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小说国际奖促进出版发展研究
作者: 孙铁军
在阿拉伯世界中,有诸多文学奖项,如卡塔尔的“卡塔尔卡塔拉小说奖”、阿联酋的“谢赫扎耶德图书奖”“阿拉伯小说国际奖”、科威特的“阿拉伯短篇小说奖”、埃及的“马哈福兹文学奖”“马哈福兹小说奖”等,在这些奖项中,“阿拉伯小说国际奖”被看作是阿拉伯世界的最高文学奖。
● 阿拉伯小说国际奖的发展情况
阿拉伯小说国际奖(IPAF)是阿拉伯世界最负盛名和最重要的文学奖。阿拉伯小说国际奖是由阿联酋国家阿布扎比文化和旅游部下属的阿布扎比阿拉伯语言中心主办,在创办过程中得到了英国布克奖基金会的大力指导,由于在评选规则、参选规则中仿行了英国布克奖的一些规则措施,因此,阿拉伯小说国际奖又被称作阿拉伯布克奖。
阿拉伯小说国际奖从2007年4月开始在阿布扎比启动,创始人乔纳森·泰勒说:“我相信这个奖项将奖励并为阿拉伯语的杰出作家带来认可和读者,我期待看到更多高质量的阿拉伯语小说进入更广阔的世界。”阿拉伯小说国际奖每年评选一次,面向所有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语原创小说文学,其目的是奖励当代阿拉伯创造性写作的优秀作品,同时把这些获奖和入围的高质量阿拉伯文学,通过翻译和出版成其他语言向国际传播。
从创始至今,阿拉伯小说国际奖已经走过了16载,虽然短暂,却在稳步前进中,不仅在阿拉伯文学世界成为领头羊,也在世界文学领域崭露头角,为阿拉伯世界文学发展带来了曙光。
● 评选规则及奖励措施对出版的影响
阿拉伯小说国际奖的董事会每年都会选出一个新的评委小组,评委由五名专家学者组成,这些学者可能来自阿拉伯国家,也可能来自其他非阿拉伯国家,在五名专家学者中,特意安排了一名非阿拉伯人,以彰显其国际性。评委必须是懂阿拉伯语的文学评论家、作家或者是阿拉伯语的研究者,由于聘请的非阿拉伯人可能来自全球各地,因此对参赛作品能够从更广域的视角来解读和评判,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的张洪仪教授就曾受邀于2019年担任该奖项的外籍评审。
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是作品提交时间,12月公布入围作品长名单,次年2月公布短名单,次年4月公布获奖者。参赛作品要求是近一年内出版的作品,如2024年评选的参赛作品必须是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出版的作品。
评委们会先从提交的众多作品中初步筛选出16本入围名单(即长名单),从这16本入围作品中选出6本作为候选名单(即短名单),并最终确定一名获奖者。在评审过程中,评委们不需要考虑国籍、宗教、政治、性别等问题,也不需要考虑外界的影响和评论,因为他们都是匿名的,在整个评审阶段都处于保密状态,评委们只是在确定长名单、短名单、获胜者的时候有三次聚会,其他时候都是独立进行评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选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凡是进入短名单的作者每人将会获得一万美元的奖励,而最后的获奖者将会再获得五万美元的奖金,同时IPAF承担将获奖小说翻译成英文的费用,为其向英语国家出版提供保障。IPAF不仅给获奖作品提供保障,而且积极鼓励其他入围短名单的作者将他们的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进行出版,IPAF的这些积极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获奖及入围作品在阿拉伯地区和全球的推广,这种操作是完全站在国际角度来对待本区域的文化及出版,在阿拉伯世界增加了读者群的同时也在国际上增加了阿拉伯文学的读者群,切实地扩大了阿拉伯文化的世界需求。目前为止,已经翻译成英语面向全球发行的获奖作品有《夜信》《命运:大屠杀与大灾难协奏曲》《弗兰肯斯坦在巴格达》《竹竿》《拱门与蝴蝶》《鸽子的项链》《日落绿洲》《火花飞溅》《阿萨泽尔》等,还有部分入围短名单的作品也被翻译成英文出版。
阿拉伯小说国际奖如此鼓励和支持入围及获奖作品的出版及推广,与其创始之初的目的息息相关。设立阿拉伯小说国际奖的想法最初是在一次东西方出版会议上产生的,当时的阿拉伯出版商会主席与一位著名的英国出版人士在谈论当代阿拉伯文学出版时,商会主席表示在阿拉伯世界有很多高质量的当代小说,但是它们却没有被翻译出来向世界展示,对方建议可以尝试建立类似“布克奖”的方式,以此鼓励高质量的阿拉伯小说脱颖而出,并确保将这些小说翻译成世界语言。随后,筹建指导委员会以打造高质量阿拉伯小说文学出版并向全球发行为宗旨开始筹备。阿拉伯小说国际奖是由来自阿拉伯世界和全球其他地区的作家、阿拉伯文学研究翻译专家、学术界及出版媒体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独立的委员会管理。这种筹建时的初衷外加仿行成功的布克奖模式,使得阿拉伯小说国际奖在短时间内成为阿拉伯地区最重要的文学奖项。
虽然阿拉伯小说国际奖的初衷是发展阿拉伯地区的出版,但是为了保持奖项的公平、公正,在管理委员会中有一个明确规定,代表阿拉伯语出版商的受托人的任期只能是3年,以防出现偏袒和影响评委们的评判,还有,出版商不能担任评委,防止评选过程中的营私舞弊。
● 参选规则对促进区域出版发展的意义
阿拉伯小说国际奖致力于文学小说,不收录短篇小说、诗歌和电子书。参赛作品必须由出版商提供并获得作者的同意,作者不能单独参赛。组委会对参赛的出版商有严格的要求,不仅是注册两年以上的出版商,而且要求出版商是一个活跃的出版商,这对出版机构设置了一定的准入门槛。活跃的出版商能够不断地出版新的作品,说明该出版机构的内容是有一定的市场,有很多作者投稿,其运营也是良好的。作者参股或以其他方式控制公司的出版商不允许参赛,这个规定避免了只为追求获奖的商业化写作。这些要求都是对良性发展的出版商的保护和支持。同时,出版商提交的作品不能是作者自费出版的,也不能是通过商业安排出版的作品。
