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助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作者: 沈亦乐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城市兴。省委“新春第一会”指出,要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在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青年是推动杭州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关于青年发展的战略部署,今年4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决定》,推动杭州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杭州更有为。
彰显城市青年元素
2022年,杭州获批成为全国首批45个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市委、市政府出台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要坚持系统观念,将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决定进一步指出,要将青年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体现青年元素,探索青年发展型社区、街区、园区等基本单元建设,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青年宜居宜业地。
“加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首要的是提升城市文化对青年的吸引力。要推出杭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口号和标识,让‘青年发展新天堂’成为‘杭州品牌’,推动青年喜闻乐见的多元化新业态新场景成为‘杭州印记’,打造青年网络新媒体产品展播平台,讲好‘杭州故事’,提升青年对杭州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工委负责人说。
助力青年圆梦杭州
杭州着力打造青年发展之城、向往之地,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惠青”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进基层代表联络站听取对决定草案的修改意见时,不少代表提出,杭州市出台了“春雨计划”“青荷计划”“青荷驿站”等,在就业创业、住房保障、生活品质等方面推出优惠举措,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年轻人得实惠。决定指出,要发挥青年友好政策集成效应,用“真金白银”展现城市对青年的“真情实意”。
杭州着力深化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今年3月,市人大社会委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召开座谈会,听取对决定草案的修改意见时,杭州轻工技师学院教师、市人大代表李聪华提出,“要吸引高层次青年人才落户杭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用”“体现对农创客的支持”。对此,决定作了规定,实施“西湖明珠工程”,吸引海内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来杭发展;办好“振兴杯”大赛,培养引进青年技能人才;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加大对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培养。
就业、教育、住房、婚恋……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都是在一座城市生存发展的最基本需求。决定提出,要健全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落实“青年安居”工程,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优化青年婚恋育儿养老服务,深化青少年阳光成长行动,着力解决青年后顾之忧,全力打造青年就业创业首选地、安居乐居新样板、品质生活新标杆。
引领青年建功立业
青年发展型城市之所以突出“发展”,不仅是凸显青年自身成长发展,更是动员广大青年投身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杭州是“数字经济第一城”“互联网之都”。市人大社会委委员提出,要提升新兴产业政策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决定指出,探索科技创新领域青年人才培育机制,引领青年在数字经济、数实融合、数字贸易等赛道上建功立业,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青年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去年,3.76万名“小青荷”积极投身亚运会各项服务保障,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热情向上和开放包容。决定提出,要持续擦亮“小青荷”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品牌,为“志愿善城”金名片增添青春底色。
“杭州已跻身超大城市行列,要放大亚运会综合效应,全面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市人大社会委赴余杭区调研时,杭州良致众诚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所长、市人大代表赵爱丽建议,“要搭建平台,加强青年国际交流交往。”决定中作出规定,依托“杭州国际日”及良渚论坛、云栖大会等国际性展会,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互派交流项目,加强与国际和港澳台地区青年组织的交流合作,动员青年为后亚运时期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作出新贡献。
此外,决定还明确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推进机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各级青年组织加强统筹协调,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给予监督支持,汇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