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蓉城加速度
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紧扣《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要求,成都正抓紧推动《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落实,助力建成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
发展客观要求
当前,成都市常住人口2119.2 万,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和一般技术手段,根本看不清楚、管不过来、处理不了,必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才能有效破解城市病,及时应对各种治理难题和突发事件,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
明晰任务使命
《总体方案》要求,成都要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要适应数字技术融入社会运行新趋势,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构筑智慧化治理新图景。
“6+8+N”建设
紧扣《总体方案》要求,《实施方案》把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作为当前智慧蓉城建设的牛鼻子工程,以建设城市运行管理的应用中枢、指挥平台和赋能载体为重点,加快构建一网统管工作的“四梁八柱”,明确的工作任务可概括为“6+8+N”。
“6+8+N”建设
一网统管,是顺应“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求而进行的创新探索。
其核心是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制度机制,推动数据联通、服务联接、治理联动,实现统筹安排、分而治之;其目标是“管”,重点是协同联动,手段是“统”。通过“统”,推动实现城市运行从九龙治水向整体智治转变,避免多“管”齐下、重复乱“管”。
建设6 类共享性基础平台和支撑体系。
主要包括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市域物联感知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城市一张图”、标准规范体系等。其中,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按照“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架构进行设计,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推动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指挥调度和协同联动机制,形成“感知发现、决策指挥、反应处置、终端反馈”工作闭环,增强城市有机生命体的“执行力”。
通过建设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市域物联感知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城市一张图”等共性平台以及算力算法、融合服务、标准规范等支撑体系,着力提升城市数据大脑的支撑能级,增强城市有机生命体的“思考”能力。
打造8 大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场景。
主要包括智慧大运、疫情防控、交通管理、应急管理、智慧公安、生态环保、水务管理、智慧社区8 大领域。
拓展深化N 个智慧应用场景。
包括智慧法院、文化旅游、消费、养老、教育、体育、民宗、农业农村、充电桩、城市建设和管理、企业诉求感知、市民诉求感知等。
下一步重点
按照《总体方案》要求,以实施“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为重点,围绕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探索创新、先行示范,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为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提供智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