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智慧农业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作者: 张琦 孙志智 张宁数字赋能智慧农业,是成都落实数字中国、数字乡村战略的应有之意,也是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智慧蓉城的必然要求。要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拓展“数智粮油”应用场景,筑牢信息服务体系基石,推动数字技术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基础支撑
智慧农业发展政策落地实施。2016年以来,成都市陆续出台了《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5)》《成都市促进大数据发展专项政策》《成都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明确了成都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
农业数字基础建设不断升级。成都算力资源丰富、通信设施发展提速,成都超算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工程已建成,AI算力提升深化了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目前,成都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体系初步框架已建成, 搭建了成都智慧动监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溯源系统等多维智能系统。
农业数字应用场景逐步呈现。数字内涵不断注入农业生产、销售与治理全流程,为成都农业发展提供新动能。成都开发建设了“数智粮油”“智慧金农”“农贷通”“数字农博”“互联网+共享农庄”“数字农交”等典型应用场景,覆盖粮油生产经营、农业普惠金融、农业博览会、创意农业、地块交易等多元领域。
主要挑战
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及边远地区以4G、光纤网络覆盖为主,无法支撑智慧农业高速互联的要求,降低了农机控制精度和稳定度,也进一步影响了数据传输和分析的速度、实时度和精确度。监测和传输数据的传感器精度低、成本高,造成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物联网设施设备技术水平低、管理平台功能单一、信息数据来源不足等问题。
粮油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滞后。产业链各环节在资金、人员、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投入偏差,难以实现“五优联动”。只有产、购环节实现了较为充分的数字化建设,产前适种分析和产后收储销环节的数字化运用仍有极大空间。育种工作在数据采集、种质管理、系谱分析、试验设计、进程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育种”水平有待提升。
数字赋能信息化服务体系薄弱。数据互联互通性不强、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政府监管、产学研、农业经营主体等数据源彼此独立、相互封闭。不同区域间未能整体计算智慧农机等机械化设备的保有量和服务能力,跨域协作水平不高,易造成农忙时节、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机械服务不到位的风险隐患。
对策建议
建改并重,完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要尽快完善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增强“一带十园百片”区域农业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推出针对农村区域的实在终端和优惠资费,以5G为基础夯实“数智粮油”应用场景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利用5G+智能化设备对农机进行数字化升级。实现农机作业服务管理“一图统揽”“一网统管”,由平台大脑智能计算解决方案。通过普及传感器和遥感等物联网设备,加强“数智粮油”应用场景前端数据收集的广度和精度,实时捕捉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农作物种植品类分析、作物种植面积监测及区域规划、农作物长势动态监测、 农作物估产、病虫害的监测及预警。加强适应大小面积农地的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研发高性能、高精度的网关和低功耗广域产品降低成本,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物联网建设标准、模式与经验。
全链整合,推进粮油产业智能转型。拓展“数智粮油”应用场景功能,融合具有高度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特点的产业链智慧应用。将“天府现代种业园信息化平台”系统接入“数智粮油”智慧平台,重点集成种质资源管理、品种信息管理、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种业服务管理四大业务功能,数字赋能加速“智能育种”。充分利用成都智算中心计算、卫星遥感智能解译、视频AI智能预警、数字网格化管理、激光雷达等技术,建立空天地一体化全覆盖耕地保护智慧管理功能,“技防+人防”实现巡查全程电子化、掌上化。完善产后粮食收储数字化功能,将平仓机器人、自动搬倒机器人、巡更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联入平台管控,实现高效、安全的作业流程自动化。开发和接入囊括收购管理、轮换管理、库存管理、库存清查等功能的“天府粮仓”收储一体化管理应用。在智能分析方面,探索基于信息共享技术打通原粮和成品粮的质量链,利用物联网、视频监控等技术获取加工、收储企业重要环节关键信息,提升粮食业信息监测能力。开发产后环节的智能辅助应用,探索“特色人文+直播”“数字虚拟主播”的B2C电商新模式,同时推进B2B端“天府粮仓农批电商”应用,追踪记录成品粮入场监管、实时库存情况、商品价格走势、粮食流通流向、稻米价格指数、储备粮成交等农批全过程,“横纵结合”抢占农产品电商存量转型和规模突破先机。
多元共建,筑牢信息服务体系基石。推动“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和“数智粮油”应用场景数据联动,加强粮食产业数据共建共享。完善数据标准,将零散的产业“条数据”“块数据”转化为统一有序、易于管理的格式,建立粮食产业企业级数据字典和数据资源目录。以成都超算中心、智算中心、天府大数据中心为支撑打造农业数据资源加工工厂和流转枢纽,利用API接口方式推动数据按需高效共享、有序开发利用。建设“天府粮仓数据共享”服务联合体,促进数智企业、高校院所、产业基地等联合开展农业产业数字化相关规划、部署、研究、试点、推广、组织实施和动态评估等,形成农业数字资源交互协同共享体系。推进设备联网上链,挖掘各区域粮食生产潜力,计算智慧农机等机械化设备的保有量和服务能力,如各区域的育秧、烘干等机械化水平。开展市级粮食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创建,通过农机共享模式,探索开展订单式作业、生产托管、承包服务等粮食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实现粮油耕种管收全过程的精准、变量、定量作业。加强对农村干部、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以及普通农民的数字化素质常态化培养,围绕电商直播、名优选种、自动化生产开展分级分层“互联网+高科技”培训。
(作者:张琦,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孙志智,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教授;张宁,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