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 当好共同富裕践行者
作者: 俞学文
我是来自金华基层一线的农民代表俞学文。自2003年以来,我已连续担任全国、省、市、县四级人大代表20多年。我始终牢记人大代表是一个闪亮亮的身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争当共同富裕践行者,是代表“双岗建功”的职责所在。下面,我就讲一讲我履职中“三个100”的故事。
100件建议:聚焦中心点、紧盯薄弱处,坚持
为“三农”发声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光荣使命。山区、农民是共同富裕的短板和弱项。我聚焦这一薄弱环节持续建言献策,累计提交“三农”议案22件、建议196件,被采纳100多件。茶叶是山区带动面最广的产业,我连续提交《关于确立“茶为国饮”,设立全民饮茶日,振兴茶产业的建议》,推动我国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交议案,每年5月21日被确定为国际饮茶日。去年省人代会期间,我提交了《关于加大山区县现代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的建议》,得到省直部门支持,武义茶叶、中药材、食用菌三条产业链入选全省“百链千亿”培育名单,山区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高、获得感更强。我认识到,代表履职一定要聚焦党委中心任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好成果。
100分的标准:向高处站、往实里干,
担当才会有作为
省人大常委会号召各级人大代表“双岗建功”,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我深入学习省委关于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的部署要求,立足岗位实干争先。作为人大代表,我努力当好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员、体验员,聚焦中小企业特别是农业企业融资成本高、转贷难等问题,连续多年提出无还本续贷建议,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见效。经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共同努力,截至2024年11月底,金华市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惠及10万余户。作为产业带头人,我带领更香有机茶业公司发展壮大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成浙江省首条茶叶数字化加工生产线,引领从“凭经验做茶”到“看数字做茶”转变。目前,公司已建成6万多亩茶园基地,带动10万农户增收。2020年以来,茶青遭遇滞销,公司建立“利益共享”和“收购保护价”利益保障机制,坚持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茶青,全力保障茶农收益。茶农和同行都说“俞学文,这个事情要给你打100分。”我认识到,人大代表不仅要建言献策,更要真抓实干,事事都要以“100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在“双岗建功”中担当作为。
100个履职案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信任就会不请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大代表要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我经常走村入户访民情、听民忧,努力把基层百姓的声音带到两会上。在一次走访中,我了解到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比较突出,就在2019年全国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的议案》,全国人大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此事入选全国人大“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100个优秀案例。翻看100位代表的优秀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因为跟农民朋友走得近,他们都愿意向我反映问题。2022年旱情严重,许多种粮大户和茶农反映“生产面临大规模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我听后心急如焚,一方面积极协调水库承包方和农户之间的用水矛盾,另一方面及时向省人大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建议》,获省级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近三年仅武义投入4.6亿元,持续加强水库整治和灌区改造。我听到最暖心的话是:“俞代表,向你反映问题,管用!我们信任你。”我认识到,人大代表履职没有时间和空间界限,要善于在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中听取民声、收集民情,只要脚下沾满泥土、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群众的信任就会不请自来。
20余年风雨兼程、20余年初心如磐,我有幸见证浙江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更荣幸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用好“老人大代表”的履职经验,发挥好“新时代农民”的经营特长,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人大代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