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农文旅融合发展机制构建
作者: 李亮[摘要]“田园综合体”主要由田园社区、现代农业、文旅结合三个部分构成,其主要特点是“为农”、“综合”,是留住乡愁、立稳产业、聚集财富的重要乡村载体,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市“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是全国首批18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中广西唯一的试点项目,因此具有典型代表性。根据“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的规律,要进一步健全村落管理体系、实现多元联动的融资渠道、构建区域协同机制、促进产业升级、统筹人力资源,形成综合体。整体上,田园综合体建设要处理好三组关系:一是政府、村民、企业三者之间的角色定位,二是农业、旅游、工业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生产场地、游客设施、耕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农文旅;融合;美丽南方
[中图分类号]F592.7;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45(2024)06-0055-06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4.06.010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1]南宁市“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是全国首批18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中广西唯一的试点项目,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通过研究这一典型案例试图以小见大、管中窥豹,总结出可以推行、操作性强的田园综合体农文旅实施路径和发展模式。
一、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田园综合体的现实意义
田园综合体概念的提出是在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后,中央出台多项措施推动这一重要战略的实施。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切实可行的重要模式,从无锡市田园东方被誉为“国内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乡村旅游新标杆”作为起点,到全国首批18家试点,尽管基本模式各异,但都遵循“乡村振兴”的原则,统筹城乡资源,立足本地特色,形成各自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框架。国家农发办主任卢贵敏解读说,田园综合体核心是“为农”,特色是“田园”,关键是“综合”。田园综合体是要做到村庄美、生态佳、产业兴,为当地居民建设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一)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宜居的乡村——留得住乡愁
田园综合体要建设适合现代农业和农民生活居住的“田园社区”,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7年12月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田园综合体作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范本和载体,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建设宜居的现代乡村。一是要突出农民以及农业合作社的主导地位,习近平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解决好‘地谁来种、新农村谁来建’的问题。”[2]中国的农村是几千年文化传承的农村,承载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不可能走欧美“殖民地”乡村的道路,也不可能全面推动农业工业化、工厂化,而应该更加强调农村发展的集体化、合作社化。目前我国发展比较好的农村,比如华西村、南街村、小岗村等都是发展集体经济为主,以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走以产业发展为引领的发展之路。二是突出乡村生态宜居特质。中国传统村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对山、水、树、草等心怀敬畏,自然风貌保存完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为村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要求,也为发展路径提出了解决办法。三是强调田园社区的现代化理念。田园社区作为农民生活的场所,既要符合中国传统人居理念,更要有现代人的生活必须要素。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之前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必然要转型升级,部分城市劳动力也会随之再次转移回到农村,呈现出“逆城镇化”的特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1]留住农民、留住人才,田园社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田园社区也是田园综合体农旅结合的重要体验和审美对象。
(二)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宜商的乡村——立得稳产业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离不开现代农业的支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田园综合体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一是建立现代农业模式。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是田园综合体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南宁市已经拥有一批在全区甚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比如隆安县金穗香蕉产业示范区以香蕉产业为主,宾阳县古辣香米示范区以生产大米为主。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管理体系。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化管理,“靠天吃饭”、家庭小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较为有效的途径是“企业+合作社”模式、“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模式、“合作社+公司”模式。三是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根据经济学中的“微笑曲线”理论,处于产业发展研发创新与服务销售的两端最有效益,而生产环节效益最低。现代农业的一般建设思路为“有限土地,无限开发”,意指农业土地本身的有限性和其产业链延伸的无限性的协同发展,进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效益和产值的极大提升。
(三)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宜游的乡村——聚得了财富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农旅结合。有学者认为,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年收入达3000美元之时,将迎来旅游和服务业发展的时期。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乡村旅游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田园社区、现代农业、农事体验等本身兼具审美性、娱乐性和科普性,田园综合体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旅游是“综合”的重要特质之一。一是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尤其是要把田园综合体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打造成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真的文化旅游产品。环境优美的田园社区,现代农业和体验农事的农业产品是田园综合体具有特色魅力的美学元素。二是将生态环境与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结合起来。乡村提供了城市少有的优质的空气、水、草地、树林,具有天然的现代健康产业发展的资源。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和游乐设施建设。在田园社区中建造具有传统艺术风格的田园民宿,培育生态绿色的健康美食,建设集体验性、娱乐性、科普性为一体的旅游设施,使田园综合体成为城市居民理想的度假休闲场所。四是提升服务水平,尤其是提供便捷的交通、清晰的标识、透明的价位、便捷的服务,让田园综合体切实成为农民收入的“钱袋子”。
