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全民阅读新生态
作者: 读者出版集团全民阅读研究课题组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了解甘肃省全民阅读开展及“书香陇原”建设情况,本文以甘肃省全民阅读状况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客观总结甘肃省开展全民阅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勾勒和展现当前甘肃省全民阅读状况,针对性提出进一步完善推动全民阅读的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公共阅读设施建设、多方联动提供优质阅读资源等对策建议,以期对甘肃省构建新时代全民阅读新生态有所助益。
关键词:甘肃省全民阅读 阅读状况 阅读资源 阅读活动 阅读推广
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探索推进全民阅读工作新路径,着力打造“书香陇原”品牌,取得了重要成效。为进一步评估甘肃省全民阅读发展水平,依据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参考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书香社会阅读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结合实际,课题组设计制作并向社会投放调查问卷,通过对所获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助益甘肃省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构建新时代全民阅读新生态。
甘肃省全民阅读状况调查与分析
通过设计《甘肃省2022年全民阅读状况调查问卷》成人卷和未成年人卷两个问卷,以及向各级文化部门发放信息采集表等方式,就阅读设施、阅读资源、阅读活动、阅读环境、阅读成效、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期综合反映甘肃省全民阅读现状。
阅读设施。根据调查信息可知,仅有30%左右的小区周边拥有公共图书馆、社区阅览室、书店或书吧等阅读设施,个别中小学没有图书馆或阅读角等阅读设施。大学或职业学校的情况略好,多数拥有校园图书馆。部分企业自建了职工书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职工的阅读需求。甘肃省自2005年开始建设农家书屋,2012年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建农家书屋16321个,出版物保有量3100余万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2.6册,每个农家书屋平均年借阅登记量120册次左右,年总借阅登记量超过200万册次。
阅读资源。阅读资源的获取途径有购买、借阅、网上阅读等。从统计数据看,自己购买是成年人及未成年人获取阅读资源的主要途径(图1)。成年人还通过网上阅读电子版,或到图书馆、书店、书吧等借阅获取阅读资源;而未成年人则是通过同学之间的传阅,及到图书馆或书吧借阅等方式获取,网上阅读人数较少,表明未成年人阅读仍以纸质书刊为主,与调查问卷中未成年人阅读介质的调查结果一致。
据调查,全省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约2000万册,学校图书馆藏书量3000多万册,职工书屋藏书量约500万册,农家书屋藏书量约3100万册。这些阅读资源总量尚可,但利用率却十分低,50%以上的人半个月以上或从来不去图书馆等场所阅读或借阅。
阅读活动。随着书香社会建设的推进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民众对阅读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就甘肃省而言,约有90%以上的人知道“全民阅读”,70%的人知道“书香陇原”建设行动,而且不少人还参加过阅读活动。以未成年人为例,参与调查的人员中,74.45%的孩子喜欢参加阅读活动,96.73%的孩子认为在学校里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十分必要。对于阅读活动的选择,成年人比较倾向于好书推荐、优惠购书、名家文化讲座和讲坛活动,未成年人则经常参加或希望参加读书分享、亲子共读、诗文朗诵、答题或竞猜活动等。
阅读环境。近年来,甘肃省在阅读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和营造上成绩突出,但鉴于多数小区周边缺少公共阅读设施,故而在阅读硬件环境的提供上尚需付出较大的努力。据调查,民众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来不阅读的人寥寥无几,经常阅读和养成习惯的人已占到50%以上(图2)。目前甘肃省已建成领读员队167支,领读员600多名,包括图书馆员、退休教师、干部职工、在校学生等,他们是专业阅读机构的有机补充。
阅读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在阅读时长上,大部分成年人及未成年人每天的阅读时长都在1小时以下。在阅读数量上,54.55%的成年人每年阅读1—5本书,未成年人的阅读多为完成学校布置的阅读作业,每年为10本左右。在阅读方式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以阅读纸质书为首选,部分成年人倾向于看电子书、听有声书或看读书视频。阅读方式的选择并不代表阅读的深度,但多媒介综合阅读率的上升,说明民众的阅读方式更加灵活,可有效提升碎片时间的利用率,但碎片化阅读、浅阅读趋势更加明显。
保障措施。甘肃省在2013年成立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后来各市(州)、县(区)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全民阅读组织体系。2021年底,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联合印发《甘肃省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2022年1月,甘肃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配套制定《甘肃省“书香陇原”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进一步明确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具体措施。甘肃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每年都对全省全年的全民阅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统筹指导各地各部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从调研结果看,甘肃省全民阅读工作的政策保障和组织机构建设健全,政策、规划、方案等顶层设计完备,已建立长效文化工作机制和确定常态化工作模式。
甘肃省全民阅读的阶段性特征
阅读推广存在行政化倾向,社会力量动员和参与不足。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政府是责任主体。甘肃省通过全面贯彻落实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以及按照中宣部办公厅每年印发的《关于做好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要求,颁布《甘肃省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书香陇原”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组织体系,各市(州)、各部门在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工作,阅读设施、阅读环境明显改善,但这些大多是各级党委、政府在宏观层面引导和推动的,社会力量动员和参与不足。同时,分行业、分领域的阅读活动相对零散,基层阅读活动如街道、社区、小区、村镇的延伸力量相对薄弱。
