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快递
海宁市:监督助力农村村民住有所居
近年来,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将村民建房工作作为重要监督内容,多措并举助推村民建房从“诉求呼声"转化为“幸福实景”。
以跨届监督接力攻坚,深挖建房难题症结。一是开展特定问题调查。2016年,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作出了关于组织农户刚需建房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并开展调查的决定。二是人代会作出决议。2017年,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提请的海宁市农户刚需建房情况报告,并作出了关于农户刚需建房的决议,提出完善规划、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引导等工作要求。三是开展专题调研。2024年,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形成关于海宁市农村村民建房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加大工作力度缓解堵点、优化村庄规划匹配供需、全面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意见,报市委决策参考。
以现场问询直击痛点,问出民声答出担当。

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组织召开全市农村村民刚需建房规划管理代表询问会。一是会前深入谋划。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向各镇人大、专(工)委室征集问题线索,形成询问选题清单,并将询问选题清单交由询问人,由询问人深入基层,围绕选题加强调查研究。二是会中问到关键。13名人大代表围绕村庄规划调整、村民建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询问,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部分镇政府负责人一一作答。三是会后强化跟踪。安排在之后的主任会议中,听取市政府关于全市村民刚需建房情况的报告,形成监督闭环。
以民生项目持续推进,汇聚多元监督力量。
2025年,“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一是精准聚焦项目重点。就农村村民建房开展“微调研”,听取代表、村民的意见建议,将“优化全市村庄用地规划布局、编制‘一点一策'深挖宅基地空间、保障村民刚需建房需求、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项目的主要内容。二是健全监督工作机制。建立日常监督、集中督查、工作会商、问题及意见建议处理的项目监督机制,并对照项目的实施时间节点,细化安排监督计划,着重围绕项目进度、项目质量等方面开展监督。三是扩大监督参与范围。在市级监督小组基础上,建立了9个镇(街)监督小组,由市、镇两级人大代表组成,负责本辖区内的具体项目监督。在项目实施现场公开“代表码”,常态化收集群众关于项目推进的意见建议。
萧山区: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
杭州市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优势,多措并举助力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
深入调研专题走访,调查摸底掌握情况。前往教育、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详细了解情况。以实地暗访的形式,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开展初步调查摸底,深入学校食堂操作间等地,详细了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等情况,听取学校负责人关于食堂运营等工作汇报,现场体验饭菜质量与口感。
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全面开展暗访督查。广泛开展代表活动,重点围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营养餐、食品浪费等方面,在全区范围内以明察暗访、实地调研、听取意见、体验式陪餐等多种形式开展监督活动,在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了解情况、排查问题、听取建议。截至目前,累计共走访60余家学校、单位。
线上线下广泛征集,分类研究梳理交办。收集统计、梳理分析中小学校园餐工作监督活动相关情况、问题建议。依托“民声e”数字应用系统等平台,线上实时征集代表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共收集意见建议73条,归纳梳理出体制机制标准、员工管理待遇、科学营养配餐、改善就餐环境、加强宣传教育等5大类建议,交区政府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处理,并进行闭环跟踪监督。
海曙区:聚焦民生“关键小事”
宁波市海曙区人大常委会以问题发现、处置 闭环、服务长效为关键,切实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三访三问”织密民生诉求感知网。创新建立 人大代表“走访问需、接访问情、回访问计”的“三访三问”机制,推动代表常态化“沉”入网格。通过 代表挂钩固定网格、线上网格群互动、联络站码与 代表码“扫码连心”等多元渠道,全方位、全天候收集群众建议,关注公共车位紧张等民生关键小事,让民生需求从“模糊感知”变为“精准画像”。
“三措并举”构建问题化解责任链。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构建“网格化走访发现问题一清单化交办压实责任一数字化赋能提质增效”的全流程问题解决机制。依托“海议督”区级平台、“智汇民情”街道应用场景等数字化平台,将民生关键小事转化为可跟踪、可督办的“任务清单”,推动问题从收集到处置快速流转。
“三级联动”提升全域服务质效。通过“网格收集一分类筛选一分级交办”的机制,推动民生关键小事治理向纵深延伸,围绕全区大事、民生实事、关键小事持续监督助力,村(社)聚焦“微需求”,镇(街)统筹“小项目”,区级攻坚“大难题”,对无法即时解决的问题通过提出闭会期间建议方式持续跟踪。2025年以来,推动集士港镇“爱心早餐”项目启动等20余件民生“关键小事”落地见效。
鄞州区:精准发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宁波市鄞州区人大常委会精准对接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作出一系列决定力促优环境。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先后作出加强司法保障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等4项决定。深耕决定实施监督“后半篇文章”,制定涵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13项办法的制度体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jrd20250733.pd原版全文
