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深耕彭派沃土

作者: 廖暾

党建引领促发展,阔步迈向新征程。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体现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手抓、两手硬”,本刊“党旗飘飘”专栏推出“蓉城先锋·书记谈”,将陆续邀请各区(市)县、市级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围绕抓基层党建工作主题谈思考、谈举措、谈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彭州市辖4街道9镇、202个村(社区),其中行政村119个、涉农社区69个。总体来看,90%以上的区域是乡村、一半左右的人口在农村,在彭州高质量发展版图上,乡村是不可或缺的主战场。

彭州市始终保持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大后方建设的政治清醒,充分发挥党建在推进大城市带大农村进程中“引”的作用和“领”的功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锚定全面打造立体山水彭派之城目标,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不断拓绘公园城市示范区乡村表达新画卷,坚决打好乡村全面振兴彭州战役,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国治理能力百强县等称号。

坚持党委统筹、上下贯通

建强乡村振兴“桥头堡”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彭州市委坚持以筑牢农村党的组织体系为重点,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全程强化党建引领力。充分发挥市委抓农村党建“一线指挥部”作用,成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列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时间表、任务书,作为镇村党组织主责主业挂图督办、专项推进。实施党建引领“强镇兴村”行动,高水平编制城乡一体考虑的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有计划地完成5个镇级、11个村级规划,高品质布局推动“百里画廊”连景成卷,促进城乡跨界融合高质量发展。

全域凝聚组织向心力。突出抓好镇村党组织建设,优化设置网格党组织2765个,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规则、议事规则,制定农村发展党员等制度规定14项。全覆盖建立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派出工作组定期下沉督导,推动农村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过硬。鲜明“书记抓、抓书记”导向,全领域推行书记领办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基层党建“书记工程”项目30个,培育省市先进村基层党组织13个、基层党组织书记20人。

全面集成政策驱动力。研究出台乡村振兴发展若干措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27条、加强农村党组织领导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措施20条,专项谋划激励乡村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若干措施,让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之有矩、生之有根。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定乡村振兴考评激励办法,将考评结果与镇村班子配备和干部选拔使用、日常考核、奖优罚懒等挂钩,充分调动乡村干部想干事、常干事、干成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坚持政治统领、内外联动

育强乡村振兴“生力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唯有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加强乡村干部人才政治统领、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才能把各类优秀人才精准汇聚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来。彭州市委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农村紧缺适用干部人才,着力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抓牢班子队伍建设提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定期开展镇村班子运行分析研判,注重选拔重品性、讲规矩、善谋划、强落实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镇村班子,选优配强镇村党组织书记和班子队伍1637人。鲜明“五个走在前列”标准,深化“政德+事绩”干部管理,选派驻村帮扶力量198人,储备镇村后备干部827人,始终保持镇村班子队伍相对稳定,引导乡村干部安下心来系统化体系化抓好乡村振兴。

抓实人才队伍集聚提效。坚持和加强市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以加快建设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行区为牵引,出台人才引育、住房安居等人才政策8项,专项部署人才下乡进村投身乡村振兴支持措施,促进农业、文旅、金融等各领域各战线人才下村进村。全方位优化人才服务空间,打造天府乡村振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湔江河谷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配套通勤专线、开放停车等绿卡服务措施102项,激励广大人才扎根山水田园释放实干活力。

抓好骨干队伍专业提能。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突出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扎实开展“金彭薪火·五个一批”实战实训,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力的“蓉城先锋·书记工作室”。借力省委党校在彭办学优势,实施乡村干部“学历素能双提升”计划,举办乡村干部进修班、提能班和精品班,不断增强乡村干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坚持圈链统揽、城乡融合

铸强乡村振兴“动力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乡村各级基层党组织只有抓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上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才能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上破题增效。彭州市委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生态价值转化,协同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锚定全链振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主动融入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实施党建引领共富田园建设行动,以党组织为主渠道推动农业产业抱团聚势发展。聚焦“1+5”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跨区域连片共建“33N+”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体系,稳步推进粮食年播种56.84万亩、蔬菜种植82万亩,壮大稻菜、稻芎、稻蒜等特色产业矩阵。始终胸怀“国之大者”,高标准建设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基地、成都国际陆港农副产品专业物流港,积极拓展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做强农村电商新业态、补齐农村交通运输短板,有效保障西南地区群众“菜篮子”“果盘子”,推动“彭派好物”土特产走向全国、卖向全球。

锚定城乡融合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坚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实施党建引领生态价值转化行动,成立文化体育和旅游行业党委,紧扣都市山地生活目的地、成都新消费旅居目的地发展目标,以城乡农商文旅体康多元融合发展为路径,打造贯通山与城的彭派景观廊道,精致布局山地运动康养、环山主题度假、城市文化体验三大主题板块,突破行政边界重塑14个组团片区,构建形成“1314”全域文旅空间格局,办好成渝双城国际戏剧节、峨眉传奇世界格斗赛等品牌赛事活动,2023年接待游客188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8.9亿元。

锚定全员共富推动集体经济壮大。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展“红色引擎·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强村”攻坚行动,分层级推进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一村一策”推进政策输血、帮扶补血、项目造血、金融活血,推动3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出列,培育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16个、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百万强村”100个。发动镇村党组织创新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鼓励宝山、蟠龙、金城等集体经济强村树起共同富裕标杆,打造宝山“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主题馆、主题公园等示范点位,带动彭州村级集体经济从“消薄”向“兴村”强劲发展。

坚持善治统网、数社协同

筑强乡村振兴“压舱石”

网格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党委政府,是乡村善治的载体和基础,更是群众家门口的党建工作。彭州市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的乡村实现路径,强化数字支撑和信义赋能,让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抓手、贯到底。

织密乡村治理微网格。全域统筹划分总网格、一般网格、专属网格、微网格6338个,制定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全覆盖选派网格员5769人,设立党员先锋岗、服务站1207个,切实把网格治理链条延伸到乡村治理最末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系统编制“微网实格”治理工作指南,推行“网格呼叫、镇街处置、部门报到”闭环工作机制,组织2500余名机关干部进网入格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组建乡村网格服务队383支,关爱走访特殊群体2.6万余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万余件。

拓展智慧治理云空间。以数据思维推动智治支撑,全域创设雪亮工程“平安+”赋能智慧水务等16个智慧应用场景,在丹景山镇建成全省首个镇级智慧治理中心,全方位推行乡村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数据资源“一网通享”、社会诉求“一键响应”,汇集视频及物联感知源1万路、数据1亿余条,推出AI算法68种,收集办结预警事件1700余件、12345企业和市民诉求4.6万余件。

创新信义治理互助社。全域搭建城乡睦邻友好、互帮互助的志愿服务量化激励平台——信任互助社,创设“信义贝”非金融非货币资源价值符号,培育“家家互互”信义集市、信任驿站、公益直播等群众互助载体,组织引导城乡6类190余项资源循环互通,红旗社区服务店等28处场景实现便民服务功能,带动镇村居民、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参与“一老一小”等志愿服务6240场次,服务居民20余万人次,用信义资源的微循环撬动乡村共建共享大治理。

(作者系中共彭州市委书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