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型开放增强“一带一路”支点作用

作者: 杜波

以制度型开放增强“一带一路”支点作用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连云港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支点城市,在全国开放大局中担负着重要支点、开放门户的光荣使命,要立足禀赋优势,抢抓战略机遇,聚焦“一带一路”创新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打造对外开放制度创新的策源地,加快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一、充分认识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意义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积极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加速制度型开放进程,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制度型开放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这要求我们坚持命运与共,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加强制度型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制度型开放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创造性提出新的生产力理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加强制度型开放,推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制度型开放是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展现大国担当的有力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尽管近年来,少数国家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推行“回岸、近岸、友岸”三岸分流,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把握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机遇,就必须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更有效融入全球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二、连云港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开放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强大经济基础,营造更有利国际环境,提供更坚实战略支撑。连云港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开放型平台获批建设,“两基地一班列”等一批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高效运营,特别是连云港自贸片区获批建设以来,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0项,为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力,东西双向开放格局正在加快构建。

畅通陆海联运通道。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连云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的殷殷嘱托,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陆海交汇枢纽作用,深度融入江苏省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创新推出13项国际班列相关创新案例,其中,中欧班列“保税+出口”混拼模式获得海关总署备案,国际班列“船车直取”零等待模式中转作业时间节约75%,过境货物“集改散”直装模式将过境全流程时间压缩60%。创新中亚过境货物监管新模式,实现哈萨克斯坦国小麦不流失、不扩散、不撒漏,高效过境。探索铁水联运“一单到底”新模式,实现多式联运“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次结算、一单到底”,改善客户体验,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推行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车货不分离”一体化通关。推进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通道建设,与霍尔果斯市签署《关于共同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大通道的合作框架协议》,建设连接连霍两地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搭建货物通关、铁路作业、物流商贸“三条数据车道”,实现连霍口岸数据互联互通。

深化对外贸易。连云港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支持政策,贸易伙伴遍布世界各地,与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围绕有色矿、粮食等优势货种,开展保税铜精矿“双备案+双准入”,试点进口粮食船到船、水转水边检边卸、即装即走等新业态,推行大宗散货“非接触式”称重。建立“1+4”船载危险货物联合查验机制,成立国内首个海事海关危险品联合查验中心,有效提升瞒报行为打击精度和力度。创新推出船载危险货物“源头监管  一箱直达”的诚信监管模式,在保障货物运输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开创多式联运“一站式”监管服务新模式,实现运抵申报、报关放行等业务100%电子化、一站式办理,人民群众在开放发展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和成果。

促进人文交往。发挥友城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学校、青少年等多元主体深度参与友城交往,不断拓展友城交往空间,丰富交往内容,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友城交往新格局。定期或不定期在友城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产业推介会等,促进政府及企业间合作,拓展产业合作空间。深化友城文旅合作,先后在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设立“连云港城市推广中心”,分别在格鲁吉亚巴统市公共图书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江布尔图书馆设立连云港图书专柜,2024年成功加入“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连云港文旅交流朋友圈不断扩大。教育领域对外交流日趋频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连云港高级中学等与友城学校开展交往30余场次。促成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外院校开展交流活动50余场次。

驱动高质量发展。创新低碳港口建设“绿色化、电动化、集约化”模式,建成运营国内首套岸电储能一体化系统,交付使用国内首艘纯电动拖轮,利用铁矿石尾矿替代传统土石方进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协调发展。自主研发“蓝宝星球”货运交易平台,实现“互联网+”公路运力交易,为货主提供“门到门”一揽子解决方案及全程物流服务。开发“港航通”,打造特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增加港口、船公司及相关企业级“单一窗口”服务应用,丰富“单一窗口”在全程物流链条中的功能。建立二手集装箱线上交易平台,独家发布二手集装箱价格指数,为各交易方提供交易依据,促进二手集装箱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化工园区“安全业主委员会”管理模式,全面规范石化产业基地安全管理,增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开展铁路运输单证物权化试点,首发遵循联合国公约的CIFA提单(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国际多式联运提单)。创新外汇NRA账户(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人民币与外汇衍生品交易双业务融合模式,为境外企业提供外汇NRA账户人民币与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服务。推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模式,切实解决贸易类企业融资难、抵押难问题。推行手续费减免与点差让利实践模式,对片区内企业的境内外币汇款、跨境外币汇款的手续费给予优惠。优化风险性较小、符合重点发展方向的类金融企业准入和变更环节,进一步放宽类金融企业准入限制。推出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收入使用便利化措施,制定涵盖收支全流程需求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打造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与综合服务新模式。

