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对策思考

作者: 覃玉滨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明确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使全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弘扬党内政治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构建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积极同有害的政治文化作斗争;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以规范政风和社会风气。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征,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求。

[关键词]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45(2022)02-0027-0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1]这是新时代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党内政治文化,推进和丰富党内政治生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一、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提出和理论渊源

党内政治文化是伴随着政党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政治文化,是党内成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是全体成员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价值的集中体现。党内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等方面,决定着政党存在状态、运作方式和发展方向。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内政治生态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积极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基础。

(一)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提出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特别阐述了加强政治文化的重要性,把它提到了“政治生活的灵魂”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2],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反复强调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问题,并把它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结合起来。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把“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净化政治生态”[3]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4]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二)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来源

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政党理论渊源和时代特点息息相关,是多元文化碰撞后形成的有机融合体,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来源同样也离不开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所在,必然深深地融入党内政治文化之中,使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历史底蕴和民族气节;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使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革命气质和斗争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先进性的展现,是当今时代先进文化的代表,使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总的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思想来源,是孕育党内文化的内核,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理想来源,决定党内文化的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实践来源,丰富党内文化的内容。三大理论来源为形成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有机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尽管这三种文化形态内涵不同,但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

二、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整合党内政治思想意识,使全党思想形成共识,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政治思想保证。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的文化共同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思想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指导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

2.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理想信念。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为了这个最高理想的实现,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接续奋斗。

3.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重点的核心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纲领。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更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4.以人民为中心的唯一宗旨。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一切努力、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5.以制度约束为保障的行为规范。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外在表现。党内政治文化集中反映政党意志和组织特征,一是通过党内群体具体行为对外展现出来,二是通过制定制度约束党内群体的行为,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使党内群体知底线、守规矩,形成在约束和监督下活动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导向。

三、新时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探索实践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从思想教育、锻造队伍、改进作风、完善制度等方面着手,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加强党内信仰文化建设,补足党员精神之“钙”

信仰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主导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核。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开展了一系列集中学习,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补充党员精神上的“钙”,形成统一思想、团结向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概念,对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一脉相承、交融互通的精神进行了集中概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他首次提出并精辟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为信仰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二)加强党内组织文化建设,匡正选人用人导向

组织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点,影响党内政治文化的具体方向。党内政治文化通过党员的思想言行表现出来,每位党员都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塑造者和践行者。“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好干部”标准,成为新时代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强调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树立起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风向标”,涵养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带动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

(三)加强党内行为文化建设,转变党员的工作作风

行为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展示,呈现党内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突破口推动了作风建设的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针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党范围强调了做合格党员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全体党员的党性党风;党史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和政治洗礼,全党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都大为增强。这些措施体现出从上到下、从点到面的运行逻辑。党通过惩治一大批腐败分子,以“零容忍”态度推动反腐败斗争并取得了压倒性胜利,明确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规范党员的行为方式,塑造先进纯洁的党内行为文化。

(四)加强党内制度文化建设,全方位扎牢制度笼子

制度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保障,塑造党内政治文化的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制度治党的力度,把纪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搭建起全面从严治党的四梁八柱,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在全党范围内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的纪律的贯彻落实,明确提出“制度制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落实,九分力气要花在这上面”的要求,加强党纪刚性约束,提升执行纪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党内政治文化的包容性和整合性。

四、当前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本和源”。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能够从党内政治文化中找到根源,从实际情况看,党内政治文化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封建腐朽文化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党内政治文化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腐朽文化影响,千百年来封建社会流传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中有人好做官”等文化糟粕,侵害着党的健康肌体,具有极大的现实危害性。

1.特权意识。有些领导干部掌握了一些权力,就认为这是个人的权力,随心所欲,为己所用,有的甚至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认为既然担任领导干部就应享受特殊待遇、攫取各种私利。

2.官僚习气。有些人认为领导干部就应该高高在上,高人一等,下属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自己,群众也必须恭恭敬敬地仰视自己。

3.圈子文化。有的人当上领导干部后,不积极思考如何做好工作,而是拉帮结派、搞小山头,认为找到靠山,融入“圈子”,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4.厚黑心理。封建社会“厚黑学”“官场术”影响甚广,难免侵入党内政治生活中。不少落马官员在被捕前甚至觉得自己参透了所谓的“厚黑学”,人前讲廉政建设,人后则收受大量不法财物;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台下一片乌烟瘴气,成为口是心非的“两面人”。这类厚黑政治文化的根源就是庸俗腐朽的厚黑学。

凡此种种,破坏了党的纪律和规矩,玷污了党内政治文化,扭曲了党内政治生态。这些现实存在的庸俗腐朽政治文化,对一些意志本来就不坚定的党员干部存在着潜在的消极影响。一旦外部环境改变,约束和监督的力量减弱,就可能在一些人的内心生根发芽,走向违反党纪国法的深渊。

(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冲击侵蚀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不断深入,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不可避免地对党内政治文化产生交织冲撞的复杂态势,对党内政治文化或是暴风骤雨般的直接冲击,或是和风细雨般的缓缓侵蚀,两者都对党内政治文化构建产生极大危险。

1.打着人类文明的幌子,行霸权、掠夺、奴役职能。文化渗透和血腥战争是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两者互为支撑、共同推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边打着民主、自由、平等的旗号,到处指责别国的人权问题,口头上标榜自己站在人类文明的上游,实际上则实施践踏人权的可耻暴行,用枪炮干涉别国内政,从中获取巨大利益。有的党员干部在西方国家鼓吹下,认为一些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模式已经发展成熟,可以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直接套用在我国发展进程中,没有分辨出西方国家的险恶用心。

2.推行升级版的“和平演变”。一些国家利用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对中国进行渗透和挑衅,国内的一些崇美、媚美、恐美势力进行策应,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行为辩护。有的党员干部没有认清西方国家的险恶用心,被表面上的所谓友好交往所迷惑,不知不觉掉进新型“和平演变”陷阱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