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理论逻辑、困境及路径优化

作者: 曾瑜 孙延杰

摘 要: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有利于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探讨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构建的逻辑关联、多重逻辑、动力生成和应然状态对其理论逻辑作出分析。研究发现,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存在政策保障不充分、参与发展动力不足、协同参与平台缺乏以及机制构建环境不契合等方面困境。因此,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需要完善创业帮扶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力量,拓展多方主体参与机制;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参与主体动力机制;增强乡村环境契合,促进参与乡村治理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新型职业农民;联动机制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局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数字化体制机制创新研究”(CSTB2022TFII-OIX0018)。

[中图分类号] C91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2)010-0083-0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2.010.00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乡村支持,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主题。因此,在此背景下如何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成为学界热议话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进城务工人员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文件强调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支持和保障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迈向新阶段[1]。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继续将乡村振兴放在首要位置。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个部委、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返乡创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稳就业大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2],鼓励入乡创业。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健全乡村人才机制建设,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3]。以上政策的颁布,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重视,给予了进城务工人员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主体地位的肯定。

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需要乡村经济的长久支持。但由于历史社会的缘由,城乡差距长期存在,造就了规模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外出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为16 959万人[4],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1 010万人[5],大量的精壮青年向较为发达的城市流动,活跃于城镇建设,而老人、儿童等相对弱势群体则驻留在乡村,成为现代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长此以往带来的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社会问题逐渐浮现,这皆无益于乡村未来的健康发展。因此,吸引进城务工人员等人员返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方面,新时期乡村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才能快速转变升级传统结构,进城务工人员等高质量人才返乡创业将促进实现乡村面貌的改变,助力人民过上满意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将有效缓解乡村“老龄化”“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减小城市人口、环境等压力。综上,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无论对城市还是乡村发展皆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界研究进展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一方面,学界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影响因素研究、问题及现状研究、创业模式研究、理论与政策研究。第一,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陈国生等人基于5个省6个城市465户返乡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调查数据提出,出生年代、受教育水平、年总收入和居住地教育环境、居住条件、地区消费水平及房价水平对返乡进城务工人员创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6];张立新等人认为,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显著因素为态度、社会性动机、成就性动机、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政策环境[7]。第二,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问题研究,虽然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会带来一定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但也要强化市场、管理、法律等方面的风险意识,避免返乡创业过程中受到冲击[8];同时,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虽然给乡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活力,但仍存在创业政策力度小、创业能力不足、创业资金匮乏、创业环境差等方面的问题[9]。第三,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模式研究,刘志阳等人指出在服务业领域,经验驱动型创业模式效果比资源驱动型创业模式效果更好[10];通过采用根据不同群体分类的市民化模式,从而建立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进城打工学习—积累创业资本—返乡创业实践”模式[11]。第四,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理论与政策研究,黄迈等人通过对国家颁布的有关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培训政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政策进行深入剖析,对其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从而发现制约各个政策实施的困境,并对其提出完善建议[12];通过制定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扶贫的资金、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将有效增强农民返乡创业的减贫效应[13];要想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学界还需要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多元动因及其主要动因、多元需求与差异性需求、风险感知与风险防控等理论层面做出思考[14]。另一方面,学界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实践探索以及元素剖析三方面。其一,在理论探讨方面,基于乡村价值、乡土文化的价值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实施战略及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肯定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15]。其二,在实践探索方面,学者们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性建议,也有借助于案例研究进行深入分析考察,为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献策[16]。其三,在元素剖析上,学者们为实现乡村的经济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分析,推进乡村现代化[17]。此外,学界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作用机制的研究表现为动力机制[18]、双螺旋耦合机制[19]、文化建设耦合机制[20]、双向嵌入机制[21]、转化机制[22]、培训机制[23]、发生机制[24]方面的研究,但是关于联动机制的内容较少,并没有形成单独的研究。综上所述,当然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直是学界的热点研究主题,其研究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但多聚焦于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缺乏相应的联动探讨。本文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视角,通过分析两者相互联系的理论逻辑,从而发现两者联动存在的困境,并为其提供联动优化路径。