近些年,组委会对参选作品提出了更加严苛的条件,出版商提交的参赛作品数量取决于该出版商5年内的入围名单,如在5年内没有入围长名单作品的,只允许提交一个作品;在5年内有1—2个作品入围长名单的,可以提交2个作品;在5年内有3—4个作品入围长名单的,可以提交3个作品;在5年内有5个以上作品入围长名单的,可以提交4个作品。以前入围短名单作者的作品,会直接自动进入参赛作品,不算入出版商的提交配额,这对作者和出版商都是极大的鼓励。由此可见,该奖项是要鼓励扶植一批拥有强大文学出版能力的出版商。这种参选规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限制平庸作品的进入,提高评委们的评审效率,依据参选条件,现在每年提交的参选作品大概在150本左右,这对于只有5名评委的评委会来讲压力不算很大,也能更好地去品读作品并做出准确的判断。
IPAF不仅评选参赛作品,同时通过积极支持文学创作活动来识别和鼓励未来的杰出作家,从2009年开始,IPAF举办了首届名为“Nadwa”的作家工坊,旨在指导新兴作家在该领域的写作技巧。
● 阿拉伯小说国际奖作品发展趋向分析
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离不开本土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人文结构、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阿拉伯地区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区域,诞生过古老文明,经历了时代变迁。阿拉伯大部分作品现在比较关注现实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能够体察人民的痛苦,围绕着身份认同、社会公正、边缘群体境遇、战争带来的苦难、科学和宗教、知识和信仰等话题展开。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演进,阿拉伯小说体现出对文学的政治诉求、伦理功能和审美价值的重视。从获奖作品的分类来分析,其文学出版内容发展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回溯历史,描述战争记忆。由于地缘环境及种族历史原因,战争题材是阿拉伯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是其民族身份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出阿拉伯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仔细分析入围名单发现,从2015年开始,大部分是历史题材,既有涉及宗教问题的,也有涉及种族问题的。2009年的《阿萨泽尔》讲述的是公元五世纪埃及和叙利亚的宗教斗争,阿萨泽尔是魔王撒旦的另一个名字,也是象征灵感的来源,作者把邪恶的撒旦和人类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2016年获奖作品《命运:大屠杀与大灾难协奏曲》以复调和戏谑的艺术手法,将犹太人的大屠杀和巴勒斯坦人的大灾难并置,揭示历史的循环,呼唤巴以和解。2020年的获奖小说《斯巴达宫廷》用五个人物相互关联的生活讲述了1815—1833年阿尔及尔殖民运动的变化。
二是探讨社会、彰显人文关怀的边缘叙事。阿拉伯作家比较关注远离社会中心的边缘化人物及弱势群体,如底层阶级、女性群体、移民和难民群体等。如2013年的《竹竿》和2019年的《夜信》都是讲述移民的困境问题,《竹竿》讲述了菲律宾女佣和科威特男人的私生子伊萨在身份认同困境和信仰危机中挣扎的故事,真实揭露了海湾国家外籍劳工的生存状态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夜信》讲述了写信人的故事,隐喻出了移民的无奈和支离破碎,如同信件丢失,但每封信和另一封信都存在联系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质疑和模糊的时代,边界一旦被抹去,旧的地方和家园就永远失去了。2011年的《鸽子项链》描绘了圣城麦加的地下生活。2021年的《书商笔记》讲述了一个有文化的书店老板在面对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不同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残酷故事,相互交织的命运揭示了作为一个人家园象征的房子所蕴含的价值。2022年的《米拉德舅舅餐桌上的面包》讲述了封闭社会中的性别观念。
三是运用后现代技法来表现当前的社会政治。受文学叙事新技法、新思潮的影响,阿拉伯作家们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碎片化和自反性的复调叙述方式及元叙事等后现代创作技法纷纷出现。2010年的《火花飞溅》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揭示了沙特当代社会的权力腐朽及道德沦陷。2014年阿拉伯小说国际奖获奖作品《弗兰肯斯坦在巴格达》运用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反映战后伊拉克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2018年的《狗的二次战争》是部科幻小说,揭示了主人公由于内心的贪婪,忽视了人的价值,从一个政权的反对者转变为出卖肉体和灵魂的极端分子,展现了社会和现实的野蛮及丑恶变化。
四是生态书写。阿拉伯世界是一个相对来说淡水资源短缺的区域世界,对生态的关注更加突出了他们对环境带来的影响。阿拉伯文学作品中对地理景观的描述日益丰富和深入,反映了作家们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深刻思考。2023年阿曼新锐作家扎赫兰·卡西米的小说《卜水者的流亡》,借助神话传说和魔幻叙事的手法,围绕水元素探寻自然资源对人与环境、文化关系的影响,水资源用它的包容与博爱滋润着万物。
阿拉伯地区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文化实力相对滞后,为了增强阿拉伯文化凝聚力,他们努力发展文学创作并向世界出版自身文化成果,扩大文化影响力。随着获奖作品的不断累积和文学作品的发展,以阿拉伯小说国际奖为代表的诸多奖项为当地的文化及出版事业带来一定的文化繁荣,在不断挖掘历史、审视当下的叙事过程中,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扩大了其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