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平陆运河赋能乡村振兴融合路径探赜

作者: 赵晓刚 胡泽鹏

[摘要]平陆运河建设的时代背景赋予乡村振兴更为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带来重大机遇。故此,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优势—价值—融合”为基本框架,结合钦州市地区发展现状,充分挖掘平陆运河的潜力与价值,发挥其所在的地理区位、产业经济、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并探讨平陆运河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蕴含。基于此,通过综合运用乡村内外部力量的混合动能,提出发展运河富民产业,树立运河文化标杆,促进运河生态建设等融合路径,使之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有机联合,旨在全方位讲好平陆运河故事,以丰富平陆运河建设赋能乡村振兴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新内生发展理论;平陆运河;乡村振兴;融合路径;钦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245(2025)01-0056-05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5.01.009

平陆运河作为我国继京杭大运河之后的又一条世纪性运河项目,全长约134.2公里,从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出发,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标志着我国水运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平陆运河钦州段北起灵山县沙坪镇,南至钦州港,是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衔接的重要纽带,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门户。因此,平陆运河的建设和开通将为西南地区开辟一条由西江干流向南入海的江海联运大通道,从而减少对东部港口的依赖,并促进与东南亚地区的国际贸易,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新内生发展”概念是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Ray)首次提出[1]。作为超越内生和外生发展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区域发展潜力和实施路径,强调内部与外部、地方和超地方有效整合,将农村从传统依附型转变为城乡相互依存体,塑造可持续的社会结构[2]。平陆运河的建设兼具产业、文明、生态功能,由外部环境和内核系统共同推动发展,在钦州市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优势”“价值”“融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与平陆运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赋予乡村强大的内生动力的理论逻辑不谋而合。尽管关于平陆运河赋能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文章数量不多,但通过考察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初步断定平陆运河的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有着一定的实效性和现实可能性,譬如,欧华鹏在基于平陆运河沿线乡村当前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家建设平陆运河及其经济带的重大机遇,提出了“三步走”实践路径[3]。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优势—价值—融合”为框架,剖析平陆运河赋能乡村振兴融合的独特优势和价值蕴含,并创新性提出融合路径,旨在通过平陆运河在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平陆运河赋能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

平陆运河的建设和开通,将对广西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有助于广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形成便捷的水运通道,加快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能促进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推动沿线地区形成集工业、生态、旅游、商贸、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经济增长,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钦州市的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合理发挥平陆运河赋能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让乡村经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构建和谐宜居的钦州市美丽乡村。

(一)地理区位优势

平陆运河钦州段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衔接的重要纽带,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门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首先,平陆运河将西江航运干线(珠江水系)与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直接贯通,钦州段作为运河的终点和出海口,将成为西南地区货物经内河直达北部湾的“江海联运大通道”。相较传统绕道珠三角的航线,钦州段可缩短航程约560公里,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形成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其次,钦州港作为北部湾核心深水港,通过平陆运河直接连通西江黄金水道,大幅扩展经济腹地至广西内陆及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运河建成后,北部湾将实现与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的“无缝对接”,优化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竞争力。最后,作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关键工程,平陆运河强化了钦州在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地位,并助力广西构建“南宁—钦州—防城港”城市群格局。钦州还将通过运河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的产业联动,承接产业转移,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综上,平陆运河钦州段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为核心,将成为西南地区开放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引擎。

(二)经济产业优势

平陆运河始于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约134.2公里。运河钦州段长度约114.5公里,三大枢纽以及出海口都在钦州市界内[4]。平陆运河作为连接西江“黄金水道”和北部湾港口的重要通道,有着一定的经济产业优势。首先,平陆运河钦州段的建设将带来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随着运河的建设和运营,相关的物流、仓储等行业也将得到显著的发展,进一步推动钦州的经济发展。其次,平陆运河钦州段的建设将有机串联运河沿线的城镇和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园区整合、港产城一体布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5]。这将有助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通道沿线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动规划修编、园区建设、城乡统筹等工作。最后,平陆运河钦州段的建设将促进钦州与外部市场的连接,促进钦州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提升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6]。

