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新居民 流动不“流学”

作者: 罗梦丹

仁宝、纬创、比亚迪、通威太阳能……这些重点企业的厂区坐落于双流区黄甲街道双兴国际社区,每天有数万名产业工人在这里工作。“我们社区是配套服务四川双流经开区的产业社区,社区流动党员以年轻产业工人为主,对生产、生活质量有需求。”双兴国际社区党支部书记夏小金介绍,为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社区创新“以办大学的理念办社区”模式,做实经常性思想教育、学历技能提升培训等,让流动党员既能在社区找到家的归属感,又能够学有所获、实现成长。

如何从众多产业工人中把流动党员找出来,是首要问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专为流动党员设置的报到处、报到码、一封信、政策包和连心卡。“社区采取党委+物业+企业+网格+社团方式,主动介入企业招工‘前端’、社团活动‘中端’和网格管理‘末端’来摸清底数,流动党员一码即报到、入园即登记,及时纳入党组织管理。”夏小金介绍,在摸清底数基础上,社区成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并与7家企业两新党组织全面开展联建共建,开展党员共管、活动共办、服务共助,协力做好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工作。

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双兴国际社区通过兴办鸿鹄学堂、企业家讲堂等“微党校”,打好“线上+线下”“微阵地+微课堂”组合拳。包兴亮是该社区的一名流动党员,也是纬创资通(成都)有限公司机构设计工程部主任,“我特别喜欢社区组织的企业家讲堂,可以聆听其他企业老板、高管的分享,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很有帮助。今年我想提升学历,准备通过空港新居民大学报考在职研究生。”据悉,双兴国际社区90%流动党员年龄在35岁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多数。基于此,双兴国际社区探索“以办大学的理念办社区”,依托综合党委整合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7所高校的专业、师资向流动党员、产业工人开放,通过学校按周排课、企业定制课程、员工自主选课、线上线下参学等形式,打造流动党员及产业工人素质、学历、技能提升终身学习平台,以社区补助三分之一、企业报销三分之一、员工自费三分之一提供“学费补贴”,为他们打通学习成长“最后一公里”。

“流动党员技能提升将助力企业发展,我们同时也通过管理机制,引导其发挥作用。”夏小金介绍,社区将流动党员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融合,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做好参学参训、荐书交流、志愿服务等7件事,在企业生产、网格治理、志愿服务等一线亮诺践诺,当好政策宣讲员、意见收集员、活动主理人,带动更多产业工人学习提能、安心工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