AI赋能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
作者: 苟芮可摘要:AI的发展为当前图书馆提升亲子阅读推广成效带来新的可能。文章通过总结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的现状与研究趋势,提出当前公共图书馆可聚焦于空间、资源、服务三大核心维度,借助AI推动亲子阅读推广高质量发展;分析在AI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如人文关怀缺失、数据与隐私安全威胁、人工智能素养欠缺的挑战,并针对风险挑战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以期促进AI在公共图书馆行业的落地与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亲子阅读推广 人工智能 阅读服务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智慧的重要途径。随着全民素养的提升,阅读已被越来越多人重视。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离不开家庭阅读的支持,而在家庭阅读中亲子阅读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点。2023年,全国妇联、中宣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书香飘万家”全国家庭亲子阅读行动的实施意见》中曾指出,应“创新提供阅读指导服务,大力弘扬家庭阅读风尚”。新世纪以来,亲子阅读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覆盖面不广、个性化不足、推广模式相对单一等问题,急需探索新方式提升推广成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在创新亲子阅读推广上展现出无限潜能,为图书馆界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其深远影响值得关注。
国内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对家庭教育的越发重视,亲子阅读成为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公共图书馆作为推广亲子阅读文化的重要平台,其活动和策略受到多方关注。当前亲子阅读推广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双减”政策、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指出图书馆应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搭建“图书馆+家庭”服务体系,推动实践创新[1]。二是以国内外亲子阅读推广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相关实践经验,进行案例研究。例如,卢娅等人依据浦东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指出图书馆应把家长与儿童看作共同服务主体,借家长这一媒介,给予孩子科学的阅读引领与指导[2]。然而,当前亲子阅读推广仍存在不足,如资源分布不均、家长参与度不足、缺乏长期计划等[3]。经前人研究分析可知,阅读推广的效果深受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这三个核心维度的影响。因此,本文从这三个维度展开AI赋能讨论,以期促进亲子阅读推广工作发展,并为AI在图书馆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AI赋能公共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服务
AI赋能亲子阅读空间设计。第一,沉浸式阅读空间。当前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全息投影、VR、MR以及AR等技术,融合阅读主题,搭配科学空间设计,实现沉浸式阅读空间的实时变化,以动态美感、音影融合吸引更多家庭前来体验。在知识传递上,借助沉浸式全息投影虚拟体验平台,家长和孩子可“穿越时空”,置身于书中场景与书里的人物互动、交谈,从视觉和听觉上享受沉浸式阅读体验。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有助于读者进入心流状态,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青少年阅读兴趣,还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结。
第二,交互式休闲空间。单一的阅读区域和固定的书架往往缺乏吸引力与交互性,而亲子阅览室通常作为阅读场所,其功能性较少,从而造成亲子阅读活动成员缺少自主性与互动性,阅读推广效果不佳。公共图书馆可利用AI技术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能力,使家庭成员获得更加智慧化的阅读体验。例如在检索区、阅读区配备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以轻松的对话模式实现资源查询和问题检索,同时鼓励小读者自主探索,在与AI对话过程中激发创造力。在休闲区,家庭成员可进入亲子游戏区,根据智慧设备提示开展亲子阅读游戏,实现寓教于乐,将主动权交予读者,提升不同家庭在亲子活动中的参与感。
AI赋能亲子阅读资源建设。一是共创亲子阅读资源库。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推动家庭阅读推广发展的关键,其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阅读需求,增加阅读活动的多样性和参与度。在数字时代,读者面临着信息爆炸的困境,亲子阅读推广要做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公共图书馆可在官方数字化资源平台上为亲子阅读建立专属数据库,成立亲子阅读推广的信息中心,通过建立知识链接、知识框架的方式,实现对互联网资源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深度融合,为亲子阅读提供多模态资源。亲子阅读资源库还可以包含不同家庭对阅读资源的二次创作,如读后感、书籍推荐、绘画等内容,不仅有助于提升读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可利用人工智能对这些资源进行聚类整合、深度挖掘,从而实现资源增值。
二是智能分级阅读。少儿阅读分级是亲子阅读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亲子阅读推广服务。针对当前少儿分级阅读现状,《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指出,目前优质分级阅读资源普遍缺乏,且公众对中文分级阅读的了解不足。因此图书馆应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智能分级,为少儿阅读提供全面、健康的阅读推荐。线下图书馆可在少儿阅览室中使用AI智慧系统定期对阅览室的图书进行智能分类与排架,确保以清晰的分级标准引导家长与儿童选择适合的书籍进行阅读;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平台可通过设计科学的分类机制,建立分级知识库,构建分级阅读模型,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与读者实现无障碍交流,从而更好地评估小读者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实现个性化的分级阅读。
AI赋能亲子阅读服务能力提升。其一,馆员智慧助手。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亲子阅读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工作人员相关知识储备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挑战。这将极大影响亲子阅读推广的效果。为提升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图书馆可基于馆内与馆外资源搭建AI知识辅助系统,助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亲子阅读推广人才队伍。具体而言,这一知识系统区别于面向读者的智慧检索系统,它以满足馆员工作需求为主要目标,不仅为馆员提供专业知识查询、问题讨论、监测学习进度等帮助,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还可对亲子阅读项目中的反馈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价值提炼与多维度分析,从而为馆员开展长期的亲子阅读活动提供参考。
