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少儿经典阅读推广探索
作者: 沙莎摘要:中华民族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走向未来,鼓励学习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建设现代文明、涵养民族品格的流行风尚。文章以海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例,总结了公共图书馆少儿经典阅读推广的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了推广活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少年儿童 经典阅读 海南省
2023年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的一部分,应充分利用本身平台资源优势,努力推动少儿中华经典阅读工作蓬勃发展。
图书馆引导少年儿童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
引导儿童建立健全人格,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儿童时期是人格、品德、习惯的重要养成时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包含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陶冶情操,塑造健全稳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
提升少儿文化素养,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阅读方向。在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过程中,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等可以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浓厚兴趣。面对卷帙浩荡的传统文化经典读物,孩子们能够逐渐确定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方向,从而形成健康的阅读品味和习惯,因而传统文化经典读物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们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人文素养。此外,公共图书馆配合优秀文化读物开展的各类符合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对经典作品进行正面的解读与诠释,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对阅读经典的兴趣。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联合国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提高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文化间对话,增进文化的多样性[2]。公共图书馆作为少儿阅读推广的重要平台,能够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少年儿童阅读经典作品,强化少年儿童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意识。
少儿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现状
为深入了解公共图书馆面向少年儿童读者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现状,笔者以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作为检索来源,以“少儿阅读经典”为检索词,可查寻到39篇论文,其中与“公共图书馆”相关的论文仅有6篇。
此外,笔者还查询了国内省级公共图书馆和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官网,发现各公共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经典的阅读推广活动。如:2023年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协会开展了“阅读百部经典 点亮历史星河”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参与;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采用专场赏析的形式,展播不同版本的《西游记》故事片、戏曲、动画片,帮助小读者更好地理解名著的艺术魅力。
而笔者所在的海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也推出了富有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来吸引小读者们。如海南省图书馆举办了《永乐大典》线上展览,使小读者得以了解我国古代最大最全的一部百科全书;海口图书馆开展了少年儿童7日打卡古诗词朗诵大赛,吸引了众多小读者;儋州市图书馆开展的“2024年弘扬传统文化”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少年诵读者表演了49个优秀诵读节目,让各类经典在新世纪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结合中国知网的查询数据及对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调研,公共图书馆在少年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方面,理论研究相对匮乏和薄弱,与现阶段经典类少儿阅读推广的需求并不匹配。
公共图书馆少儿经典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第一,少儿经典类图书馆藏建设不完善。以海南省为例,海南省图书馆少儿馆是全省最大的少儿图书馆,馆藏少儿图书20余万册,馆藏品种相对丰富;而市级图书馆中,三亚市图书馆少儿中心可借阅图书有7.2万册,能满足各个年龄段少儿读者的需求。但其余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经典类图书馆藏较少、品种单一、更新较慢等问题。在馆藏管理方面,部分公共图书馆对已有的图书未进行合理的分级分类管理。
第二,对少儿经典阅读的场景建设不重视。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忽视了阅读环境以及阅读活动开展时的环境营造对经典阅读活动的影响。以海南省为例,海南省图书馆少儿馆面积约8600平方米,三亚图书馆达到1500平方米,为少儿读者提供了宽敞的阅读空间。但还有部分图书馆由于馆舍面积不足等问题,并未设置专门的少儿阅览室,导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出现由于读者人数过多活动空间有限,影响推广活动的效果的情况。
第三,缺乏分级阅读推广模式。《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要为儿童阅读创造条件,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3]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需要根据少年儿童群体特征与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配置馆藏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级阅读指导。现阶段,海南省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时,尚未开展分级指导的阅读模式,关注点主要在于国学经典的推广,出现了低年级的听不懂、高年级的不愿听的情况,推广活动达不到预计效果。
第四,少儿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少儿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离不开家庭、学校、图书馆的联合参与,只有三者协调、协同合作才能有效地延伸阅读推广的时效性。以海南省为例,海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时,均有工作人员全程指导。但通过推广活动了解到,只有部分小读者与家长可以经常进行亲子共读活动。在校的学生中,老师多督促学生以学业为主,忽视了经典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与塑造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经典文化内涵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学生极少能阅读课本范围外的经典读物。[4]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由于部分图书馆馆员主动服务意识的欠缺,在为少年儿童提供服务的时候,往往忽视对经典类图书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在2023年海南省少儿馆借阅年度榜单的前50名中,中华经典图书占比非常少。这充分说明在少儿群体中开展中华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任重而道远。
