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 陈雪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治网之路。在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吹响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冲锋号”。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全面落实“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的目标,扎实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强化担当作为、强化工作落实,以网信工作新成效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要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网信工作重要指示作为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要切实增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信心和底气,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推动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网信篇章。进一步加强网信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培养网信队伍在发展变化的工作实践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

一、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式工作主导权、主动权

历经沧桑巨变,紧跟时代发展。目前我国网民数量、电子商务总量、电子支付总额均已跃居全球第一,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并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发生了历史性交汇。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巨大,“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特征日益显现,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的特点更加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并对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迈向新时代新征程,要站在“过关”“赶考”的政治高度,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主动权,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二、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保障网络安全,最根本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频频通过各种途径策划“颜色革命”,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面对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频繁传导渗透的形势,应当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警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我们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很多是意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这些重要论断,阐明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在头脑里筑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才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风险挑战。面对互联网的“善变”,要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现实也警醒我们,网络战、舆论战、信息战正在加速渗透并改变着现代战争的形式。安全与发展始终是互联网时代“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信息流通无国界,网络空间有硝烟。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斗争手段隐蔽复杂,斗争形势日益严峻,要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朗、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三、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先后多次就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深刻阐释“为何建”“怎样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因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网络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舆论从乱象丛生到风清气朗,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多元共治的网络综合治理格局正逐步形成。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交流交往、创新创造提供了全新平台,也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领域。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净化社会风气。

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避免“脱离群众”这一最大危险的根本途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5.6%。面对如此庞大的网民规模和数以亿计的信息日活跃量,互联网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首选地、密集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是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做好网信工作的基本功。

五、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信息化、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重要因素的当下,只有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如果不能抓住这样的机遇,就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落于人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归根结底是安居乐业,落到细处是衣食住行。牢牢握紧信息化这一重要抓手,实现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是我们党持续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重要法宝。

击鼓催征开新局,奋楫扬帆勇争先。建设网络强国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更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政治担当。网信系统要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使命感“拉满”,以“满格”状态出发,努力跑好这场历史“接力赛”。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2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刘志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