其二,亲子智慧伴读。《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中国版》中指出,大多数孩子都有经常阅读的习惯,但限于父母的基本文化水平以及对儿童阅读教育的有限认知,四成父母为如何找到孩子喜欢的书发愁,小部分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方面存在困难[4]。因此,图书馆要发挥好当前技术优势,为亲子阅读注入新活力。例如,在线下阅读区和线上数字资源平台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以多模态识别、自然语言对话、智慧交互等方式解答读者疑惑,并提供阅读技巧建议,让家长能够轻松解决在指导儿童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更高效的亲子阅读。
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应用AI的潜在风险
空间再造中的人文缺失。公共图书馆在智慧化转型过程中,许多图书馆在空间再造上专注于智能设备的堆砌,忽视了空间的精神内涵以及人文关怀。根据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第三空间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的观点,公共图书馆空间的再造不能仅停留在实用层面,还要增加互动和交流属性,丰富文化和精神内涵,强调人与人、人与空间的互动,提供多样化的情感体验[5]。在开展亲子阅读推广时,年龄较小的儿童仍需馆员与父母的引导,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替代人类互动交流所产生的情感支撑。此外,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拥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而当前缺少适配度足够高的智能检索系统,加之缺乏人文特色的阅读空间。这将大大降低小读者的兴趣与探索欲,难以吸引更多小读者到馆阅读,不利于亲子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实现。
数据与隐私安全威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中联结主义的智能认知模式、自回归生成逻辑以及性能优异的基石模型离不开优质的大规模训练数据,它决定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成败与否[6]。图书馆在利用AI赋能资源建设过程中,需对馆藏信息与用户信息进行大量采集,作为优质数据集不断完善智能模型,实现智慧阅读。然而,在对数字资源加工利用过程中,关于各种类型作品的数字复制权、数字化转型权以及公开传播权等版权问题亟待明确界定。另外,在运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亲子阅读质量监测和个性化推送服务时,需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尤其是在亲子阅读推广中涉及未成年信息,如何避免信息泄露与滥用成为摆在图书馆面前的另一项重大挑战。
人工智能素养欠缺。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如何高效利用这一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价值,实则与个体的人工智能素养密切相关。在亲子阅读推广实践中,对于本身文化素养较低的家长而言,人工智能的引入可能成为他们新的压力,导致他们回避使用人工智能;而对于图书馆员,若缺乏相关AI知识的专业培训,将难以利用AI技术顺利开展亲子阅读推广服务,也无法真正利用AI技术提升亲子阅读推广质量。
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应用AI的应对策略
坚持人文引领,共创智慧空间。公共图书馆的空间是交流互动和情感体验的“综合载体”,既包括物质空间,也涵盖精神空间,连接着人类的知识生产、思想交流和情感体验[7]。创新亲子阅读空间建设时,图书馆应始终坚持人文理念。例如,在智慧化改造时根据不同主题、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融入人文要素,坚持传播中华文化,推荐经典阅读。从人的角度出发就必须重视服务,在空间再造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重设备轻服务”的问题,只有重视用户友好性才能实现空间功能的最有效利用[8]。因此,图书馆在智慧空间建设与智能设备使用过程中,需及时收集读者反馈,将读者的真实诉求反映在阅读空间改造过程中,实现智慧空间共创。
健全制度体系,协同数据保护。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且涉及不同利益主体。这决定了我国需要构建包括国家、平台、创建者以及用户等在内的协同治理体系,合力实现新技术的良性发展。在国家层面,急需进一步完善数据分级制度和获取制度,构建数据安全体系。在技术开发者和平台层面,需加强对数据的清洗与审查,保证馆内数据资源作为AI训练集时获得了相关许可。图书馆还应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数据安全课程,增强馆员与读者的信息安全意识,为数据隐私和安全保驾护航。在用户层面,尤其是有未成年的家庭,读者对个人信息更要保持警觉,使用AI应用前应仔细查看并理解其数据访问和使用政策,确保了解哪些数据将被收集、存储和使用,保证个人信息仅对必要人员可见。只有在多方的努力与协作下,不断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智慧阅读服务。
加强技能培训,提升AI素养。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传播枢纽和文化教育阵地,理应站在时代前沿,担当起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和教育的先锋角色。首先,公共图书馆要组建一支具备AI素养的专业队伍,通过掌握技术原理,不断设计、操作机器协助馆员提供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推广服务。其次,公共图书馆应为每位馆员配备AI助手,在反复使用中提高馆员的AI素养与工作效率。对于读者而言,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和引导同样不可或缺,家长需深刻认识到提升AI素养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积极引领孩子一同探索并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主动参加图书馆、科技馆等部门开展的AI科普课程,进一步提升家庭成员的人工智能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空间、资源、服务三核心维度深入探讨AI技术在家庭阅读推广中的实际应用和价值,以为未来亲子阅读推广发展提供参考。亲子阅读推广不仅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还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文化素养。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信息的传播阵地,应当顺应时代发展,乘上AI技术的东风,以全新的亲子阅读推广模式唤醒更多家庭的阅读热情,进而推动全民阅读发展。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靖,罗简凡,陈艳.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阅读促进效应阶段性观察[J].图书情报工作,2024,68(04).
[2]卢娅,张丽.浦东“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杂志,2022,41(06).
[3]张肖蒙.社区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服务探析——以上海市黄浦区“一书一房”项目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4,(S1).
[4]肖希明.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J].图书馆论坛,2011,31(6).
[5]陈锐,江奕辉.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核心驱动力的训练数据的治理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24,45(04).
[6]蔡迎春,张静蓓,虞晨琳,等.数智时代的人工智能素养:内涵、框架与实施路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4,50(04).
[7]蔡紫嫣,陈雅.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与再造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3,(03).
[8]蔡士林,杨磊.ChatGPT智能机器人应用的风险与协同治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3,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