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助推区域经济量质齐升
作者: 王伟 李杰霖推出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要推出更多具有四川特色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成都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战略腹地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大事要事,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持续改革攻坚,助推区域经济量质齐升。
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力。加力加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主动承担国家重大布局、承接重大任务,统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的重大项目、合作事项落地见效,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合作。聚力建好公园城市示范区,引领建强现代化都市圈,加大推进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等方面抱团合作、融合发展。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更好服务“五区共兴”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依托国家级、省级实验室体系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着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增强创新策源地转化功能,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促进科技成果共建共享共治。完善“5+N”产业生态体系,大力推动科技赋能、数字赋能产业的路径和模式探索,加快数据资源整合和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提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发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示范作用。完善全市统筹、集中攻关、揭榜挂帅、复制推广等重大改革事项推进机制,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数字政府”“智慧蓉城”建设为统揽,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紧扣企业需求,推进价格改革和资本、劳动力、技术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企业机会供给。进一步增强全球视野和开放思维,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度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不断增强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
实现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以创新思路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体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智慧治理水平,坚持以深化“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推动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智慧化变革,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聚焦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五大重点任务,全力推进城乡要素融合、产业融合、设施融合、治理融合,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水平。
坚持不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活力。推进清廉蓉城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问题,着力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加强立规立纪,切实将纪律规矩、防腐措施有机嵌入业务制度。要强化严管厚爱和激励担当,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恪尽职守、勇挑重担,更好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不断汇聚起推动成都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王伟,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李杰霖,四川省委党校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