二、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理论逻辑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数量显然多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数量,人口流失严重,乡村失去了发展活力。因此,通过两者的逻辑关联、多重逻辑、动力生成和应然状态四方面来分析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的理论逻辑,为其实践联动提供指导。

(一)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逻辑关联

一方面,乡村振兴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搭建平台。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大量的青壮年背井离乡,导致现有的乡村出现“空心化”,在此背景下需要一批有志之士“回流”返乡创业,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及政府部门相继颁布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吸引本土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平台等具有吸引力的现实条件。从外出务工的确定性收益转变为回乡创业的不确定性,这本身就增加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风险系数,成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阻力因素之一。在此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力度的加大及惠农政策的进一步普及,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了创业平台,满足了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创业和发展需求,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受益群体。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注入活力。当前,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对乡村经济的振兴,还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振兴。现有乡村的“老龄化”“空心化”“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亟须发展乡村事业,整合乡村资源,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乡村产业,将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基础和人才支撑,同时经济实力的奠基为本地人提供经济来源,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乡村,减少人口外流。而且,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还为政治、文化、生态的振兴提供了发展契机,乡村政治的复兴使得乡村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同时发掘本土特色文化将更多的乡村文化输出到全国各地,丰富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在环境上更加优美,生态建设的发展有助于改善乡村的面貌,改变传统的乡村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和生活。

(二)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多重逻辑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涉及多方面的逻辑关联,分析两者联动在制度、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逻辑关系,清楚了解影响两者联动的有效因素,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实践提供学理基础。

1.制度逻辑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有关制度和政策便是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而采取的策略和行动。因此,制度的保障是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首要条件。制度的完善和颁布需要了解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多种因素,根据已有的调研资料将有力促进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积极因素扩大,减小其阻力,并跟踪保障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后续发展。总的来说,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制度逻辑兼具政治性和教育性,一方面是要服务于乡村振兴,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是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乡村的内生动力发展。政策和制度中涉及的优惠条件将有效吸引一批有学识有能力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经济逻辑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最核心的是处理好经济层面的逻辑关系,包括投资成本、投资收益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乡村相比城市而言最大的资源优势便是土地。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需要的土地在空间租赁等政策的支持下,对以务农为主的家庭或有闲置土地的家庭支付一定的费用,其支付的费用等获得较大优惠的前提下降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成本;同时,雇佣乡村中的劳动能力,既减少了投资成本又为乡村人口解决了就业问题。其次,农业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利用自身知识和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形成农产品产业链,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了投资收益来源。最后,进城务工人员通过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培养适应当地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获得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创业所需的日益增长的文化要求,促进创业回报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

3.文化逻辑

“恋乡、思乡、寻乡、归乡等,是深层的心灵指向”[25],尤其对土生土长在乡村的农民来说,乡土文化是他们基本的感情架构。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受乡土情怀的引导,此种条件下的返乡创业是基于自身兴趣与个人未来规划相结合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26]。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目的不仅仅是兴趣和利益,也有超越了单纯物质的追求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更是为了回归乡土社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从而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主要受家庭文化的驱动。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乡土社会,所接受的文化源于生活区域的乡土文化,其中之一是生活的定性[27],也就是说,从小接受乡土文化教育的农民,他们的根就在乡村,乡情是他们身心的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外出务工和家庭分隔两地,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但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机制的构建为他们回归家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满足了他们对完整生活及情感的社会性需求。

4.教育逻辑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既能够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又能通过培养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促进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结束了家庭长期分离的现状,父母的参与有效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亲子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有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解决了“异地高考”的人口压力和教育压力,随迁子女跟随父母返乡将有力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代的更新变化迫使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知识、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跟踪培训计划,对返乡创业的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指导,及时更新进城务工人员创业所需要的文化知识,促进自身成长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如此一来,通过职业教育的手段来培养一批懂经营、有知识、爱乡村、会管理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于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乡村面貌的彻底转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