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厚重的学术成果

作者: 曾致

一份厚重的学术成果0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经典之言。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每读书史,多求理道”,是非常有道理的。古罗马政治家、著名作家西塞罗曾说:“不知道你出生之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习近平同志在写给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能看得见多远的过去,才能看得见多远的未来。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又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无论哪一个门类的学科,都离不开历史,至少离不开本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国播音主持的历史,在人类社会生活历史的长河中无疑是短暂的,好似一朵浪花、一丝涟漪。但是播音主持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它的艺术魅力和生命活力,在时代的洪流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写就了异彩纷呈、灿烂夺目的锦绣华章。播音主持不仅记录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还见证了现当代中国沧桑巨变的发展足迹。我们只有全方位了解播音学科形成发展的历史,才能对中国播音学发展的方向做出更准确的研判。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五卷本《百年中国播音史》2024年11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家出版基金第一次资助播音学术著作出版。此前,《百年中国播音史》已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彰显了播音学科的重要地位和独特的学术价值。

《百年中国播音史》项目以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为研究背景,梳理、总结并研究了中国播音在风云激荡的一百年里发生、发展的自身逻辑、历史动力、社会动力、行业动力、技术动力,以及整个过程中代表性人物所发挥的作用等,对我国播音百年历史进行了学理性总结,展现了播音传播知识和信息、开展宣传、提供娱乐、规范语言文字、开展口语表达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建立现代国家声音形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等立体功能的全方位发展变化。《百年中国播音史》包括《百年中国播音事业发展史》《百年中国播音创作发展史》《百年中国播音学术发展史》《百年中国播音教育发展史》《百年中国播音文献史料集成》(含《20世纪中国播音学研究论著集成》《民国时期播音研究史料集》)五卷六本,共计200万字。

项目负责人高国庆教授是湖州师范学院研究员、浙江传媒学院中国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的创始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播音主持和中国播音主持史理论研究。作者团队由学界和业界的教授、副教授、播音指导组成,专业背景涉及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他们学术信念坚定,专业功力深厚,研究能力突出,积累了大量播音史料,以专题史的研究视角切入,根据自身专长,合理分工,互相协作,采取实践研究、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统计分析、个案研究、对比分析的路径,高质量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开展中国播音主持史的研究,虽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但也绝非轻而易举的事。它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学术性的、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既要“志存高远”,又得“甘于寂寞”;既要有政策水平,又要有理论实力,更要有事业情怀。在这些作者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播音主持事业发展繁荣的美好未来。

这一份沉甸甸的学术成果,从源头上为我国广播电视播音史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翔实、丰富的史料,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建构和书写系统而全面的中国播音史,阐释中国播音主持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为广播电视学界、业界提供了认识中国百年播音发展历程的全新维度,既有史料价值,又有学术价值;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这套书籍,还对播音主持史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源流探究、史实考证、脉络梳理、理论探析,为我国的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有价值、有分量的鲜活内容。在新媒体时代,推演播音艺术在中国的百年风云际会,实属难能可贵、意义非凡。

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前行,民族要发展,事业要繁荣,学科要拓展,就不能忘记历史。我国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论,特别强调“借鉴”,即要发挥史学自身的学术价值。历史科学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永远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同理,播音主持史作为一门专史,在广播电视、语言文字、新闻传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自广播电视问世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播音员主持人不懈努力,使得“播音主持”独立存在,播音主持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一个维度记录了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前行步伐。

播音主持事业永远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前进的。很难想象,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历史一无所知的人,会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和丰硕的业绩。可以说,通过对中国播音史的探索,能让我们通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来龙去脉、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可以在播音主持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厘清思路,瞄准方向,减少盲从,提升实践的针对性和理论的科学性,从而使我们的创作和研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卷本《百年中国播音史》,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现实的温度,它突破了以往播音主持研究中常有的“重现象观察、轻理论剖析”的局限,把历史研究中的微观分析、中观探讨和宏观研究紧密结合,以史料学研究的方法关照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这一理论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播音主持发展史、创作史、学术史、教育史等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也为其他学科或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史实及史料线索,其作用将是巨大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社会价值也将是有目共睹的。

彰往察来,吐故呐新。张颂先生曾指出:“播音理论研究,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播音理论的研究只有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才能造成更蓬勃、更兴旺的局面。而播音理论研究的广阔前景”。兼有播音学与历史学双重品格的播音主持史学,作为广播电视史研究的一部分,只有在观念、范式和撰述等方面不断深化、优化,集思广益,不断修订,不断提炼,才能使其成就为一种既有开放的世界眼光,又具中国特色的学术构型。如何在探察、挖掘历史内涵中呈现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底蕴与特色,高瞻远瞩、阐幽发微地审视播音主持历史的发展进程,合理延伸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全链条,对于中国播音学研究的发展来说,任重道远。

让我们携手共进,走向未来!

作者系湖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

浙江传媒学院中国播音主持研究史基地特聘研究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