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 红色暖“流”
作者: 罗梦丹编前语
本期“党旗飘飘”专栏以成都多个社区为“窗口”,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如何抓细抓实,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在郫都区犀浦街道犀和社区菜市场内,几名身着红色背心的志愿者,正把西红柿、肉丸、豆腐等食物装进袋子,准备送到该社区锦苑小区里的独居老人家中。“这是小区的党群志愿服务队,辖区不少流动党员加入其中发挥作用,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犀和社区党委书记黄露说,近年来,社区紧扣摸排、管理、服务、作用发挥关键节点,探索“三找三亮三同三保障”联管工作机制,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让流动党员“不流失”,有“家”更有为。
犀和社区采用“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入户找党员”方式,常态化摸排辖区流动党员情况,构建流动党员智慧数据库。“社区‘两委’干部、微网格长等连续3个多月走访全辖区6553户,摸排623名流动党员,其中市外流入 167 名。”黄露介绍,在摸清底数基础上,社区采用“三同三融”工作法,让流动党员与在册党员同学习融入思想圈、同管理融入生活圈、同参与融入服务圈。同时,强化流动党员服务工作,采用“三访”工作法,有组织、有计划、有行动关心流动党员,即党员家访,每年至少到党员家中一次,询问党员生活和工作情况,是否需要社区帮助等,根据家访情况制定家访台账;党员结对访问,社区工作人员与在册党员、双报到党员一一结对,社区“两委”与流动党员一一结对,为党员提供政策红利;党员问题回访,制定回访制度,社区协助处理党员提出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问必访、有难必解。
在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发挥作用方面,犀和社区还进行了有益探索。“锦苑小区三期曾经因为新旧物业交替,小区环境、物业服务管理等出现问题。”黄露介绍,为加强党组织对业委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社区致力于打造小区“红色业委会”,充分发动流动党员与在册党员共同参与小区治理。让黄露印象深刻的是,流动党员谢德嫦已76岁高龄,仍然积极热心争当小区“调解员”“信息员”“服务员”,还牵头组建了小区党群志愿服务队。在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下,业委会、热心居民以及物业积极参与小区安全巡查、文明劝导、义卖送菜等暖心志愿服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小区的环境卫生和服务管理得到了极大改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红色业委会”的打造,是社区引导流动党员作用发挥的具体实践,其背后是体制机制创新。据悉,犀和社区通过开展日常流动党员恳谈会、流动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挖掘优秀流动党员,让他们加入社区小组长、社区文艺队伍、小区业委会等组织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充分激发流动党员“红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