对公共图书馆少儿经典阅读推广的建议
申请专项资金以完善馆藏建设。为了达到丰富馆藏建设的目的,可以申请国家发放的专项资金,按照少儿读者对经典类图书的需求进行分配,用于购买实体书籍及数字资源。购买实体书籍之前,可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少儿读者的阅读需求。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儿读者采用线上阅读的模式。因此,应建设一个专业性强、品种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经典图书馆藏数据库,提供包括有声书、绘本馆、阅读指导、中小学微课堂等多种类目的资源,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少儿读者的需求。对于资金有限、没有条件购买以上资源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可通过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途径与省级图书馆形成联动,达到共赢的目的。
开辟少儿传统文化经典阅览区。为提高少年儿童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公共图书馆既应该考虑到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又要兼顾传统文化庄重典雅的阅读特色需求,通过打造古色古香的环境陈设,开辟少儿经典阅览区域,为小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经典的阅读体验。
首先,设置主题阅读区域。在这一区域要设有适合少年儿童身高的桌椅,色彩以饱满鲜亮的颜色为主,并选用古式书柜收藏不同主题的图书,通过营造沉浸式阅读环境,让小读者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典名著的魅力。海南省图书馆少儿馆共6层,设置了低层书架,颜色以鲜亮明快颜色为主,座椅舒适,很好地满足了小读者们的阅读体验。四楼设立以热带雨林为特色的主题阅览室,其中尖峰岭国学区平时作为电子阅览室使用,设置了国学读书机,小读者们可以自行在机上获取喜爱的经典读物。这一区域同时也可以不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之前成功举办了宋代点茶少儿传统文化活动。海南省新华书店在全省各个学校设置了20余所校园书店,极大充实了校园师生的阅读活动,拓展了阅读空间,既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又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挥了积极作用。此举为海南各级公共图书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充分说明舒适的阅读空间、浓郁的文化氛围能够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设置阅读活动推广专区。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布信息,同时通过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可邀请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定期到图书馆为读者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开展如少儿古诗朗读比赛、少儿古文演讲比赛、汉服Cosplay、制作传统手工艺作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孩子走进图书馆,学习传统文化。例如,2024年海口图书馆在春节期间举办“舞龙庆元宵 团圆过大年”元宵节亲子活动,通过汉服拍照打卡、猜灯谜、手工制作龙年福袋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小读者。
推广少儿经典阅读分级模式。在开展少儿经典阅读活动时,应推广少儿经典阅读分级模式。我们可以将少儿按年龄划分为0—6岁的学龄前阶段、7—10岁的拼音阅读阶段、11—14岁的阅读理解阶段3类。
针对学龄前儿童阶段的阅读推文,应以亲子共读为主,鼓励家长、老师、图书馆员从旁指导,并融入轻松愉快的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可推荐既满足知识性,又兼具观赏性、趣味性的图书,适当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展示。如推荐海南首个本土原创少儿绘本出版项目《海南民间故事》,可让低学龄儿童接触海南原创民间传统文化绘本的艺术,同时了解海南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沉淀。
针对年龄稍大的小读者,应推荐阅读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名著,并面向他们开展专家讲座、读书分享会、经典诵读比赛、古典知识问答等专业性更强的阅读推广活动。如2024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海口图书馆邀请海南知名学者为小读者解读东坡文化,提升东坡文化的影响力,同时还邀请手语专家用手语对古诗进行演绎,既推广了手语又开辟了传统文化推广的新思路。海南省图书馆推出了“妙手匠心,文脉传承——古籍修复互动体验活动”,特邀古籍修复师对读者进行现场教学,读者不但可以体验雕版印刷、传拓等非遗技艺,还可以体验国家图书馆出品的古籍修复文创产品,受到读者普遍好评。
培养专业的阅读推广人员。图书馆员担当着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的重要角色。由于少年儿童本身具有的活泼好动但是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特殊属性,图书馆员需要给予小读者们足够的耐心,具备主动服务的热情,同时兼具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推广经典阅读的各项活动任务。
因此,各级公共图书馆需要定期开展关于传统文化推广方面的讲座与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帮传带”等方式,邀请专家、学者、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职业阅读推广人,加强对本馆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从理论上给予专业的指导意见。同时,也可以安排专门人员去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推广方式,结合本馆馆藏资源以及地域特色,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培养出适合本馆工作的专业阅读推广人员。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优秀案例中,海南儋州与澄迈两地光荣入选,他们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联合新华书店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引领广大青少年阅读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阅读中华经典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启迪民智、提高国民素质、建造和谐社会的需要。公共图书馆应重视少儿经典阅读的馆藏建设,开辟阅览专区,建立阅读分级模式,培养专业人员,积极开展中华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海口图书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
[2].许欢.儿童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
[3].齐升义.与经典同行为阅读助力——以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实践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S1).
[4].张知依,刘净植.儿童阅读需要分级吗?[N].北京青年报,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