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首店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 廖玉姣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首店经济发展研究0

摘 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于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发展首店经济能促进消费模式创新、激发消费活力,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推进首店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重庆首店经济发展为个案分析,并考察分析北京、上海、成都等首店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经验做法,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对比分析等,从首店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背景分析入手,寻找发展差距、总结经验借鉴,认为推进首店经济发展应在出台专项文件、充实支持政策、引领首店集聚、打造载体与发挥其作用、培育专业人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加以充实和完善。

关键词:首店;首店经济;消费模式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双循环’新格局下消费促进理论与重庆实践问题研究”(2021WT50)。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03-0118-0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3.003.00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消费升级进程加快,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消费已连续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1]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仍是今后我国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在由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消费需求拉动转变。新的时代条件下,居民消费升级追求产品品质的提升和良好服务的供给,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激烈促使商业向新业态新模式转变,创新消费、激发消费增长潜力成为我国稳住经济大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工作任务。作为增强消费基础作用的重要载体,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于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及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2]。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入落地阶段。2021年,国家公布首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名单: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并提出六大培育重点任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入重点培育阶段。

首店经济与“消费”二字密切相关,发展首店经济有利于通过首店的集聚带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功能的转型,这既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2019年,国家层面首次提及首店经济发展。近年来,有不少城市多次出台相关措施和意见支持首店经济发展。发展首店经济已成为各城市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我国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需求有效供给仍显不足,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3],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上良性循环。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需持续大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力首店经济、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城市间首店经济争夺战业已打响,发展首店经济不仅需要在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解锁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各地的营商环境、制度环境也成为首店入驻的重要考量因素,按照党的二十大“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1]的要求,更需要在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构建方面加以深层次研究并逐步完善。这一领域值得持续关注。

二、相关文献综述

参考近年来学界就首店经济方面的相关研究,梳理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及观点。

一是消费的经济价值观点。黄庆华等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逐渐转向消费,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4];洪银兴认为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方面依赖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发展消费经济,消费经济方面的发展,则依赖消费方式、业态、模式的升级和创新[5];罗楚亮认为消费需求方面的扩大,依赖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消费方式的升级[6]。

二是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相关研究。黄庆华等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强劲消费引领和带动能力[5];周勇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要国内外市场兼顾、强化周边辐射,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7];李煜伟、谈佳洁等认为城市建设需要提高消费主体消费活动的便利度和消费场景的完善[8-9];马玥认为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在国内外品牌引进、消费品供给质量提升、地域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10]。

三是发展首店经济的讨论。董超认为当前消费升级需求存在三方面不足,亟须发展首店经济来弥补这些不足,我国首店经济发展迎来首店经济需求量大、坚实的发展基础、首店吸引力增强等历史机遇[11];魏子华认为上海首店经济发展有风向标效应、服务消费发展状态好、城市发展综合指标优势、购物中心竞争力强、政策综合支持力度大等方面的支持因素[12];王艳华认为我国首店经济正在由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业态纷纷出现、向首发经济升级,首店经济发展要有序推进和错位布局[13];蕊红认为可以将首店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相结合来激发首店经济发展潜力[14];张馥蓉认为成都推进“公园+首店”模式发展首店经济的可行性较高[15];万红梅认为重庆可以从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产业层面推进产业链完善、企业层面打造首店差异化三个方面推进首店经济高质量发展[16]。

从文献以及研究的现状来看,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已成为业界共识,通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消费升级,要在消费供给方面实现转型升级即推动生产与服务升级,在消费结构、消费模式、消费场景方面需要寻求创新。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发展消费经济是重要抓手之一,其中发展首店经济是重要举措。由于首店经济兴起时间较短,对于首店经济的研究还比较少见,鲜有期刊文章(尤其是缺少核心期刊、重点权威期刊方面的相关文章)、较多出现于报纸报道。总的来看,一是涉及的相关研究在数量上较少;二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理论方面、实证研究方面、对策措施方面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三是首店经济受环境及要素挑战影响较大,处于探索阶段的首店经济发展还需深入研究、加强讨论、总结经验,在发展方式、路径、发展重点以及政策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重庆是推进首店经济发展的城市之一:2019年重庆抓住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契机开始发展首店经济;2021年7月,重庆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五个城市之一,《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吸引国外知名品牌在渝开设首店,此外,《加快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若干措施》《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若干政策》等文件提出加强对首店入驻的资金支持,发展首店经济被作为重庆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以重庆为个案开展首店经济发展研究,在上述相关问题上有选择性地进行探索,既具有代表性也具有可行性。

