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文化研究》:从文化视角细观“红飘带”

作者: 陈越

202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韩洪泉所著《长征文化研究》当此之际出版,无疑是一份颇有价值的学术献礼。

9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踏上长征之路,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堪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著名作家魏巍在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的卷首语中写道:“它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球上,给人类,给后世留下永远的纪念。”“红飘带”也由此成为长征的代名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缘此,长征文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铭记长征历史,讲好长征故事,赓续长征精神,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走好新时代的新长征路,既需要同心勠力的实践探索,也需要深耕细研基础上的学术支撑。《长征文化研究》一书的价值正基于此。全书以7章30余万字的篇幅,从文化视角对长征这条“地球的红飘带”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深度扫描。作者从长征文化的学科建构着眼,对长征文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对长征文化的定义、内涵、结构、功能、特征等进行深入探讨,尝试从多维度界定基本概念,廓清内涵外延,从学理上对长征文化的历史意义与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世界意义与普遍价值作深度阐释。这样的架构和设计,一方面对长征文化的既往研究作了初步的阶段总结,另一方面也初步搭建起研究阐释的理论框架,为学术界的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著名中共党史学家石仲泉研究员为该书作序,从“以全出新”“以深出新”“以实出新”“以论出新”四个方面概括该书的创新价值。

《长征文化研究》注重史论结合并有独到观点,每每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比如,从概念史角度对“长征”和“新长征”概念及内涵进行考察,藉以全面厘清其发展演进脉络和现实意义;运用纪念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长征纪念活动进行考察,从而深度阐释其政治意蕴和文化内涵;提出“历时态”“共时态”这一长征文化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校正研究中只关注双时态之一种或历时态之一段的弊端;对长征文化与党史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政治文化、军事文化、政党文化等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明确长征文化与相关概念的归属界划;从多个范畴对作为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的长征物质文化进行细致比对和量化分析;提出“长征精神谱系”概念并进行深入解读;等等。

以“长征学”建构为例,作者在书中从“学术性回顾:为何要提出建构长征学?”“可行性分析:何以能建构长征学?”“对策性思考:如何来建构长征学?”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指出建构话语体系是首要前提、推进学术创新是关键要素、整合研究力量是重要保证、引领实践发展是基本指向,认为在长征学学科框架下主要应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即长征学基础理论、长征学术史、长征文献学、长征历史学、长征精神学、长征文化学、长征地理学、世界长征学、长征相关问题研究,可谓取精用宏、切中肯綮。

再比如,关于长征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作者从十个方面进行探讨,即长征纪念活动组织、长征精神传承弘扬、长征文学艺术创作、长征学术研究发展、长征革命文物保护、长征红色旅游开发、长征教育资源利用、长征文化产业发展、长征文化网络建设、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等,对推动长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