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科技创新领域大党建工作格局
作者: 黄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津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到科创领域“两新”组织作用特殊、地位重要,必须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保障和动力源泉作用,构建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科技创新领域大党建工作格局。
以“共生型”组织体系导流资源。整合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是基层党组织助力科技创新的价值所在、职责所系。树牢科技创新领域党建“一盘棋”理念,推动科技部门、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党组织建设相融互促,构建多学科交叉、多主体联动、跨区域协同的创新共同体。在全市率先组建科技创新综合党委,清单化明确综合党委职能、议事、督导等运行规则32条,形成行业主管部门、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三方联动党组织管理模式,推动党的建设与科技创新兼容共生。完善“支部建在创新链上”机制,设置“津津希望”科创服务红领驿站,推行“孵化企业时,同步孵化企业党组织”工作模式,推进科技创新主体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实施“链上党建”赋能行动,推动产学研、大中小企业沿链组建党建联盟,常态推进科创精神谱系教育、红领链主项目路演等专项行动,以“党建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源要素集聚整合。
以“孪生化”红蓝场景赋能科创。服务企业发展,涵养科创生态,既需要平台赋能,也离不开党建聚势。推行“阵地+基地”载体共建模式,聚焦轨道交通、科技农博等主导科创产业,引入智慧农业研发总部等科技创新载体5家,建成天府创智汇等红色科创阵地4个,推动党群服务阵地与科创服务场所“孪生开发”,实现设施共用、资源共享。通过党委(党组)牵头接洽交流,滚动策划“创投智库新津行”等系列场景赋能活动,形成“党建架桥+集成研究+成果共享”创新生态链,培育格力智能家居系统等项目23个。搭建园区、校区、社区“党建融合磁力带”,集成成都技师学院党委、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党委力量,联合组建“津匠学院”,配建24个中试孵化、就业见习基地,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以党组织同频共振促创新链紧密衔接。
以“磁吸式”服务环境凝聚动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有效推动优质党群服务与专业人才服务相融互促。构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磁场,依托科技创新综合党委、产业链党建联盟,联办铸魂提能、企业上市等专题培训班,开设“突出贡献青年科技专家”等荣誉表彰奖项,增强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政治认同感、向心力。策划开展政企互动主题党日,定期举办“津商·茶叙”等活动,会研企业融资、技术攻关难题,推动产业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向优质项目倾斜,打通大院大所与中小微企业成果转化通道。构建全周期全链条惠企助企服务体系,组建科技型企业服务专班,构建“1个首席红色服务官+N个指导员”服务模式,优化“问题收集、派发办理、跟踪指导、情况反馈”闭环服务流程,确保党群服务供给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向而行。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新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社治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