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及实践路径

作者: 侯东德 张灿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是一种新型的思政工作范式,是建立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基础上,并将其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工作方式。秉持精细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对党外知识分子分众统战工作理念和方法论的深化。当前,在“三个更加多样”“三个更加多元”的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广度、深度和难度大大增强,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精细化水平,不断改进、提升和优化工作方法,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围绕中心、凝聚人心的迫切需要。通过精细化制度建设、创新性工作方式、差异化培养机制、常态化政治吸纳,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以浓厚的家国情怀、先进的科学知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经济添砖加瓦、为社会凝神聚气、为改革建言献策。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

基金项目:西南政法大学统战科研项目“高校党委坚持统战工作大格局制度创新研究”(2021XZTZ-06)。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02-0006-0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3.002.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专门提到“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强调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知识分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奋斗历程中,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先锋和桥梁作用,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思政工作,是一个百年大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薪火相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人才流动呈扩大趋势,科技创新、人才争夺日趋激烈。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下,筑牢人才蓄水池、提升关键领域创新能力、凝聚共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时代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旨在转变人的思想和指导人的行动的社会行为[2]。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运用启发引导、动员号召、教育批评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实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扩大共识、团结力量的社会格局,以思想上的共识确保方向上的一致、行动上的协同,从而为国家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3]。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掌握规律、把握普遍性,又要注意细分、关注特殊性。思政工作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党外知识分子思政工作精细化,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最大限度地把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汇聚最广泛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真正做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迫切需要。

一、精细化理念的提出及引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外知识分子群体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群体构成更加复杂多样,呈现出联系范围广泛、网络黏性强、独立意识凸显、思维活跃多元等思想特征。与此同时,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对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精神认识不全不深,存在政治冷漠倾向;全局观念较为淡薄,过分强调个性和自我;奉献精神、团队意识不足,集体观念弱化等。因此,精准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和规律,提升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筑牢守好这个阵地的重要一环。

精细化理念是实现统一战线工作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必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构成更加多样,需要针对不同特点分类施策。”[4]“要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让他们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精细化理念的理论根基和来源,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精细常常与精准、精确同时使用。精细化理念来源于“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倡导的科学管理制度。泰勒认为,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他提出通过采用标准化的工具和工作流程代替仅凭经验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的研究、教育和培养不同的工作对象,以及密切合作和激励,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6]。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企业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理念,由于该管理理念的运用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迅速推广至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并且逐渐向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延伸[7]。精细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精益求精的过程[8],从字面含义上理解,精者乃去粗也,分类施策,去粗取精,从而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细者乃入微也,精耕细作,由浅入深,进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精细化理念是一个与“粗放式”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相对立的概念,它是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工作方式,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精准的、具体的发展举措。在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理念,是指通过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由被动回应转向主动适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达到统一战线的共同目标。

思政工作精细化是一种新型的思政工作范式,它是建立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并将其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工作方式,是一种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主要目的的工作方式。党外知识分子思政工作精细化体现了一种价值追求,通过摒弃粗放式、经验化的传统思维方式,力戒主观臆断与无序安排,使党外知识分子思政工作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改进、提升和优化。精细化理念为提升党外知识分子思政工作水平提供重要方法和途径,对促进党外知识分子思政工作的精准化、制度化和高效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党外知识分子的整体特性与内部差异分析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整体特征和内部差异,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发挥各项政策,实现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分类有别和普遍规律相结合的基本前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学技术已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重要标志。科学技术这一重要定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和特殊地位。知识分子在我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并发挥价值的,我们之所以将知识分子细分为党内和党外,并更加重视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与该群体的特殊性密切相关[9]。党外知识分子既具备广大知识分子的一般属性,相较于中共党员来说又具有其特殊的利益代表性,同时,由于行业领域、学习生活背景等差异,又展现出群体内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三者相结合,构成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

(一)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

第一,数量多、层次高、角色重的群体特征。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党外知识分子数量近9 000万,占知识分子总数的75%以上①。同时,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的12种统战工作对象来看,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对象中也包含大量的知识分子,他们同时是统一战线各行业领域代表性人物的重要来源。因此,数量多、层次高、角色重是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特征,抓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就抓住了团结和凝聚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牛鼻子”。通过有序选拔培养、提拔任用一部分优秀党外知识分子,有助于打造一批同党亲密合作、专业水平过硬、肩负发展重任的优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第二,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化的人才结构。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中不乏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是他们的普遍特征,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在各自领域扎根立足。其所具有的创新争先、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是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内生力量。首先,党外知识分子是创新的排头兵。在呼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许多知识分子都以创新创业为理想和目标,党外知识分子在各自领域靠“一招鲜、一门独”不断开拓创新;其次,党外知识分子是科研领域的主力军。他们对科研兴趣浓厚,热衷于将知识转化为智力成果,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在科研创造等方面释放出极大能量;最后,党外知识分子是参政议政的先锋队。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上表现出多元性、兼容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发现工作中一些所没有发现的错误和缺点,谏言献策中肯,切中时弊。

第三,思想活、胆子大、方向正的个性特征。党外知识分子阅历广、接触多,思想较为活跃且多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该群体在科研和事业追求方面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他们勇于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打破平庸,突破惯例,个人专业能力发展瞄准“高、精、尖”,职业规划更多强调科学化、自由化。青年知识分子更加注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自身创新能力的展现,在选择就业去向时,更加重视科研条件和氛围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因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较高,在思想活跃的同时也表现出正直、务实等正面的人格品质,从其个性而言,亦是思政工作发展的绝佳对象。

(二)党外知识分子属性的特殊性

第一,党外知识分子是重要的依靠力量。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知识分子群体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推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是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决定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队伍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由于脑力劳动的复杂性、连续性和创造性,知识分子在工作条件和劳动方式等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和特点。他们需要长期的科学文化知识积累,并不断与时俱进、加以更新;需要安静的工作环境,高度集中、专心投入,甘于“十年磨一剑”。同时,党外知识分子是重要的统战工作对象和统一战线代表人士的重要来源,密切团结党外知识分子,调动他们通过参政议政、民主协商、通力合作等渠道广泛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群体广泛且特殊。党外知识分子普遍具有高学历、高收入,这形成了他们在社会中的相对优势地位,以及与其他社会群体广泛交友、联系合作的稳固基础。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群体具有广泛性。他们中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大多具有明确的政治诉求,许多是政治性代表人物,加之在各自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在所联系的群众中具有较高威望和专业权威,在社会上有广泛的联系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群体具有特殊性。该群体中的许多人由于家庭或历史的因素,本人或亲属与台湾、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华人,海外科技界商界友人等都有紧密的联系[10]。因此,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精细化水平,有利于推动统一战线各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广泛汇聚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力量,促进与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关系和谐、交流合作,推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促进对外开放。

第三,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利益诉求。中共党员中的知识分子,其根本属性是党性,所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之外,原则上不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尽管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背景下,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与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诉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他们各自所从事的职业和联系的群众存在差异,其利益和诉求也存在着一定特殊性。因此,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及利益平衡的过程中,要精准体现和关照党外知识分子的特殊利益诉求,体现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同时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利益诉求的动态变化趋势。在维护一致性中尊重多样性,在体现包容多样性中实现一致性,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水平。

(三)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内部的差异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