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辉——北京大学图书馆迎新春系列活动实践

作者: 及桐 赵飞 李晓俊

春节于中华民族而言,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与文化内涵。高校图书馆作为立德树人与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特色阅读文化活动,对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厚植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图书馆2025年“灵蛇起舞,书香迎福”迎新春系列活动,以“福”文化为情感纽带,依托馆藏资源与非遗技艺,将传统节日与阅读推广深度融合,以图书馆为场域,激活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着力推动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与书香社会的构建。本次活动受到校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线下活动气氛热烈,师生读者纷纷前来挥毫泼墨、拓印刷福,线上活动也吸引了众多社会人士参与。

● 活动内容:多元形式,共筑书香年味

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包括“书城览福——馆内祝福标语展示”“书签寄福——图书馆定制迎春寄福书签”“拓印接福——雕版印刷拓印福字”“墨香添福——写福字、写春联”“灯谜寻福——猜灯谜”“妙语送福——对春联”等六大活动,通过氛围营造、典籍焕新、民俗互动、新春抽奖等四大维度,打造沉浸式新春文化体验,为读者营造书香与年味并存的文化年。

氛围营造:书香盈馆,年味满庭。“书城览福”,图书馆中厅影壁墙和各大电子屏滚动播放着馆员们精心撰写的新春祝福诗句,“祥蛇迎岁开灵篇,书馆藏知韵万千”“墨香缕缕驱冬倦,书声琅琅唤春嫣”……这些诗句不仅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还融入了图书馆的文化特色,构建起“行走的文学景观”,让到馆读者漫步知识的殿堂,感受真挚的祝福与新春的喜悦。“书签寄福”,图书馆将春节文化与图书馆特色元素相结合,设计并发放定制的迎春寄福书签。书签一套两枚,印刻精美的吉祥图案,并分别写有“书香迎春”与“开卷纳福”,拼接起来即为北大图书馆的图样,让读者在翻阅书籍时,时刻感受新春的喜庆氛围与美好祝愿。

典籍焕新:馆藏活用,技艺传承。活动现场,由馆员老师现场展示并指导,读者们可上手体验雕版印刷这一古老技艺,将“福”字拓印在纸张上,形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传递着新春祝福。在拓印过程中,读者们不仅能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体会传统文化与北大精神的交融与传承,而且增强了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了解和认识,促进读者对馆藏图书的充分开发与使用。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资源服务中心主任王波老师特为此次活动写了宣传语,题为《雕版刷福:来自镇馆之宝〈攻媿先生文集〉的祝福》:各种福字,采于宝籍。一刷多福,满眼福气。近观皆福,远观校徽。既是信笺,又是窗花。书馆文创,北大特色。好看好用,宜藏宜赠。

民俗互动:线上线下,雅趣共赏。“墨香添福”,线下活动年味浓。图书馆一层展厅外摆放了各种规格的毛笔、墨水和红纸,供读者们自由选择,以墨水蘸染喜庆,将祝福融入笔端,书写下对新年的美好憧憬与祝愿。活动提前准备了各式福字写法与多种春联素材供师生选择临摹,并特别邀请北京大学学生书画协会的成员给予现场专业指导。活动结束后,作品由读者们拿回张贴,增添节日气氛与文化雅趣。“灯谜寻福”“妙语送福”,线上活动趣味多。为方便归家团圆的读者们参与,图书馆精心推出线上猜灯谜、对春联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参与链接,邀请天南海北的读者们在线答题,寻味灯谜之趣、共赏对联雅韵。活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深受大家喜爱,读者们巧思妙作、大显身手。

新春抽奖:幸运之约,增添惊喜。为进一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感,图书馆特别设置了新春幸运抽奖环节,为所有参与线上活动的读者准备了迎春寄福书签一对,并从中进行新春幸运抽奖,抽取一、二、三等奖共计33名,送上图书馆精美文创奖品,包括茶杯、帆布袋、文件夹、磁贴书签等。这些文创奖品的设计元素均取材于图书馆馆藏,如茶杯的印画取自馆藏《十竹斋笺谱》,帆布袋所用元素取自馆藏杂志《新潮》,文件夹的封面封底取自馆藏民国时期北大师生主办或参与创办的报刊创刊号,磁贴书签上的印章图案取自馆藏《金石红文》。

● 创新特色:书香为本,彰显文化新姿

北京大学图书馆迎新春系列活动以阅读推广为根本,通过丰富新颖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与阅读文化的魅力,激发读者们的阅读热情。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创新特色。

文化纽带,凝聚共识。活动以“福”文化作为情感纽带,精心串联起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将节日庆祝与阅读推广深度融合。从馆内电子屏上展示的祝福诗句,到读者亲手书写的福字、拓印的珍本福字,再到围绕“福”文化设计的各类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围绕“福”文化开展。“福”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活动借助这一强大的文化符号,唤起读者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激发读者们对活动的关注与参与热情。无论是线上参与者在对春联、猜灯谜时对“福”的期许,还是线下参与者在书写与拓印福字时的专注与喜悦,都体现了“福”文化在凝聚人心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馆藏经典,活化利用。活动深度挖掘馆藏经典,从馆藏珍本《攻媿先生文集》中选取福字用于雕版拓印,通过创新性的设计,使典籍以更加鲜活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打破了馆藏典籍束之高阁的传统局面。通过将典籍、传统雕版印刷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不仅赋予了古文献新的生命力,而且让读者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更具参与感的方式与经典接触,感受馆藏资源的独特魅力。在以往的迎新春系列活动中,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曾围绕馆藏开展“迎春新书福袋”“寻找名篇名作中的生肖与福”“我的新年第一本书”等多元类型的活动,引导参与者积极阅读。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的宝藏源泉,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又会促进读者们对馆藏资源的认识与探索,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文创引力,创新传播。活动引入抽奖环节,获奖者可获得书签、茶杯、帆布包、文件夹等图书馆精心设计的精美文创产品,为整个活动注入更多欢乐与期待。这些文创产品不仅类型多元、实用性强,更巧妙融入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独特的文化元素,如馆藏经典、建筑风格、历史底蕴等,从而将阅读文化融入生活场景,使阅读推广突破了传统的展示与说教模式,让读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与熏陶。这些文创产品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巧的设计,深受读者喜爱,成为吸引读者参与、传播阅读文化的流动载体,有力提升了活动对于阅读推广的效果。

知识融入,激励阅读。活动将丰富的文化知识巧妙地融入于各项活动之中。从“书城览福”中蕴含诗词典故的祝福标语,到“拓印接福”背后所涉及的典籍与传统技艺知识,再到“灯谜寻福”里涵盖多领域知识的谜题,以及“妙语送福”中对春联所需的文学素养,均是在引导读者主动探索知识。这种颇具趣味性的知识渗透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读者们的求知热情,让他们主动查阅资料、深入书籍。通过活动,阅读不再孤立,而是与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相融合,成为读者们在参与趣味互动、探索文化魅力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行为,有效推动了全民阅读氛围的构建。

立体推广,拓展影响。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二者优势,拓展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线下活动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体验,馆内各处滚动的诗句祝福、摆放的迎春寄福书签、热闹的拓印以及写福字和春联的活动现场,将馆舍营造成一个充满年味与书香的阅读空间。线下浓厚的节日氛围,以及面对面的互动体验,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与认同感,使读者深入感受传统文化与阅读文化的魅力与温度。线上活动为更广大的读者提供便捷的参与机会,无论是归家的学子、远在千里的校友,还是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都能通过网络知晓活动、参与活动,有效扩大了活动的影响范围,让更广阔的群体共享节日之喜与阅读之乐。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图书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