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媒介研究历程 赓续我国传播文脉

作者: 白玉静

梳理媒介研究历程 赓续我国传播文脉0

吉林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推出了五卷本丛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介与传播研究》,该丛书既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鸟瞰式的考察,也探索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及方向,并以批评的眼光梳理相关文献、评述研究得失。丛书由河北传媒学院李锦云与河北经贸大学景义新、张金桐主编,是两校调动相关专业硕士点的导师及其研究生共同完成的成果。丛书在展现方式、文献梳理方式、写作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体现出以下特色和亮点。

分门别类梳理文献,全景式展现40余年成果。丛书采用分册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介与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全景式展现。由于丛书梳理的媒介与传播研究时空跨度大、涉及二级学科众多、各学科研究成果极为丰富,丛书将中国媒介与传播研究细分为“新闻学卷”“编辑出版学卷”“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卷”“广告学卷”“影视文化卷”五个分册,展现其学术发展历程和热点话题,每个分册再划分5—8编,其下分若干专题,以分门别类、专题探究的形式对40余年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景式展现。

写作思路清晰,内在线索分明。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媒介与传播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当前水平,丛书确定了152个选题,对前人40余年的相关成果进行搜集、梳理、归纳、剖析和评价。细读“编辑出版学卷”各篇文章不难发现,文章的写作思路大都是循着以下顺序展开的:首先,梳理评价研究现状。从研究进展角度,着重探究四十余年来围绕此选题研究者已经做了哪些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出了哪些结论?问题是怎样解决的?采用了哪些研究手段、方法和技术路线?从既有文献角度,着重探究有多少文献与这个专题有关?最早的文献是哪篇?基础性文献有哪些?里程碑式的标志性文献有哪些?从研究者角度,着重探究这个专题有哪些研究者?这些研究者的相关文献有哪些?其次,探寻尚待研究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关键是什么?最后,预判未来研究趋势。已有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哪些不足?从历年研究成果数量上来看,这个专题的研究热度是趋热还是趋冷?未来的研究趋势及方向如何?尽管丛书中的各篇文章是由不同作者撰写的,但均遵循统一的写作规则撰写,因而各篇文章都体现出思路清晰、脉络分明、结构合理、逻辑严密的写作风格。

细读“编辑出版学卷”不难发现,各篇文章的内在线索明晰。各篇文章大多是用以下两种内在线索串联起来的:一是以时间跨度为内在线索,将所研究问题分为若干阶段,分别概括、梳理每个阶段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特征,几个阶段相互衔接,从而展示40余年来某个专题学术研究的轨迹;二是以所研究的问题为内在线索,将所写专题划分为相互关联的若干问题,若干问题之间大多是并列关系,体现出某专题研究在若干方面的发展变化。

文献类型及呈现形式多样化,展现内容丰富多彩。总体看来,丛书各篇文章梳理的文献类型多种多样,文献呈现形式灵活多样,避免读者在阅读全书时因单一的呈现和表达而产生千篇一律的厌烦感。由于突破了程式化呈现与表达的桎梏,这种文献类型、呈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就变成了丛书引人入胜的特色和亮点。

其一,文献类型多种多样。策划者确定了若干个选题,每个选题都会涉及数不胜数的文献,文献类型更是多种多样。毋庸讳言,丛书中个别作者梳理的文献仅仅是一些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梳理的文献类型比较单一,但多数作者调查梳理的文献是种类繁多的,“编辑出版学卷”包括以下类型: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专著、编著及其他相关著作,研究报告,学术会议论文集,相关新闻报道,相关外文文献。文献类型的多样化,使得研究对象更加丰富,文献评述视野更加开阔,有助于引导读者缜密全面地把握专题研究的全貌。

其二,文献呈现形式灵活多样。作为文献综述,文献的呈现形式是每个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从“编辑出版学卷”各篇文章的文献呈现形式可以看出,许多作者在文献的呈现形式上下了很大功夫。除了用文字和图片来呈现文献以外,还有许多作者采用表格和图示来梳理呈现文献。翻阅“编辑出版学卷”,随处可见的是文献结构图和统计分析表格,如某个专题一定年限内的“相关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图”“相关研究主要/次要主题分布图”“政府发布相关文件数量统计表”等。以图表的形式来呈现文献或研究状况,可以借助可视化的手段让读者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定属性,可以借助精准的数据描述让读者了解研究对象在数量上的变化,帮助读者领悟众多数据中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引导读者全面精微有深度地思考问题。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评价有理有据。文献综述的重点是对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综述和合情合理的评价,难点是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综述和评价,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综述和评价文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般来说,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都是搭配使用的,二者都是以数据统计为基础的。故此,该丛书中各篇文章大多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献进行综述和评价。

首先,作者采用定量分析法对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回答了“增减”“比例”等问题。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读者精确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研究状况及趋势,帮助读者更加科学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厘清其中的各种关系、预判未来研究趋势。其次,作者采用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本质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收集的各种文献进行深度加工,从而达到认识研究对象本质、揭示其内在规律之目的。

细读“编辑出版学卷”不难发现,各位作者采用的定性分析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分析综合研究文献,揭示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二是比较分析,主要是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变化;三是抽象和概括,展现研究对象本质。通过定性分析向读者解答了“为什么”“结论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编辑出版学卷”中,许多作者对采集的数据运用某种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对多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最终抽象和概括出定性结论来。因此,推导出的结论是翔实可靠的,对文献的评价是有理有据的。

希望该丛书的出版能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也希望更多的学者持续关注我国媒介与传播领域的新问题、新动态和新发现,共同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推进媒介与传播研究迈上更高台阶。

作者系《图书馆报》副总编辑兼执行主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