二、“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的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的基本情况
“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位于南宁市邕江北岸石埠半岛,覆盖石埠街道上灵、下灵、乐洲、忠良、和安、永安、老口7个行政村,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美丽南方”交通便利,地铁一号线西段终点站石埠站可乘坐公交直达“美丽南方”,公交路线直通中心景区,005县道主线及支线贯穿整个核心区;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丰富,有为纪念明末清初南宁的爱国名臣名将梁云升和杨禹甸而修建的“双忠庙”,是著名作家陆地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故事背景所在地,也因小说《美丽的南方》而得名。“美丽的南方”成为独具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的“软实力”和亮丽名片。“美丽南方”发展是从开设农家乐开始的,由于毗邻南宁市主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市民经常到“美丽南方”的核心区忠良村吃农家饭,这一区域开始富裕起来了。2017年,“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被评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规划面积也从最初的2万多亩拓展到10万亩,附近村落居民从观望到迫不及待地参与“美丽南方”的建设和开发。“美丽南方”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广西农业科技园”“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等荣誉称号。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正逐步建设成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面向中国—东盟的展示交流平台。
(二)“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的现代农业发展
“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以发展休闲农业为主,主要集中在70多个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上,现已建成名优葡萄、桑葚、蓝莓、百香果育苗基地等30多个园区。“美丽南方”代表性园区主要是无为谷葡萄庄园,该园区位于“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都市农业集中区西侧,于2015年入驻“美丽南方”,占地面积93亩,总投资400多万元,安排当地农民就业30多人。园区主要种植夏黑和阳光玫瑰2个葡萄品种,配种青提、红提等16个品种,采用先进的无公害食品标准生产技术和产期调节技术,当年种当年收,使园区每年有着长达9个月的采收期,技术居行业领先地位。园区自产葡萄酒、葡萄汁、葡萄醋和葡萄盆景,自主研发新品种,承担新技术培训和推广,是集葡萄和葡萄酒文化、历史、技术、科普、旅游于一体的专业化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项目。园区企业在中国广西、广东、海南及越南已建立多个葡萄生产示范服务点,荣获首届全国优质冬葡萄评比大赛优质奖、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业成果博览会产品评比赛“后稷奖”、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冬葡萄评比大赛“优质奖”和第二十三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优质鲜食葡萄评比大赛“优质奖”。园区入驻“美丽南方”以来,从土地收益、劳动就业和旅游带动等方面大大增加了当地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并成为“美丽南方”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示范窗口、展示平台。此外,新科葡缘园区位于“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都市农业集中区西南部,于2014年入驻“美丽南方”,用地面积350多亩,累计投资1200多万元,每年可带动当地农民工劳动就业2000多人次。新科葡缘园区以南方葡萄、火龙果、百香果等特色水果种植、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是集种植、体验、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专业化科技服务项目。依托葡萄产业基地,提供采摘体验、户外拓展、婚纱摄影、餐饮住宿等综合性农业文化旅游体验。巨不凡现代农业园内,1152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种植有应季果蔬、药用植物等200余种。其中的蔬菜工厂更是通过蔬菜的科技栽培、品种展示、智能控制及互动娱乐,使游客在观光、体验、娱乐的过程中,感受农业高科技的魅力。
(三)“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的文化产业发展
“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历史底蕴深厚,国歌歌词作者田汉、诗人艾青、国画大师李可染和阳太阳、作家陆地等“广西省省直土改第二工作团”成员曾到“美丽南方”参加土改,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其中壮族作家陆地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生动地描写了这一区域内的生活。目前这些历史名人的遗迹已经被保存下来,又通过修建知青园,打造为土改文化和革命教育基地。“美丽南方”还传承弘扬传统的稻作文化,修建了农具展示室;积极传承弘扬“美丽南方”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正在建设“美丽南方”博物馆、八一国防教育基地等。比如美丽南方博物馆,位于“美丽南方”核心区域——忠良村,北、东、西三面交通道路通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5亩。项目旨在充分挖掘“美丽南方”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以此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旅游标志性建筑,打造“美丽南方”的旅游文化精品,进一步凝聚人气,营造良好的休闲文化生态旅游环境,形成自身的旅游特色,推动“美丽南方”及南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美丽南方·环保教育基地”是广西首个低碳节能建筑示范项目。教育基地分上下两层共四个展区(地球家园、美丽广西、绿城南宁、绿色行动),着重讲解了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环保知识和环保技术等,是一个集科普、教育、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展馆,是向公众科普环保知识、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宣传窗口,也是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四)“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的农旅结合情况
“美丽南方”以忠良村的田园社区建设、70多家农家乐和40多个农旅结合的园区为基础,形成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比如,建成以体育休闲为主题的太阳谷体育园、万骏城·农趣园卡丁车俱乐部;以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民房开发休闲旅游项目为主的青瓦房古村落;以发展餐饮、住宿、体育、休闲于一体的忠良农庄和亿鼎山庄,打造一批星级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乐、购”一条龙服务。美丽南方·紫薇庄园位于“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忠良村忠义路,距离忠良景区月亮湖50米,是一个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观光旅游、农家美食于一体的休闲农庄。庄园共50栋木屋别墅,100间客房,提升了“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整体服务水平。每栋别墅皆以木桥长廊进行连接,融合了不同的田园风格进行装饰,体现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和大自然的宁静柔和,是广大休闲旅游爱好者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