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文明实践在成都

作者: 尹婷婷

这一年 文明实践在成都0

“如果说‘山上·文明里’是成都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的起点,那么‘山下·文明里’就是文明实践版的生活馆,是文明与生活真正融入社区的升级版。”在“这一年,文明实践在成都”2024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交流活动上,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节目《轻语集》的主创之一陈轻语为人们分享,从“山上”到“山下”,是城市温暖的延续。在“山下·文明里”公园,既有“理想旅”党建研学线路、“圆桌π”教育品牌分享等创新的公益品牌活动,也为市民常态化提供24小时书屋、共享办公区、健身区、儿童友好设施等公益设施。

让文明传递文明、让实践带动实践。岁末年初,围绕“文明月月行”文明倡导活动的12月“文明公益”主题,成都开展多场活动,集中展示交流年度文明实践品牌项目——

从温江区、郫都区结对共建“文明伙伴”,开展特色品牌项目交流,携手文明“益”起行;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欢行公益”项目发起人秦坤走进社区,与居民分享在公益行动中成就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再到成华区二仙桥街道的孩子们踊跃参与公益慈善集市活动,并将义卖收入捐赠社区,帮扶关爱困境儿童、特殊困难老人……走过2024 年,文明实践在成都再上新台阶:212642 场次文明实践活动,21093 个文明实践阵地,25个市级部门,5549场联动活动……数据背后,“幸福成都 美在文明”的人文标识更加闪亮,由文明书写的市民生活新图景也更加精彩。

和美中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奏响和美乐章。为进一步加强全市范围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市文明办围绕红色——红色印记、金色——历史记忆、绿色——生态环保、橙色——幸福活力、蓝色——科技创新五大主题,创新打造五色文明实践带,将一批在行业示范带动、便民惠民服务方面有特色、有成效的文明实践阵地纳入文明实践展示带,串珠成链,形成集文化展示、公共服务、文明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网络——

锦江区“李劼人故居”文明实践阵地群聚焦“红色印记”主题,引导公众以史为鉴、见贤思齐,重温党的发展光辉历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崇州市罨画池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聚焦“历史记忆”主题,以“诗礼罨画”培育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青白江区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聚焦“生态环保”主题,通过高科技手段和互动体验,引导市民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新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65天“不打烊”,聚焦“幸福活力”主题打造特色项目,邀请居民沉浸式体验“二十四节气”与中医传统文化的魅力;郫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焦“科技创新”主题,依托常驻的科技科普文明实践服务队,为青少年提供实地参观、科普讲解、互动体验等服务,培育青少年崇尚科学理念。

因地制宜、强化特色,用创新吸引人,用特色感染人,文明之风正吹拂在每一天、每一个角落,形成文明满城的氛围。

成都大运会火炬手之一,成都广播电视台《燃体验》节目组主持人刘然动情地说,“在节目中,我遇到了太多朴素、善良的面孔,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文明实践,为我注入了无尽的动力”——

城市地下十几米深处,为保障城市的整洁与正常运转,王海龙和他的同事们坚守岗位专注投入隧道清淤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83岁的“剪纸婆婆”,以传统剪纸技艺展示成都人喜迎成都大运会的热情与对自己家乡美的自豪之情;乡村院坝中,四川天府新区“蒲公英”宣讲员刘亮创新传播手段,以“音乐+宣讲”的形式为乡亲们传递奋进最强音……他们是身边的普通人,也是成都人积极参与文明实践的澎湃力量,更是城市文明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构建文明实践“同心圆”,市文明办积极推动市级部门、区(市)县与城乡阵地联动共建,创新打造“文明集市”“文明实践村村行”等品牌活动,拓展壮大文明实践“朋友圈”,汇聚便民惠民为民力量,携手构建文明实践共建共享新格局。这一年,以文明实践“合伙人”、“咱村里的年轻人”“咱社区的热心人”等为代表的“新”力量,开展“我在文明村庆丰收/学非遗/种水稻/逛展览……”等示范活动100 余场,开展“文明集市”1000余场,惠及群众超过20万人次。