(三)文化遗产优势

钦州市作为平陆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一环,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截至2024年,钦州市共有119个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钦州市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46项,市级非遗项目156项①。这些文化遗产和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钦州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平陆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平陆运河钦州段的文化优势也体现在其对运河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与传承上。通过平陆运河的建设,钦州不仅加强了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还激发了当地文化的活力,形成了独特的“滨海运河城市”文化氛围。钦州在平陆运河的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和运河文化。通过“钦州文化+运河文化”的创新表达,钦州打开了文化保护的“奇妙游”新模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届时,随着运河的开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们将有更多机会进行交流和互动,不仅丰富了钦州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促进了非遗民俗文艺的传播,为钦州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体验和旅游发展机遇。

(四)生态资源优势

平陆运河钦州段有着丰厚的生态资源,如钦州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等。正在施工中的平陆运河是一个综合性的航运中心、民生项目和环境保护工程,它融合了航运、供水、灌溉、防洪和水生态环境改善等多种功能,并融入了高度的科技元素。平陆运河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广西沿海和西南地区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如钦州市的灵山县荣获“全国荔枝之乡”和“中国奶水牛之乡”的荣誉称号,钦北区被授予“中国黑叶荔之乡”和“中国果园鸡之乡”的称号[7],钦南区则被誉为“中国大蚝之乡”。同时钦州市的标志性农产品也十分的丰富,包括“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皇帝柑、番荔枝、大青枣和番石榴等,这些标志性农产品也体现了钦州市生态资源独特优势。

二、平陆运河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蕴含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骨干工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具备着产业、文化、生态等方面价值,对赋能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平陆运河的建设能够极大促进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当地乡村产业提供物质基础。德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在1958年《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提出的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通过某些区域或行业的快速发展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这种理论认为,通过集中资源和投资于某些关键领域,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9]。首先,平陆运河的建设有利于发展农业以及特色产业,平陆运河的建设不仅优化交通格局,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沿线约65万亩灌区提供了用水保障,提高了农田质量,同时还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此外,根据《平陆运河(钦州)沿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评审修改稿),平陆运河建成后将打通我国大西南的出海口,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并结合钦州市的农业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构建“一核、一廊、三区、两翼”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根据规划,平陆运河沿线将打造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廊道,以国际农产品加工贸易集聚核为核心,辐射带动钦州市乃至西南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具体而言,该区域将建设多个生态渔业、旅游度假区和特色小镇,如茅尾海大蚝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龙门—康熙岭休闲渔业示范区等。其次,平陆运河的建设有利于发展文旅康养产业,譬如,钦南区龙门港镇借助平陆运河建设的东风,发展滨海特色文旅康养产业及现代特色渔业,这些产业成为该镇最具潜力的增长点。通过文化旅游赋能,龙门港镇入选了广西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优秀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最后,平陆运河的建设将加速钦州市临港产业的发展。钦州市将抓住平陆运河建设的机遇,围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持续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和疏港通道项目建设,重点规划建设陆屋、平吉等内河港。钦州市还将培育发展航运物流、修造船、航运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等产业,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和商贸物流枢纽功能,加快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使钦州市更好地融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并推动钦州港临港产业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二)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平陆运河的建设不仅在产业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恩格斯指出,经济、经济力量是“本原的东西”[10]。他认为经济产生、创造政治和文化,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根源和发源地,政治和文化是经济的产物[11]。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中也包括精神文明。因此平陆运河的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人们能够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平陆运河沿线的乡村振兴战略得到了实施,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风貌。例如,钦州市灵山县通过推进平陆运河革命老区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这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明水平。其次,平陆运河沿线的村镇建设也注重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这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塑造乡村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精神面貌。最后,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建设还涉及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政府引导农民将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相结合,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也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通过这些措施,平陆运河沿线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精神动能。

(三)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在平陆运河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协调一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12]在推动平陆运河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四者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首先,平陆运河项目通过开展沿线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生态修复,实施自然岸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旨在打造世界级高水平保护的生态运河和绿色运河。这将显著改善乡村水环境质量,提升河流自我净化能力,维护河流健康,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其次,平陆运河项目注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提高农村水系的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功能,能够有效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自我净水能力,维护河流健康,增加水面面积和补充生态水量,这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还增强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后,平陆运河项目的建设不仅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还具有间接的经济效益。例如,一方面,良好的水系环境有助于提高农村卫生健康水平,减少细菌滋生,降低居民患病几率,从而降低医药开支;另一方面,也能通过经济作物栽种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因此,平陆运河建设赋能生态环境和改善功能修复,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了乡村水环境质量,同时还促进了农业与生态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低碳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