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心”的打开方式
作者: 陈婷婷南北绵延约200公里的龙泉山脉,分隔了岷江与沱江水系,也自然分开了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看桃花、游农家乐、吃柴火鸡,是老成都人记忆中最熟悉的龙泉山印象。
当横跨成都境内五个区(市)县的龙泉山脉迭代成为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捧出成都的“城市绿心”,龙泉山的生态价值渐次转化成为成都人最新潮的绿色生活体验,被打上跨越四季、纵贯24小时的各色关键词:观猛禽、露营、山地越野、看日出日落、夜爬龙泉山……甚至“生造”出成都版“铁人三项”热词,把在龙泉山上亲近自然的浪漫生活方式纳入其中。
在公园“追雪山”
成都是世界上唯一能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公元764年,杜甫在成都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1260年后的今天,具象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闪亮名片。巍峨的亘古雪山与繁华的现代都市辉映,遥相呼应着历史深处的浪漫诗意。
“第一次在成都市区拍到雪山是在2017年6月5日清晨,我记得很清楚。”说起那次的经历,摄影爱好者廖铁军依然难掩兴奋。为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记录城市的风貌,摄影师通常喜欢选择高点捕捉城市中建筑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那天,廖铁军把机位定在九眼桥一个小区楼顶,本来计划拍摄日出朝霞的城市美景,没想到居然拍到了贡嘎雪山。“当时只知道自己拍到了雪山,很激动,但并不知道是贡嘎雪山。”廖铁军把照片分享给朋友后,才得知自己“中了头奖”,“在成都这座人口上千万的城市,可以遥望230公里之外的蜀山之王——贡嘎山,很震撼。”
“就是因为这张照片,通过朋友介绍,我加入了‘在成都遥望雪山’微信群。”进入群里,廖铁军才发现原来有这么一大群热爱雪山的人,已先行一步在了解和追逐雪山。微信群是大家交流拍摄经验的“大本营”,“2018年3月,群里的朋友说,在四川天府新区合江镇丹景山村修了一个观景台,处于龙泉山脉环山公路,视野不错,应该可以拍到雪山,建议我去看看。”经过踩点,廖铁军确定这里是拍摄雪山的难得机位,“狮子宝观景台海拔700米左右,断崖式的位置特点,前面没有任何遮挡,视野非常开阔,能俯瞰正在发展中的四川天府新区,城市表达也很丰富。”
从2018年4月至12月,廖铁军开始坚持驻守狮子宝观景台追逐雪山。为了追求最佳拍摄效果,夏季清晨5点他就从家出发,6点前到达观景台。总结拍摄经验,良好的天气情况是关键,通常春夏交替到仲秋时节,每遇雨后乍晴,天气通透,再伴有海拔7000米左右的高云层,阳光映射,云雾环绕“日照金山”,城市光影错落于下,便是摄影师们翘首以待的最美景致。直至今日,这里依然是他拍摄雪山的重要之地,“现在狮子宝观景台已是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最火的打卡点之一,打造了全景玻璃栈道,加上200多米的高差,可以在不同高度找到机位。”廖铁军说。
随着在龙泉山记录雪山的深入,廖铁军发现在龙泉山上适合拍摄雪山的点位还有很多,“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修建了很多观景台、停车场、步道等配套设施,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多便利。比如,凉风垭是龙泉山上的一个制高点,成都市区全景和西面的一排雪山能一览无遗;新见·书山能完美地拍摄到东安湖体育公园、339电视塔和雪山同框的景色。”
“每次到龙泉山拍照,即使没有拍到雪山,但看到整个城市和郁郁葱葱的自然风光,也会感到非常舒服。”追逐雪山,记录城市,廖铁军希望通过自己的照片,让更多人了解成都的魅力。
“新见”乡村振兴
廖铁军提到的新见·书山,位于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游憩区,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旗村4组,王家湾川西林盘的一处山间平地上,两层半高白色绛红相间的建筑体掩映于翠林中,是龙泉山精品观光环节重要节点之一。
新见·书山创始人程科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曾经在云南大理、丽江经营特色民宿。“我对民宿的理解是做自然场景的叠加,民宿是把一个美好的自然场景,用商业方式展示出来的最好载体之一。”受到在云南4年民宿经营经验启发,程科萌生了回家乡创业的想法,希望在成都周边找到一处地方打造民宿。
“龙泉山距离成都中心城区约30公里,交通便利,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同时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可以远眺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壮观景象,2019年勘查选址的时候,我认为龙泉山是最优选择。”程科说。