打好监督“组合拳”力促严执法。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等作为“l+ 25”法治政府监督的重点内容,打好“专题审议+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跟踪问效”监督“组合拳”,推进《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创新开展《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和《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执行情况“100+N -M”量化评价,助力解决重复性执法扰企、不规范执法困企等23个堵点问题,推动执法投诉率下降1O%,民营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
发动代表“齐上阵”力促稳发展。开展“四助强担当双岗建新功”代表主题活动,发出“两去两回”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号召全区1150名人大代表深入企业争当政策宣传员、发展观察员、履职监督员。创新建立高端新材料等8个产业(行业)代表小组,发挥东部新城“百亿商圈”等联系代表龙头示范作用,围绕民营企业发展痛点与关切,共话发展、联动解难。
上虞区:多维发力助推高水平法治建设
绍兴市上虞区人大常委会紧扣“法治上虞”目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聚焦监督问效,夯实法治政府建设根基。靶向监督重点领域,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聚焦推动跨部门、跨领域检查事项整合等关键领域提出审议意见,形成整改清单并跟踪督办落实。将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列入常委会年度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指导。针对群众关切的法律法规,开展执法调研与专项检查。
创新履职载体,拓宽法治实践参与渠道。创新制定关于推动“三官一师一员”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走访联系人大代表实施方案,整合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调解员专业力量,点对点联系全区“1+22 +72”个代表联络站,每两月进站开展活动。深化互动式监督形式,通过“局长·代表面对面”等机制,促进司法机关与代表、群众的沟通交流。
深化法治宣教,厚植全民守法社会土壤。联动乡镇人大开展专题培训20余场,组织代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夯实代表法治素养。结合区代表联络总站年度计划,在总站举办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等法律讲座,强化代表学法用法意识。创新普法形式,联合团区委、学校,组织青年、学生、创客走进宪法公园、区代表联络总站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开展活动。
武义县:深化三项机制拓宽民意渠道
金华市武义县人大常委会拓宽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渠道,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亮码入网察民情。建立代表“一码双到”机制,按照“就近、便利”原则,四级人大代表到代表联络站、到选区所属网格,亮身份、亮代表码,联系群众、参与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四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码收集建议2万余条;主动“进网人格”参与城市更新、助企服务等中心工作1000余人次。
夜话民生汇民智。深化推广代表“夜话民生”主题活动,利用夜晚外来务工人员空闲时间,邀请镇相关科室、村(社区)干部,以零距离沟通、一站式服务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同时,组织新老居民围坐唠嗑,收集群众建议,助力更多新居民“安居乐业”。2025年以来,全县开展夜话民生18场次,146名代表助推解决小区供水等民生问题183件,28条群众意见转化为大会建议。
流动会诊解民忧。在每月集市或夜市上设立流动代表联络站,以“摆摊”形式作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阵地,并按照“征集汇总一登记受理一分类交办一跟踪督办一答复反馈”闭环办理机制,做到事事有跟进、件件有回音。比如,茭道镇人大将群众反映的自来水水质问题作为镇民牛实事项日,连续3年监督推动水厂项目建设,顺利解决镇域供水量和水质问题。
椒江区白云街道:打造“民意·圆”议事会
近年来,为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台州市椒江区人大常委会白云街道工委创新打造“民意·圆”议事会,丰富形式载体,探索多元共治路径,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线上平台实现“指尖议事”。依托“椒江人大代表履职评价系统”,构建“联商汇”线上一体化平台,实现提议、响应、进度查询全流程线上闭环。常态化开展“局长(主任)有约”活动,推动部门领导进站与群众“云端对话”,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通过代表个人码和代表联络站码广泛收集民情民意,2024年累计收集群众诉求559条,处理率达100%。
线下平台凝聚“圆桌力量”。在线下,升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民意·圆”议事厅,固定每周二为接待日,创新采用“值班+议事+视察+调研”组合式履职模式,全方位覆盖教育、法治、民生等重点领域。活动开展以来共邀请市、区人大代表“值班”38次,开展议事活动71场、视察活动24次、调研活动30次,助力解决小井社区老年大学学习场所、云健社区篮球场开放等多项难题。
现场办公破解“疑难杂症”。推动“圆桌议事”与“现场办公”深度融合,以“商、看、定”三步工作法,推动问题解决,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截至目前,共开展现场议事活动45场,助推解决凤翔府前路面雨水倒灌等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jrd2025073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