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践行党校初心 奋力书写“红色学府”新荣光

作者: 金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党校功能地位、使命任务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使党校事业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始终坚守党校初心,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努力建设具有无锡特色的一流红色学府,谱写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对标党校定位,坚定党校姓党根本原则

牢记“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而是党的学校,是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这是对党校工作的根本定位。能否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归根到底取决于能不能坚持好党校姓党、能不能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把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校教学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学员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高扬理想信念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展现党校作为。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让“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校成为一种风尚和自觉。

聚焦“中心任务”精准定位,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觉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党的建设全局中来精准定位、科学谋划。”这是对党校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聚焦党的中心任务,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这些方面建言献策。就无锡市委党校而言,就是要聚焦无锡市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聚力无锡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太湖明珠、长三角重要支撑,守护传承江南文脉等重点品牌,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产业强市、数字经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安全发展等重点问题,研发高质量教学专题,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为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从严治校”基本方针,营造风清气正的校风学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校是党校办学的基本方针,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做好新时期党校工作,必须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把从严治校的要求贯彻到党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严格校纪校规,以党风建设带动校风学风建设,有效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党校人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党校校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办学规律,争做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的新时代模范。坚持用制度管校、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敢抓敢管、严抓严管,以制度建设推进从严治校常态化,构筑全方位的学风监督体系,引导学员始终保持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做强主业主课,彰显为党育才独特价值

在“优”字上下功夫,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为党育才,就是要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统筹做好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使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使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我们将结合培训需求和党校特长,着力优化“1+4”课程体系。“1”即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4”即构建四类课程体系,分别为“经典原著+基本原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论课程体系,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课程研发;“四史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地方党史课程和党性教育方式创新课程研发;“领导能力+履职能力+新知识”的能力培训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化能力实训课程研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锡实践+无锡经验”的特色课程体系,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锡实践的案例课程开发。

在“活”字上下功夫,推进教学方式创新。《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和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推动案例库建设。”在理论教育方面,通过教员教学系统学、晨读经典有声学、研读原著深入学、交流研讨互动学、现场教学体验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学理阐释和实践解读,把理论讲彻底,把思想讲鲜活。在党性教育方面,以案说法开展“互动警示教育”,引导学员举一反三、引以为戒;邀请优秀共产党员、劳模工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走进党校,使党性教育更加生动深刻、有血有肉;探索全周期全链条教育模式,把党性教育贯穿教学和管理全过程,真正使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让学员记住一辈子。在能力培训方面, 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双导师”教学等多种方式,既坚持以案讲“术”,提升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和“巧”,又坚持以案讲“理”,提升领导干部从“论”和“道”的高度去认识问题、把握规律的能力,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在“质”字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质量立校是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是全面提升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各级党校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特别强调“要抓好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要树牢“课比天大”理念,不断增强党校教学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学术水平、专业水平,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将把新课研发和精品课打造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精品课建设行动计划,成立专班攻关,指定专人负责,实施项目化管理,加大资助奖励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用学术讲政治、深受学员和社会欢迎的精品课程。完善新专题准入机制,严格实行“三级备课两级试讲”制度,倡导老课新讲、新课多磨。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实行“红黄牌”制度,“倒逼”教学质量提升。推进合作平台建设,用好太湖湾科创带苏锡常干部教育联盟,整合苏锡常三地和合作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省级党校、周边兄弟党校之间的协同,推动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搭建区域内课程共建共享平台。

深耕科研咨政,担起为党献策重要职责

做好理论研究文章,提升服务教学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科研工作是关系党校长远发展的大事。党校科研对主业主课具有基础支撑功能。教学能力不足,实际上是科研能力不强。要引导教师从马列经典选读入手,夯实理论功底,构建学理框架,提高教学的穿透力、震撼力、说服力。要组织教师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深刻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讲得令人信服,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要指导教师确定重点科研方向,提高科研与教学的关联度,着力推进教研咨一体化,为课程开发、精品课建设提供科研支撑,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提高教学的科研含量。

做好对策研究文章,提升服务决策咨询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是党校为党献策的重要内容。”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要加强同党委和政府的沟通衔接,聚焦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设立专项调研课题,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智力支撑。我们将以重大课题为牵引,凝聚各方力量,尤其要利用好学员这个独有的资源,创新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的机制,设立教研班主任指导学员甄选课题,指导研究和撰写报告,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汇集“金点子”“好方子”。用好中央党校无锡科研基地、江苏省社科院无锡分院、苏南发展研究院等高端智库平台,完善课题合作和交流研讨机制,深化科研咨政协作。办好公开刊物《江南论坛》,打造《领导参阅》品牌,拓展高层次报送渠道,促进成果转化,扩大决策咨询影响力。

做好理论宣传文章,提升党校思想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校要为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尽职尽责。”要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贯彻走在前列。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党校课堂、党报党刊和网络媒体,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及时跟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公共政策、重要会议精神,组织撰写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宣传文章,通过报刊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持续发出党校声音。加强无锡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宣传,及时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无锡的成功实践,聚焦重大题材组织编撰出版一批重点著作,形成研究优势和特色品牌。

坚持人才强校,为践行党校初心提供支撑

坚持精品带动,深入实施名师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培养一批有影响、有声誉的名师大家,这是党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坚持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精品课建设和高层次课题研究双轮驱动,着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知名教师。我们将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区域经济、公共管理四个学科组建设,按照“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学科后备人才”的结构,组建学科团队,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重点在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省委党校“三个一批”培养对象、市突出贡献专家中选配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培育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省级精品课评选和高层次课题申报,着力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和知名度,推动教学科研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多措并举,深入实施人才引育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我们将用好用足人才引进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政治素质好的博士研究生、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学术带头人,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培养计划,借鉴深圳市委党校“雏鹰启航训练营”的做法,综合运用跟班学习、学历进修、赛课评优、挂职锻炼、导师带培等多种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为课堂教学的能手、理论研究的骨干和咨政服务的精兵。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思路,选聘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过硬的兼职教师队伍。

坚持改革创新,深入实施人才激励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也应该不一般。”要加快推动建立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的党校教师管理体系,增强党校教师岗位吸引力。着力破解“能干的引不进,干不好的出不去,拔尖的留不住”难题,建立健全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和具有党校特色的师资准入与退出机制、师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办法,有序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建立健全与教学科研、智库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职责目标相适应的党校工作人员绩效管理办法,用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办法,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任编辑:张蔚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