红旗村处于龙泉山深处,海拔700多米,村民以前以水果种植为主,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同安街道以红旗村的桃花和川西林盘保护项目建设为规划,与程科投资选址的想法要求不谋而合,通过各方推介,新见·书山就在王家湾林盘落户了。由政府出资打造大环境,业主自主经营新场景,通过林盘打造、民宿聚集形成一三产业互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结合川西林盘优越的自然环境,在原来民宿业态的基础上,又叠加了文化属性,打造为一个森林图书馆,正好契合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这个大的场景逻辑。”程科说,从小生活在成都,无数次爬过龙泉山,每每“身在此山中”,都有新鲜感和惊喜,“新见”概念因此清晰——希望每一次来龙泉山都是新的遇见,遇见“新的人”,发现“新的景”,经历“新的事”,“新见·书山”于是诞生。
程科介绍,民宿项目是以图书馆为主体,同时聚合饮茶、品酒、美味、民宿、健身等多主题的复合功能型旅游文化地,举办各类读书会、文创手作等活动,丰富乡村历史文化底蕴,也让游客能够在这里深度体验山水。“最直观的改变,是人变多了。”程科说,在龙泉山清晰可见雪山的天数每年有70多天,成都很多摄影师就会来新见·书山后面的观景台拍摄。“龙泉山不仅受风光摄影师的偏爱,现在,龙泉山更像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大花园,比如高峰时期,在新见·书山看日出的有1500人左右。”程科介绍,随着消费客流的不断增加,2021年开业以来,年营业收入达到600万元~800万元。新业态的进入,让山村焕发新的活力,为农村生态、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转变。“我们固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当地居民,可以获取工资。以房东曾桂生老人为例,不仅有房屋租金收入、果园流转经营收入,我们生意比较忙的时候,周末、节假日还可以来兼职。”
“城市绿心”“碳”新路
以“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市民游客喜爱的生态乐园”总体定位,成都启动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城市与自然相融的美好图景在此徐徐展开。
“管委会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引领,利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规划建设部负责人姚超伦介绍,通过“美丽山水引进生态项目、生态产业反哺美丽生态”的“共富”模式,累计实现龙泉山增绿增景28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6个百分点,年均释放氧气88.9万吨;记录的动植物增加571种、达到1724种,龙泉山已成为全球猛禽南北迁徙大通道上重要补给点。通过打造丹景台、龙泉山高空栈道等特色景点,举办“天府龙泉山”系列赛事活动,引流聚人,今年以来,共吸引约3500万人次到龙泉山体验游览。
厚植绿色生态本底是夯实生态价值转化的基础支撑。“聚力‘有绿可转’,以实施重大生态项目为牵引,完成7万亩国家国土绿化试点项目建设任务,并于2022年启动建设总规模56.6万亩、总投资125亿元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同时开展基础课题研究,基本摸清龙泉山生态资源‘底数’。”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生态事业部负责人冯毅介绍,通过构建全省首个跨行政区域的生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并以2020年为基准年,核算出区域生态价值为641亿元,实现生态产品可量化、可计价。
多维度拓宽生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力探索。“我们以低碳农林、旅游休闲、大健康三大产业为主导的‘3+X’低碳产业体系,推动龙泉山生态文旅消费带成型成势,目前累计发布重大生态文旅项目13个、总投资560亿元,培育壮大龙泉驿水蜜桃、金堂油橄榄等名特优农副产品。”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新经济和区域合作部负责人马璐介绍,下一步将聚力打造“天府龙泉山”业态矩阵,进一步引入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低碳消费场景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