三、完善共建“一带一路”体制机制的路径

当前,我国仍然存在部分领域开放程度不足、区域开放布局优化机制尚不健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等问题。针对这些难点和堵点,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准确分析研判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破除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制度阻碍为主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范围。推进制度型开放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开放成果不断显现,为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奠定了基础。作为江苏自贸区三大片区所在地之一的连云港,要继续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作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更好地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双重使命,对标国际规则,参照国际通行的营商环境评级指标体系,在企业开办、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产权登记、获得信贷等方面不断精简材料、减少环节,实现流程优化再造,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要完善法律体系,全面梳理法律法规,及时调整与国际经贸规则、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不相适应的内容,扫除制度创新障碍。

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要围绕贸易强国建设,着力打造与之相匹配的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贸易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筑牢贸易领域国家安全屏障。处于开放前沿的连云港要优化创新外贸模式,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为切入点,扩大服务业、金融业和数字贸易等领域的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货物、资金、数据、人才的进出自由。要积极探索新业态发展,深耕国际运输、技术进出口、服务外包、文旅产业等特色领域,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布局绿色贸易新赛道。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园、电商孵化基地建设,完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布局服务功能完善的公共海外仓,完善综合物流服务,提升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支持口岸扩大开放,完善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口岸“单一窗口”建设,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补齐通道短板。推进“口岸+班列”特色化试点,深化“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探索,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和跨境运输服务。拓展提升花果山机场功能,加快开通客货国际航线、中亚和日本全货机航线,建设区域性航空枢纽。

持续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当前,世界各国围绕制造业领域吸引外资正展开激烈竞争。由于智能化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成本作为竞争因素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在成本上的差距逐步缩小。此外,新冠疫情后欧美主要国家开始反思产业链过度集中海外的风险,在分散布局产业链的同时,调整国内产业发展观,将振兴制造业上升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采取资金补贴、政策倾斜等多项措施,确保“再工业化”战略顺利推进。外商投资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预期的晴雨表,外商投资如果持续下降,将给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要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全面取消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的审批或备案,完善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不断优化涉外工作流程,推进“综合执法”“单一窗口”“多规合一”便利化创新措施,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签约、建设、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机制。“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作为江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战略支点,连云港要更好地发挥“两基地一班列”平台纽带功能,将港口功能提升、中欧班列连云港品牌打造作为制度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促进国际海陆物流一体化深度合作。将完善汽车进口口岸基础设施、推动药品进口口岸、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重大载体平台落地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机制创新策源地。

着力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同时,着力构建以数字化手段的全流程物流合作体系。在港口方面,着力搭建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优化完善“单一窗口”功能,依托数据汇聚优势,整合物流信息服务链条,实现全流程业务操作与服务,实现港口、航运公司、海关等各类数据汇聚和共享。在陆海联动方面,以数字化方式打通港口、铁路、航运、通关等节点,驱动单证作业及生产作业各个环节的一体化运作,实现集装箱铁水全程联运。在陆域方面,依托陇海兰新铁路“大动脉”,建设连接连霍两地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连霍口岸数据互联互通,并依托哈萨克斯坦东门无水港,向西延伸至中亚乃至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研究完善陆海联运数据通道共建共享共用工作机制,建立陆海联运业务标准和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实现跨区域平台互联、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加快建成涵盖海运和内陆口岸的国际陆海联运全链条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陆海联运通道沿线节点“软联通”能力。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52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责任编辑:梁曙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