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未成年人阅读成长研究
作者: 周琼芳
摘要:偏远乡村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相对城市地区较少,这些外界条件限制了乡村地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城镇同龄人。惠州市开展的“苔花励读成长计划”项目,积极探索乡村未成年人阅读实践活动,促进了乡村文化发展,提升了乡村未成年人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乡村 未成年人 阅读 “苔花励读”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会从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偏远乡村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相对城市地区较少,这些外界条件限制了乡村地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城镇同龄人。为了区域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惠州公共图书馆系统提出了“苔花励读成长计划”。
乡村未成年人阅读计划的布局
惠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惠州市拥有健全的市区、县(区)、乡镇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市设有2个市辖区、3个县、8个乡镇街道,共计1043个村。城市图书馆负责协调和促进城市区域阅读,向读者提供资源、支持和专业指导,县图书馆负责管理和运营本区域图书馆并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乡镇图书馆直接面向乡村提供日常借阅服务和活动。惠州图书馆系统开展主要涵盖城市的一系列活动。而农村地区的阅读活动效率低下,缺乏高水平的合作发展设计和规划。[1]
惠州实施“苔花励读成长计划” 。“苔花励读成长计划”起源于惠州市,该项目的名称来源于袁牧的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尽管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阅读面临相对稀缺的环境和资源,但他们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长欲望。这意味着通过阅读事件可以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和增长潜力。[2]
“苔花励读成长计划”的主要目标包括:在农村学校建立“苔花书屋”,并提供优秀的图书;发展不同类型的阅读和文化活动,发展各种阅读和元素;建立激励机制以刺激持续阅读;整合社交资源,丰富阅读活动。
“苔花励读成长计划”针对的是惠州市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尤其是生活在阅读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的儿童和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惠州图书馆系统希望通过“苔花励读成长计划”在农村地区创造全面而内容丰富的覆盖范围,用于阅读的需求。以加强农村地区的图书馆阅读网络系统并帮助农村未成年人在阅读中成长。[3]
惠州市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策略
一是建设“苔花书屋”。在“苔花励读成长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对惠州市乡村学校的阅读现状、需求和资源条件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共收集了来自20所乡村学校的详细数据,发现这些学校普遍存在图书资源匮乏、阅读活动单一的问题,留守儿童和少数民族乡村学校的阅读需求巨大。
为有效解决乡村学校阅读资源不足的问题,“苔花励读成长计划”采用市图书馆、县(区)图书馆与乡村学校三方共建模式。市图书馆负责项目的整体统筹与资源配置,县(区)图书馆具体实施项目,乡村学校则提供场地和日常管理。例如,在惠州市博罗县,共建了10所“苔花书屋”。市图书馆提供了总计3000册图书,并派出专业人员指导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县图书馆负责对接乡村学校,协助进行图书分类和陈列,制定书屋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巡查和指导。
为了确保“苔花书屋”的图书资源持续更新,项目实施了图书分类管理和文献资源轮换机制。每个书屋根据学生数量和年级,配备了必读书目、经典绘本、儿童文学、科普百科书籍及教师读物等文献资源。具体如下:每所书屋初期配送300册图书,包括《快乐读书吧》推荐图书50册、经典绘本80册、儿童文学100册、科普百科50册和教师读物20册;每半年进行一次图书资源轮换,每次轮换100册,确保图书内容的丰富性和时效性。截至2022年底,共配送图书8820册(其中赠送1144册,调拨7676册),“苔花书屋”受益学生6101人,教师382人。
二是开展阅读文化活动。首先是加强阅读推广活动。项目实施以来,在乡村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具体活动及参与情况如下。
绘本故事会:在博罗县、龙门县共开展20场次,参与学生1500人次,深受学生喜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微剧场:共举办10场次,参与学生800人次,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和志愿者在乡村学校进行10次讲座,涵盖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多个主题,参与学生1200人次。
手工体验:结合传统节日和主题活动,共开展手工体验活动10次,参与学生1000人次,内容包括剪纸、书法、绘画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素养。
其次是拓展传统文化课堂。传统文化课堂是“苔花励读成长计划”的特色之一,通过古籍知识普及、雕版印刷、钤印盖章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具体活动及参与情况如下。
古籍知识普及:在博罗县、龙门县、惠城区共举办5次讲座,参与学生500人次。
雕版印刷:共开展3次活动,参与学生300人次,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
钤印盖章:共开展2次活动,参与学生200人次,通过动手制作,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再次是完善阅读激励机制。为了激励学生继续阅读,制定了相关的阅读激励机制,包括阅读包指南、读写评估等。阅读包指南是每个“苔花书屋”提供《苔花励读借阅手册》和《“苔花书屋”推荐书目分级书单》,学生根据手册和书单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每学期“苔花书屋”都会根据学生阅读笔记、阅读感受等进行读写评估,选择优秀作品并颁发奖励。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2次评估活动,共有2000多名学生参与了二百多部优秀作品的评选。
