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逻辑的三重维度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 杨长福 陈寒 马小帅摘 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理论结晶,内涵丰富,有着鲜明的理论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有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逻辑上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两创”和实现“第二个结合”、加强国际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三重维度。三重维度之间既独立成为逻辑发展线索,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作用,使习近平文化思想得以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路径研究”(2022ZTYB24)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11-0015-0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3.011.002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进程,在中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道路和制度上,都取得了全面胜利,在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基础上带来了文化自信。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文化自信则充分彰显了理论、制度和道路的自信。文化是精神,是国家软实力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文化上自信,表明它已经得到历史的证明和人民的认可,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的理论结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高的成就,以文化自信充分显现社会主义优势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得以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其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其中,理论逻辑包含三重维度,学界对此已经展开了全面的研究,也有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本文立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其三重维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试图更加深入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精髓,进而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上给人以启迪和帮助。
一、学界研究进展
在习近平的相关思想和论述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相关文化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文化元素的探寻、对于文化相关思想继承性与超越性的梳理和对于文化相关思想实践指向的揭示。研究成果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基因来源为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时期精神和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精华、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三个方面实现了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超越[2],并充分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文化观,实现了与其文化同根、理论同源和价值同向[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从兴邦逻辑、时代担当、精神主题、进取意志等多个方面昭示着鲜明的实践品格[4]。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之后,学界立即展开了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追溯、理论建构、实践指向及战略内涵等方面的研究。在文化发展脉络追溯中,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同革命时期党的文化思想一脉相承,实现了对四十余年来改革开放文化思想的创新发展,也是新时代文化思想的凝练升华[5]。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6]。在理论建构与特征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新时代的理论指向[7],独创性地构建了文化使命论、文化主体论、文化自信论和文化创新论[8],是具有宽广视域、独创性贡献和体系化、学理化特征的理论体系[9]。习近平文化思想突出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与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与方法以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10],具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多样性、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有机统一的鲜明特征[11],蕴含着“体”与“用”“古”与“今”“本”与“新”“根”与“魂”“党”与“群”“时”与“势”交参互涵与联结统一的辩证逻辑[12]。在实践指向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以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文化思想的发展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现代文明和以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3],建设中华文明是其中重要的发展愿景和文化使命[14]。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战略视角上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丰富的战略内涵[15]。
综合来看,现阶段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统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对于理论逻辑的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深入探讨的成果仍有待探索和拓展。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特征和理论逻辑的三重维度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系统探讨,为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参考。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理论特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建设规律上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文化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重大时代课题,完善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和总目标中文化领域的重要版图,强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程中形成的,思想内涵丰富,有着鲜明的理论特征。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提出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在地方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的认识和思考,二是在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思考。在地方工作中,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中国农村的贫穷和落后使年轻的习近平同志直接感受到了文化在决定人们地位和改变命运中的作用,他利用劳动之余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以及自然科学文献,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也充分认识到了文化对于个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在河北正定,习近平同志抓好了思想解放和推进改革开放工作,同时在文化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并且有价值的工作。对文物的整理和保护,电视剧《红楼梦》外景地的兴建,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到了福建省,对特色地方文化,无论是物质形态的,还是非物质形态的,习近平同志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积极地推广,使其文化特色得以彰显。主政浙江之后,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浙江有着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经济建设领先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此为基础,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主张。从梁家河、正定县、福建省到浙江省,文化在习近平同志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明晰,对最终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和民族高度,对文化的作用和重要性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思考,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华土壤里生长、壮大的,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革命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发生作用,推动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军事思想反映了新时代军事建设在国家安全和强大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习近平外交思想表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大国方略,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国家发展和保持强盛的根本指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与自然新的和谐,习近平法治思想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文化思想则是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的直接体现。这些思想同系列重要论述共同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战略指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性理论,如把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等。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代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特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文化领域的实践总结,具有鲜明的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兼备、整体性与阶段性联动、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并存的特征。
1.科学性与实践性兼备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工作两个层面都有着深刻的论述,既研究了文化理论的“体”,也关涉文化工作的“用”,集中体现了“体”与“用”的辩证关系,强调了理论智慧与实践指导的科学结合,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兼备的特征。
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升华,以深刻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完成了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文化使命的明确。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独立完备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党的领导置于首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舆论引导、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文化建设框架。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深扎根经济社会现实,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实材料。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潮之中,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如何优化网络文明建设,如何构建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如何构建中华民族先进文明以强化文化自信,都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问题意识和思想素材。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紧密结合中国文化发展重大课题,立足全球文化视野和五千多年文化底蕴基础上形成的。
习近平文化思想还注重对文化工作的引领。强调在认识世界基础上更加注重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16]。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文化建设多方位路径建构,文化繁荣多角度发力,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多维度部署,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引。扎根实践、引领实践,也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践材料,使习近平文化思想最终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从“九个坚持”到“十四个强调”再到“七个着力”,标志着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走向系统,体现了党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走向自觉。
2.整体性与阶段性联动
习近平文化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标,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追求相协调相一致,同时充分展现新时代的特色,表现出整体性与阶段性联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其阶段性的特点,需要具体的文化建设策略,以保持文化体系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全局谋划与阶段引领的综合考量,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特色,也是其战略智慧所在。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性宏观引导,是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全局中强调并突出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在全面把握时代特征基础上提出文化建设的整体策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下,从整体原则出发,长远谋划。文化是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文化建设的现实成效和理论建构既是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的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国际竞争的决定性环节。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充分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定位和样态、文化发展的人民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红色革命文化的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包括意识形态的引领、文化产业的引导和对文明新形态创造的推进等多领域、多层次的部署。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立足全局、系统性地表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同时,也针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性提出阶段性的目标和要求。面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牵涉文化的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这些回应解决了来自经济生活、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涵。在面对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矛盾时,习近平文化思想更是提出具体的阶段性任务,如推进全民阅读运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等,具有阶段性的前瞻性和前进性。
3.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并存
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理论指导,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所取得的文化理论成就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个结合”。在这个结合中,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更有立足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表现出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并存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