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发展良策 聚奋进伟力
作者: 余军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浙江代表团共提出议案11件,建议、批评和意见520件(含代表团建议8件)。
代表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全局性、根本性、趋势性问题,努力提出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议案建议,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力量。
以浙江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支持义乌市开展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案由: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有利于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义乌市场指示精神,更好发挥义乌市场服务全国中小微企业、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独特优势,持续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面向海内外中小微企业的体制机制供给,吸引全球中小微企业共同通过义乌市场参与双循环,为加快探索贸易强国建设新路径贡献力量。
建议:一是以超常规的力度支持浙江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研究在义乌实施综合授权改革的可行性,创新改革报批方式、推进形式,更好发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田”作用,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经验。二是在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义乌管辖的常住人口数量,立足打造国际交流窗口,在能级提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权限下放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赋予义乌更大的改革空间,更好地激发地方的改革积极性,为服务广大中小微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韧性提供坚实保障。
以浙江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支持浙江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
案由: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多次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意义和前景作出重要论述。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目前,我省相关工作仍存在自主可控存风险、算力资源紧缺、工业数据基础薄弱、大模型落地应用难等问题。
建议:一是支持浙江大型科技企业牵头打造自主可控开源社区,构建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发展生态,在降低技术研发和应用门槛的同时,防止极端情形下开源层面“卡脖子”。二是支持浙江打造长三角区域新型算力高地,大力发展公共云算力服务模式。三是建设全国一体化智能化工业大数据中心,支持浙江探索打造工业数据底座。四是大力培育工业领域垂直大模型,支持浙江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韩其芳代表:完善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案由: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然而,民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如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造成客户对新产品的认知不够、存在各种隐性壁垒等问题;推广运用渠道还不够畅通,缺乏专业化中介服务和高效市场,客户决策者大多存有“用了怕出事”的保守思想。这些都制约了民营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建议: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建立科技成果供给和需求清单定期发布机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风险投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二是支持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从国家层面加快科技型民营企业的信用或资质评价体系建设,持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在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广泛采纳民营企业的意见。三是提供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保障,制定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采购、融资支持等在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有效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成果研制转化。四是加大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等支持力度。五是加快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服务平台。
吴海平等6名代表: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案由:“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的重大政治任务。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浙江省市县乡四级以《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和改革综合评价体系为引领,整体推进执法体制机制变革重塑,全面推动条块从散到融、治理从堵到疏、服务从有到优,实现了全域法治水平、治理能力和营商环境同步提升,有效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
建议:一是注重统筹协调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尽快明确综合行政执法主管部门,更好调动县级政府部门和执法派出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机制效能。要重视发挥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对基层治理的促进作用,加大向基层放权的力度,进一步厘清县乡权责边界,科学配置部门间、县乡间的执法监管资源,在打破条条、条块行政壁垒的同时加强执法协同。三是注重高效协同深化综合监管。着眼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全覆盖的整体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
黄文秀等30名代表:重视发挥古中医名师在卓越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案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师承教育是培养卓越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关于中医师承教育改革部署,浙江中医药大学将中医传统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有机融合,全面推行中医师承教育改革,积极打造师承教育浙江模式。当前,师承班还存在一些政策制约问题,如现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师承班学习内容不匹配,古中医卓越人才缺乏长学制培养机制,临床教学环节影响师承效果等。
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相关制度,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留小忠师承实验班作为试点,探索中医师承教育新模式,设立古中医人才培养特区,最大限度发挥古中医名师在卓越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一是增设古中医传承方向执业医师考试类型,面向师承班学生出台古中医传承方向的执业医师考试办法,优化实践技能和综合笔试模块构成。二是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师承班学生本科阶段课程设置,整合优化现代医学课程模块,允许以师承实践环节替代毕业实习环节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环节。设立推免生招生专项指标,开设师承硕士班,优化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三是进一步挖掘古中医名师在师承教育中的作用,优化古中医名师执业证书认定和职称评审体系,让更多的古中医名师投入师承教育。
叶新华代表:多措并举提高青年人就业率
案由: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国青年人就业率有不断下降趋势,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考研热”“考公热”已成社会现象,以“考”为名在家啃老的不在少数。与此同时,我国量大面广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企业,很难招到并留住青年大学生,大多数制造业工厂一线员工青黄不接、老龄化严重,持续经营、转型发展面临人力资源难以为继的困境。
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调整办学目标、方向与思路,在办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同时,把更多大学改制为聚焦科技创新、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能型大学,尤其是重点产业链的技能型大学。二是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技工光荣、劳动光荣的氛围,引导青年人主动投身生产一线建功立业,在为企业、国家、社会做出实实在在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出台相应政策,提高青年技工的待遇及足够的职业上升空间,提高一线技工的工资待遇,让青年技工招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真正成为中国制造的脊梁。
汪玉成代表:鼓励支持办好“村晚”
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点赞“‘村晚’活力四射”。每年春节,全国各地一些有条件的建制村都在举办一场或多场由本村农民演、本村农民看、本村农民赞的“村晚”,由于是农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演的是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这种“简单快乐”所体现出来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乡亲们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自觉追求,这种“本色表演”,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诠释。从这个视角看,“村晚”是一扇观察中国乡村风貌的窗口。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引导指导力度,相关部门要加大鼓励支持力度,大做“村晚”文章,把“村晚”金名片擦得更亮,让孕育于乡野、植根于乡村,承载乡愁、激发年味,展示乡村风貌、传承文化之美的“村晚”,通过浙江的引领,国家有关部门的助推,成为中华大地上更加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一是强化政府引导,出台激励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形成常态化开展“村晚”的机制。二是激活村民主导,挖掘民间潜力,让“村晚”的舞台真正热起来、火起来、潮起来,发现一批有热情、有才艺的民间艺人,鼓励他们走上“村晚”舞台,塑造出能打动村民的好节目。三是深化市场驱动,形成良性循环,用“村晚”助推乡村旅游,持续放大文旅产业溢出效应,放大IP价值,吸引城里客人到村里过大年,让“村晚”在提高农民收入、弘扬乡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