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问苍茫》读后

作者: 南芳

长篇小说《问苍茫》读后0

长篇小说《问苍茫》2023年12月由深圳出版社与湖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作者是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振华。该书围绕一代伟人的真探索,一群并肩的真同志,一个民族的真信仰展开。聚焦1921—1927年,青年毛泽东从中国革命“早行者”到“开拓者”的历史性转变,讲述了以青年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

自修大学始初建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为了发展湘区党员,寻找真同志,毛泽东通过创办自修大学去寻找同路人。革命之路,道阻且长,英才常有,真同志难寻。毛泽东坚信唯有符合“三真”的才是真同志。何为“三真”?其一,志趣相投,道路相合,心中有真志向;其二,不求名,不逐利,有求真务实的真态度;其三,心智坚定、能同生共死的真伴侣。没有这“三真”,纵有千百个英才,也非同路人。

夏明翰是湖南自修大学第一批学生,志愿以己余生献身革命,荡涤积弊,救国救民。在自修大学读书期间,夏明翰完成了从爱国青年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1921年,在毛泽东的介绍下,夏明翰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夏明翰悲痛不已,愤而投笔从戎。1928年,夏明翰慷慨就义,年仅28岁。他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悲壮遗言,用满腔热血和忠贞誓言,诠释了真同志对理想的坚守。

先云逝血照残阳

蒋先云是毛泽东亲自到衡阳发展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于1921年与夏明翰同批入党。如果说夏明翰是儒生变武将,那么蒋先云则可以说是文武双全。1924年,在毛泽东的推荐下,蒋先云报考了黄埔军校,在1200余名考生中拔得头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一期,被誉为“黄埔三杰”之首。

1927年,在北伐战争中,蒋先云主动请缨,率团在河南临颍与奉系军阀激战,身先士卒,策马飞驰,直冲敌阵。“冲锋中,蒋先云连中三弹,依然咬着牙继续往前突击。突然一发炮弹落在战马右前方,战马长嘶一声,前蹄高高扬起,蒋先云被高高地抛在空中。血色一般的残阳照在他满是硝烟的脸上,他看到奉军阵地被突破,嘴角微微含笑,颀长的身躯轰然落地!”蒋先云临阵负伤,三仆三起,终壮烈牺牲于临颍,时年25岁。他的一生,短暂而璀璨,忠诚且辉煌,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新青年对理想的担当。

苍茫大地沉浮转

读完该书,不由地想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满怀“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的乡土深情,以青春之热烈,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由地想到戍边英雄陈祥榕,心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壮志豪情,誓死捍卫国土,用生命践行使命,宁洒热血,不失寸土。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以青春之赤诚、理想之纯粹,献身信仰,无怨无悔。他们是父母的孩子,伴侣的爱人,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中国的新青年,心怀信仰,甘之如饴。

该书告诉我们,正是有了这些燃灯执火的革命者和百年间前仆后继的后来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文化绽放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作者系深圳出版社融合部负责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