三、首店经济的内涵及发展

综合学界和业界对首店的定义,本文认为:首店指某一行业领域里代表性较强的品牌或新品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按规格分为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区域首店、城市首店等;也指传统老店通过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的新店,如概念店、体验店、旗舰店等。首店是一座城市魅力的标志。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来此开设第一家店,利用政策与服务引导首店集聚,从而形成有利于该区域商业模式创新和消费升级,以及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17]。业内认为,首店经济的内涵实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创新,“首店”则蕴含着消费新业态孵化与城市价值的结合。

“首店”一词来源于早期国际化连锁品牌进入国内市场的新闻报道。首店经济萌芽于此阶段,发展于各地购物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消费需求的升级。“首店经济”一词于2018年由上海在全国率先正式提出,在“上海购物”三年行动计划中,上海提出着力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高端品牌首选地、原创品牌聚集地。此时的大背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收入水平由中高水平向高水平迈进,面临着居民的多样化消费升级需求,而供给方面存在中高端消费品供给不足、品牌消费供给不足、服务消费有效供给不足,亟待通过消费模式创新来弥补这些不足,首店经济便应运而生。2019年,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入落地阶段,各地以发展首店经济为重要“切口”,以此探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塑造消费新发展格局。2021年,各入选城市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中均提出大力发展首店经济。近几年首店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与各城市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密不可分。我国首店经济已经历了购物中心式的1.0时代、创新定制式的2.0时代[18],目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首店经济发展进入新的状态,全国首店经济发展呈现出上海、北京、成都三强领先,深圳、杭州等城市紧随其后的三超多强格局。

四、重庆发展首店经济的现实瓶颈

发展首店经济是集聚优质消费资源、提升人均消费水平、耦合品牌价值与区域优势的最优途径之一。近年来,重庆首店经济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取得长足发展,但与上海、北京、成都等首店经济领跑城市相比,城市间首店经济发展的起步时间相差不远,但发展状态相差较大,在首店新增数量、首店规格以及政策的完备程度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发展瓶颈,仍有较大突破空间。

(一)首店总量较少、增长较慢

2021年,重庆新增各类首店203家,较2020年增长20%。同年,上海新增首店1 078家(是重庆的5.3倍),较2020年增长22.2%;北京新增首店901家(是重庆的4.4倍),较2020年增长52.2%;成都新增首店801家(是重庆的3.9倍),较2020年增长107.5%,增速全国第一。

(二)首店规格相对偏低

首店按区域影响力分类,主要分为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和区域首店及城市首店五个规格,规格越高带动消费能力越强。2021年重庆未能引进全球首店和亚洲首店,仅增中国(内地)首店12家、区域性(西南)首店16家。同年,上海引进全球首店10家、亚洲首店4家、中国(内地)首店156家;北京引进全球首店3家、亚洲首店7家、中国首店59家;成都引进全球首店3家、亚洲首店1家、全国首店78家、区域性(西南)首店236家。

(三)专项政策支持相对缺乏

目前,成都、北京等城市均制定了专项政策文件指导首店经济发展,而重庆尚未出台专项政策来规划引领首店经济发展,重庆支持首店经济发展的政策散见于《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通知》、《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加快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若干措施》、《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若干政策》等推动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各文件中。其中的部分文件对发展首店经济提及了相关内容和要求,但都不系统、不全面,篇幅不长、力度不大,没有形成政策合力。

(四)财政支持有一定差距

早在2019年,成都相关文件明确:针对引进首店的情况分类给予最高额度分别为10万、20万、100万的奖励和补贴;2019年、2020年以及2022年,北京出台的相关文件明确:针对引进首店的情况分类给予最高额度分别为10万、50万、100万、200万、500万的奖励和补贴。2021年重庆市相关文件规定对首店、引进企业择优分别给予20万元资金奖励;2022年相关文件将对首店的最高支持力度提高到100万,对引进企业则择优给予一定资金奖励。与成都、北京相比,重庆对首店引进的财政支持力度和针对性方面皆有差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