“苔花励读成长计划”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源。通过招募志愿活动,共招募30名志愿者从事绘画、法律、教育基金、摄影、民间科学、急救和培训20项活动,先后有3000人次的学生参加了活动。邀请摄影、急救等职业培训专家,给乡村未成年人提供一定的专业职业培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该活动累计有10门培训课程,500多名学生参加。
通过实施上述战略和措施,“苔花励读成长计划”在提高农村地区青少年对全面识字的兴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该项目将继续完善实施战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加强社会合作,促进惠州市的整体文化发展。[4]
开展“苔花励读成长计划”所取得的成效及改进计划
自2022年项目开始以来,统计工作贯穿始终。数据来源包括:档案与活动项目注册信息;农村学校提供书籍借阅记录和参与阅读活动的数据;从问卷和访谈中收集的数据。选定的样本涵盖了惠州、龙门、惠兴的20所农村学校,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表1、表2的数据表明,通过“苔花励读成长计划”,惠州市公共图书馆及其合作伙伴在乡村学校中建立了广泛的阅读资源网络,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这些举措提高了乡村未成年人的阅读水平,增强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苔花励读成长计划”取得的成效。首先是乡村未成年人阅读兴趣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数据分析,5000多名学生参加了10个“苔花书屋”的阅读活动。阅读的平均增长率为30%,其中80%的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此外,通过将会议故事书、小剧场、讲座知识等活动的图片放在一起,学生的整体识字率有了显著提高。在受访者中,70%的人表示,他们在阅读、理解、表达和储备知识方面有了显著改善。
其次是乡村教师教学资源得到丰富。“苔花励读成长计划”不仅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渴望拥有丰富教育资源和支持的农村地区的教师。在该项目早期,向教师分发了200本书籍,包括教学方法、心理学、教育学和其他领域。这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项目期间,共有100名教师参加了阅读系列课程的培训,85%的教师从实际教学培训内容中获得反馈,显著提高了教育水平。
还有就是有效融合与利用了社会资源。通过志愿活动和职业培训动员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参与。自项目开始以来,共有150名志愿者参加了各种阅读促进活动,总服务时间超过2000小时。此外,通过与当地文化机构和企业的合作,该项目共收集了50万元的书籍和教育设备,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学校的资源。
“苔花励读成长计划”可持续发展的举措。首先是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与持续性。尽管在资源分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农村学校对资源的需求很高,但书籍和设备的分发仅限于满足基本需求。此外,资源的连续性是一个挑战,因为当前的计划依赖于社会补助金和政府支持,如何确保资源的长期稳定性供给需要进一步考虑。
其次是阅读活动的多样性与吸引力。尽管该项目开展了各种阅读活动,但这些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仍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项目团队需要探索和引入新的活动形式,例如阅读数字互动游戏、阅读平台等,以保持学生的兴趣。
再有是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与支持力度。尽管该项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社会力量在实践中的参与和支持仍有待改善。一些志愿者缺乏定期培训,这会影响活动的有效性。公司和机构的参与仍有待加强。为此,该项目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阶层的沟通与合作,制定更具吸引力的参与计划,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
结语
“苔花励读成长计划”通过建设“苔花书屋”、开展阅读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农村未成年人爱上了阅读,养成了阅读习惯。不仅如此,计划实行过程中让当地多个社会组织加入其中,除了扩大计划的影响力,还在当地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阅读的行列。“苔花励读成长计划”将会一直持续坚持下去,改进措施、丰富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合作,不断创新和完善。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图书馆
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图书馆科研立项课题“乡村振兴视域下公共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提供精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惠州市‘苔花励读成长计划’为例”(课题编号:GDTK22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曾婷婷. 开展未成年人精准阅读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研究——以惠州地区为例[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 43(05): 114-118.
[2]刘仙. 浅谈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与方法——以贵州省图书馆为例[J]. 数字与缩微影像, 2023(01): 41-43.
[3]周芸熠. 公共图书馆赋能乡村“复兴少年宫”的策略研究[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2, 40(05): 82-86.
[4]宋卫,吴黎,吴松桦,周佩莹. 以公共图书馆为枢纽的未成年人阅读生态研究[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21, 30(04):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