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基层医疗卫生跑出“加速度”
作者: 吕婕医疗卫生,民之大事。近年来,金华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院前医疗急救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监督助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跑出“加速度”。
聚焦签约服务:山区里的健康“契约
婺城区塔石乡,地处金、丽、衢交界,距金华主城区60多公里。作为一所山区卫生院,塔石乡中心卫生院通过创新“签约服务包”、绘制“签约地图"等方式为当地群众提供精准服务,还特设“移动药房”“家庭病床”等,免费为空巢老人、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守护着该乡1.4万名群众的身体健康。
这是金华市人大监督推动乡镇卫生院提升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效成果。在此之前,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调研组赴各地就此开展调研,并与卫健委、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如何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进行座谈交流,推动有关部门分类开展标准化签约服务,并建立市、县和签约机构三级质量评价体系和满意度测评机制。
据统计,2024年全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1.84% ,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达 94.37% ,第三方调查满意率超 90% 。
助推优化布局:织密卫生健康“服务网
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让群众健康保障“提上来”。金华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多年将村卫生室建设作为监督重点,除了将其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还通过专题调研、专项审议、专委视察等方式,破解基层医疗资源均衡化难题。

2024年,金华市新增政府办村级医疗卫生机构102家、规范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70个,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迎来“升级换代”。
其间,市、县(市、区)两级人大也结合各地实际,上下联动就此开展专项监督。比如,婺城区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做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形成了“3+3”的中西医特色专科服务网络;金东区人大常委会重点关注村卫生室及村医队伍建设,推动该区新建80家政府办村卫生室,并建立了大学生村医定向培养机制。
在“软件”建设层面,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与部门“面对面”,直击村卫生室药品配备痛点。市医保局积极回应,打通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集采药品供应配送渠道。目前,全市740余家定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100余种常用药,涵盖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领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用上“放心药、实惠药”。
破解急救难题:抢占黄金4分钟“生命线
在金华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5G技术正赋能院前急救全流程;金东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密度达每10万人口45台,远超省定标准近两年来,金华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院前急救“最初一公里"加速破题。
去年,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组织开展了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专题视察。在市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大厅,视察组现场观摩了接报、派车、救援、送医全过程;在赤松镇中心卫生院急救点,视察组实地了解基层急救点日常运行和人员、设备配备情况;在召开的座谈会上,视察组成员针对急救网络体系和队伍建设等问题,提出系列意见建议。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全市急救网络站点从58个增至112个,平均摘机时间从2.23秒缩短至1.82秒,派车时间从2分44秒缩减至39秒,急救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金华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监督之力打通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有速度、温度、精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履职的为民情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jrd20250720.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