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带来的想象
作者: 梭梭
自2025年春节档开始,《哪吒之魔童闹海》携着“魔丸”之火,熊熊燃起了2025年中国电影的新希望。挺进百亿,挺进国内影史最高,挺进世界影史TOP10……《哪吒之魔童闹海》无疑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最燃的主角,“魔丸”之火熊熊燃起2025年中国电影的希望,让世界为之侧目。
整部电影的成功有很多的侧面。它是中国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叙事的成功,植根于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却又将这个故事讲述得别开生面。这条路于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而言并不陌生,在近20多年来,它一次又一次地被证明是可以走得通的。早在1999年,引进商业电影模式的动画片《宝莲灯》便是如此,随后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2020年的《姜子牙》,2023年的《长安三万里》,以及《白蛇》系列……这些值得被载入中国动画电影史册的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向上溯源,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有价值的中国故事,进行基于时代的新解读,与当代观众寻找共鸣,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和对话。而观众用脚投票,对这些勇于进行尝试,同时又能保证品质的作品,回馈了令人惊艳的票房,让动画电影与各种类型的商业大片比肩而立,毫不逊色。《哪吒》系列虽然大大提升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想象力,但它也并非横空出世,正是在这些作品多年来脚踏实地的积累下,奠定了坚实的创作基础和观众基础,才能有今日令人惊艳的成功。这些成功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带着几千年的丰厚积淀,与当代和当代观众对话,仍旧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
截至发稿,《哪吒之魔童闹海》已成功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全球动画电影、中国影史票房登顶,全球影史票房第八的空前成绩。就在举国欢腾为《哪吒》庆功之时,作为最大收益人的影片主创与投资方却并没有高举“功劳簿”。该片投资方,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这喧闹的时刻发了一条很简短的微博称:百尺竿头,还有很多步要走。是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无可否认,而它的成功也带领它来到一个新的领域,那就是和更多更优秀的影片去比较,如何真正与那些伟大的电影比肩,是必须向《哪吒》系列和它的创作者提出的问题。这不是扫兴,而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激发了我们对电影艺术、对国际电影市场更大的想象。
在这部电影突破的众多电影纪录的同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纪录,那就是“单一电影市场票房最高”纪录。何谓“单一电影市场”,对中国电影而言就是中国国内电影市场,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影史的TOP10,是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自己就能创造的。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作品得到了国内的观众、电影市场认可,意味着国内电影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并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可是,这也意味着这个纪录的根基就是中国的十几亿人口,换句话说就是不可忽视的人口红利。
打开影史TOP10,可以看到《阿凡达》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泰坦尼克号》等影片都排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前面。其中《阿凡达》《复仇者联盟4》的票房都超过了200亿元,《阿凡达:水之道》《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票房都超过了150亿元。若想超越这些影片的票房并不容易,因为与《哪吒》系列不同的是,它们的票房往往来自全球各个市场,全球大多数国家都能成为它们取之不尽的票仓。而票房已经达到124亿元人民币(截至发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海外票房依然寥寥可数,并且其主力观众依然是海外华人。如何把中国故事讲给更多人?这是中国动画电影和中国电影创作者要想走得更远,探索更大的市场,就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这大概就是王长田所说的,还有很多步要走。当然,还是要感谢“哪吒”和它的创作者,让人们可以站在这个高度去考虑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