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作者: 徐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就民生领域多项重点工作作出细致部署。
以民生为重,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原动力。新的经济增长点往往蕴藏于民生保障服务的有效供给之中。群众对住房、养老、教育、医疗、出行等服务需求的增长,将促使相关行业创新求变、快速发展。民生保障服务需求的高质量满足,还能够提高群众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激发文体、休闲、娱乐等领域的消费潜能,推动消费产品及服务实现更丰富有效供给,由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比如在浙江,“科技+养老”的创新成果正不断涌现,持续释放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在一些养老机构和社区,智能养老机器人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以民生为重,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先手棋。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是构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形态的关键环节。加强民生保障服务,为该群体提供更多的防护性保障,将有力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和社会机会。普惠性的民生保障服务方式,让改革开放成果为更多人所共享。比如,浙江省舟山市紧扣“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共享”,初步走出“以行政资源集约高效使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新路子。
以民生为重,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黏合剂。紧密围绕老百姓“急难愁盼”开展工作,从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让更多“民声”变“民生”,凝聚更多人心与力量。在强化民生保障服务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拓宽参与渠道和平台,让更多民众参与其中,共同探求社会治理好法子。比如,杭州市推出集身份验证、出行管理、小区通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杭州小哥码”,通过外卖小哥“亮码送单”,破解外卖配送“最后一百米”难题,而且外卖骑手借此平台还能参与安全隐患“随手报”、文明风尚“随手宣”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