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华文脉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作者: 利来友阅尽沧桑,斯文在兹。古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新要求。2022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相继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等重要文件,为我们做好古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行动指南。《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是继1981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印发41年后,为适应新时代古籍工作形势发展出台的重要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古籍工作的意见,对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时强调:我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党和国家今后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包括古籍在内的整个文化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汉族、壮族、瑶族、苗族等多民族共同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文献典籍,为古籍文献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宣传部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按照中央部署扎实推进古籍各项工作。近年来,从政策指引、项目申报、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对古籍工作的支持,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广西古籍文库、敦煌遗书数据库等重要基础工程陆续建成,《汉画总录》《历代登科总录》等重大项目陆续出版。2023年7月,广西印发了《广西贯彻落实〈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实施方案》,把完善古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古籍保护和整理研究、推进海外珍稀文献回归、加强古籍出版工作、推进古籍普及传播工作、加强古籍工作平台建设、推进古籍数字化和成果转化利用、推进古籍学科专业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列入重点工作及任务,着力强化古籍工作各环节衔接配合,促进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出版利用共同发展。
搭建平台,汇聚行业合力,是推进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高度重视搭建海内外同人的沟通交流平台,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自2019年开始持续举办“古籍文献的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国际学术论坛,在汇聚古籍行业发展合力,联结学术力量、收藏机构、出版单位等各方力量协作,推进古籍工作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和良好的社会反响。来自海内外的古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交流,对于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将为古籍事业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希望广大古籍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让古籍活起来、火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古籍走近人民、走进人民,真正成为人们的文化滋养,让中华文明的血脉永续流淌。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