阅读设施缺乏且利用不足。据调查,甘肃省有各类公共图书馆100多个、高校图书馆30多个、各级职工书屋3800多个、农家书屋16321个,中小学图书馆1万多个,相对于全省2637万的总人口来说,仍然“供不应求”。而且,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职工书屋等不对外开放,其资源无法实现充分利用和共享。加之甘肃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相对匮乏,阅读设施的建设层次不高、位置分布不均、发展参差不齐,故而大部分民众选择在家中或到书店、书吧读书,对公共阅读设施的利用率不高。
阅读资源有限且差异明显。甘肃省公共阅读资源总量尚可,但鉴于各种原因,更新速度较慢、书刊质量参差不齐、城乡差异明显,民众对阅读方式的选择多倾向于纸质阅读,导致公共阅读资源中的数字阅读资源利用率较低,阅读资源呈现人均不足的情况。据调查,甘肃省家庭藏书量多在200本以下,多为自行购买,对阅读资源的自发性补充不足。由于城乡地理位置、家庭经济情况、家庭阅读理念等的不同,在阅读资源的获取上,又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现象。
阅读活动较少且宣传推广不够。近年来,甘肃省以“书香陇原”品牌为牵引,在省级层面举办“4·23”世界读书日暨“书香陇原”全民阅读活动等,在市(州)层面培育“兰州读书节”“阅读点亮定西”“陇右讲堂·书香天水”等,加之出版机构、公益组织、专业团体也举办阅读活动,民众对“全民阅读”和“书香陇原”建设行动的知晓率和认可度有了较大提升。但由于这些活动时间集中,活动形式也多是读书论坛、征文比赛、图书捐赠等,宣传渠道相对单一,覆盖受众比较有限,存在出活动缺乏长效机制、数量总体较少、宣传效果不佳、民众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阅读服务有限且指导不足。根据两卷设计的同一个问题(可多选):“您在阅读中遇到的主要困惑是什么?”的结果显示,54.55%的成年人和61.75%的未成年人“不知道读什么书”,35.86%的成年人和53.05%的未成年人“不知道怎样阅读”,表明民众在阅读方面依然存在根本性、基础性难题,亟须得到更为丰富多元的阅读服务和更为精准专业的阅读指导。
阅读内驱不足。一是甘肃省全民阅读工作的推进主要依靠政府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和作用发挥有限;二是民众阅读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激发,在阅读方面存在功利化、短视化和感性化倾向,主动阅读和有效阅读不足。
构建甘肃省全民阅读新生态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完善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保障机制。一是在贯彻落实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分领域、分行业制订推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实施方案,多角度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在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从出版社、图书馆、学校等遴选专业人士和专家学者组成阅读指导委员会,为全省的全民阅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
加快推进公共阅读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公益性阅读设施建设,以及优化公益性阅读设施环境等,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便捷实用、覆盖城乡的公益性阅读设施体系;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阅读设施建设,扶持实体书店及“读者小站”“读者书房”“读者阅读角”“读者乡村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引导多元业态与“阅读业态”融合发展,切实为民众提供“15分钟阅读圈”。
多方联动提供优质阅读资源。一是动员公共图书馆等文化机构进一步盘活阅读资源,提升存量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在各地设立分馆和图书流动站、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服务网点、文化共享工程各级基层中心和服务点等,推动公共阅读资源“走出去”,“走”近广大民众,使“阅读”变得触手可及;二是适应数字阅读发展趋势,指导省内出版机构甄选部分优质图书并转化为数字阅读资源,多维度满足民众阅读需求;三是盘活社会闲置或利用率低的图书资源,鼓励个人藏书、家庭藏书、企业藏书、校园藏书等向社会及“身边”开放,提高阅读资源使用率;也可通过互相交换、低价回购、捐赠流转等方式,促进阅读资源循环使用。四是充分发挥“书香陇原”频道、河西走廊FM、“百草园”农家书屋数字阅读平台等数字平台作用,建立“数字阅读”服务体系,开展线上阅读活动,让民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便捷的阅读服务。
切实加强阅读活动品牌的建设和推广。一是做好现有阅读品牌活动,充分发挥成熟阅读品牌的引领作用,如“书香陇原”建设行动、建设书香社会的“读者方案”、“读者·中国阅读行动”全民阅读工程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引导更多的人参与阅读;二是培育新的阅读品牌,开发富有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形式新颖,易于被广大民众尤其年轻人所接受的高品质阅读活动,建立分众化阅读引导机制,根据目标群体文化层次、职业、年龄等,分类组织实施相应的文化活动;三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头条、抖音、B站等新兴媒体,推动阅读与教育、旅游、娱乐等多业态融合,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效果,放大品牌效应,培育阅读社群。
不断提升阅读指导和服务水平,培育阅读服务业态。一是加强专业才队伍建设。建议委托专业文化机构,建立阅读推广人、阅读指导师等培训、认证、评级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充分发挥出版企业、高校等专业人才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文化需求,制定阅读指导方案、阅读活动实施方案,构建可复制、可持续的阅读服务产业模式和阅读服务生态,实现文化服务的定制化、阅读活动的产品化;三是充分发挥阅读专家的作用,尤其是活跃在网络各大平台、专业度和影响力较大的知名人士。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将阅读名家请到“身边来”,通过线上平台或线下“讲台”,给予民众专业精准的阅读指导。
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全民阅读。一是在政府的指导下,鼓励各类阅读机构和阅读团体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引领阅读风尚、培养阅读习惯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在大中小学校、出版界、文化界中选拔、培养一批热爱阅读、热心分享的志愿者,组成全民阅读领读者团队,深入各行各业提供阅读服务,引领阅读风尚;三是以“个人”辐射“家庭”,推及“全民”。以青少年人群为切入点,通过深植阅读理念,将阅读习惯带入家庭,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