智慧赋能有温度

以智慧赋能文明实践,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智慧平台“文明兴蓉”自2021年上线以来,集阵地管理、活动参与、社交互动、指挥调度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创新实现文明实践活动“一键参与”、文明实践志愿者“一键注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活动的覆盖率和参与度。

2024 年国庆期间,依托“文明兴蓉”平台开展的“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吸引了超5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同期开展的“国庆游成都 CityWalk文明行”文明实践带打卡活动,征集到网友随手拍照片3万余张,带动市民线上线下打卡文明实践阵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为进一步激励全民参与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广泛传播文明理念,目前,“文明兴蓉”平台打造的“文明银行”积分系统已全新上线。市民线下参与理论宣讲、移风易俗、文化文艺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线上参与文明知识竞赛、文明随手拍、文明实践CityWalk等专题活动,以及分享转发、邀请注册等互动,都能获得积分。所获积分可通过“文明银行”板块,兑换商品或各类体验类服务。同时,作为文明实践的组织开展方——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以及各级部门(单位)、文明单位、社会组织、融媒体中心、企业商户等组建的队伍,在参与的过程中,如发起活动、发布内容、发展伙伴、上架商品,以及通过“接单派单”精准满足市民需求等均可获得积分。

截至2024年12月,平台总用户数超过596万,2024 年新增用户27.38 万,全市3332 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完成平台构建,建立1.7 万余个文明实践基地(点),日均开展活动800 余场,日均活跃用户达10 余万,依托平台开展活动累计超过100万场。此外,借助政务微信与个人微信互通优势,全市社区已建立1.5万余个文明实践微信群,嵌入“雷锋热线”自动采集、转办群众需求,累计解决群众需求19万余个。三级站点协同高效、各类资源整合充分、数据调度支撑有力、联系群众深入广泛的文明实践有机智慧生态已初步构建。

12月,成都市总工会下属的职工普惠平台正式加入文明实践大家庭,将和文明实践的荣誉伙伴一道,打造和运行“公益普惠 文明有礼”常态合作平台,依托集中采购优势,加大文明实践支撑力度,惠及全市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真正把“好事做好”,将关心和温暖传递。

向幸福拼搏奋进

你文明,城市就文明;你幸福,就是城市的幸福。成都继续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多彩的文明实践形式、创新的文明实践内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

“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首要任务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2024 年以来,成都在各级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持续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宣讲等活动5万余场,以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将党的最新理论与民生实事、移风易俗等实际紧密结合,用小故事解读“大道理”,让老百姓听得懂、用得上,全会精神声声入耳润民心,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成都东站“我们的节日·国庆”主题实践活动现场,川剧变脸、蜀绣、竹编、漆扇等特色非遗技艺吸引往来游客市民驻足体验;在成都高新区户外交通安全主题公园,一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亲子趣味运动会活动寓教于乐;在成都东部新区,“城乡结对共创·文明实践新风”主题活动聚焦教育资源,推动高校实践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在温江区万春镇和林村,300余名群众聆听移风易俗主题宣讲……一场场热气腾腾的文明实践活动,一个个受欢迎、可持续、叫得响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汇聚文明实践力量,回应群众需求,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弘扬新风正气,充分彰显了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主题。

文明实践如同春风化雨,润泽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一条条璀璨银河。

据“文明兴蓉”平台数据统计形成的文明实践指数显示,2024年成都全市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1.26万场次。其中,理论宣讲类活动位居市民最喜爱的文明实践活动类别首位;文化服务类、便民服务类文明实践活动分别位居榜单第二、三;科技科普类、教育服务类、体育健康类文明实践活动紧随其后。同时,文明实践指数也直观展现了各区(市)县最受群众欢迎的文明实践阵地点位。

文明的成都,人人争做文明市民,争当文明实践的践行者。在文明实践的道路上,以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市文联、市科协、学习强国成都学习平台、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等为代表的文明实践“荣誉伙伴”们,也以行动为笔,书写责任与担当,用真心作墨,共同描绘出和谐与美丽的图样。

文明实践有你有我,奋进创新有你有我。新的一年,让我们举起文明的旗帜,扬起文明的风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中逐浪奋进,踏歌而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