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督联建”推动闽浙边“共富共赢”

作者: 周来方

“联督联建”推动闽浙边“共富共赢”0

闽浙边区域,涵盖福建、浙江两省的四市16个县(市),区域总人口约546.9万。泰顺县地处该区块中心地带。

自古以来,泰顺县与闽浙边区域各县(市)山水相连、习俗相近、人文相通。近年来,泰顺县人大久久为功、主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一家亲情怀、共同体发展”的理念,与闽浙边各县(市)人大就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多领域多维度展开深入合作,积极打好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协同战”“主动仗”。

谋划“紧联动”,力推实现合作“破圈共赢”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在浙全国人大代表严立淼向大会提交《关于支持闽浙边革命老区综合交通协同发展,打造交通引领共同富裕省际示范的建议》。

严立淼在调研时发现,闽浙边区域内城市与杭州、福州、温州等中心城市路程较远,90%县(市)抵达最近的设区市需1.5小时以上,70%相邻县(市)之间通达时间超1小时,缺乏大通道、大枢纽;各地交通规划不同步、项目建设不同步,断头路多,路网密度低;受限于交通制约的瓶颈和短板,闽浙边16县(市)一直是两省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

为此,他向大会提出了设立“闽浙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建议。他认为,闽浙边处于长三角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交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革命老区中较为领先,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等具有良好示范基础,具有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旦打通交通等方面的壁垒,“红土地”发展必将潜力无穷。

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7月5日,交通运输部综合有关部委意见作出的答复,明确将支持闽浙交界地区建设交通强国省际协同试点。目前,闽浙边区域交通连线成网加速推进,产业合作基础不断夯实,区域发展的辐射力、影响力、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

紧盯“大通道”,助力实现边界“破圈共融”

10余年的泰顺县人代会上,闽浙边“大通道少”“断头路多”等问题,始终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面对闽浙边群众“抱团共富”的强烈愿望,自2013年开始,“干大交通,大干交通”成了泰顺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的议题,多次组织代表开展闽浙边跨区域专题调研和协商活动。

2019年5月至6月,泰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胡荣登率队先后赴庆元县和福建省寿宁县,与两地人大机关、政府部门就加快推进闽浙边区域东西向大通道“武夷山至苍南高速公路”项目进行沟通、协商。从2019年以来,胡荣登主任还率队就温武吉铁路、S220省道、235国道、文福公路等项目,与闽浙边各县(市)进行沟通对接,参加相关跨区域交通项目协调会、座谈会23次。

通过多年努力,闽浙边交通协同发展终于结出硕果。2020年,闽浙边四市15县(市)达成共识,决定携手共推交通一体化发展。当年12月11日,第一届闽浙边区域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在泰顺召开,提出共同编制综合交通协同发展研究的设想。2021年4月,闽浙边区域综合交通协同发展秘书处成立,泰顺县担任秘书长单位,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2022年3月,闽浙两省交通运输厅签订《闽浙边省际公路规划建设暨红色共同富裕路建设合作协议》。

2023年11月21日至22日,《闽浙边区域综合交通协同发展规划研究》评审会暨第三届闽浙边区域综合交通发展大会筹备会在泰顺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云和县的加入申请,闽浙边交通合作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目前,“庆寿泰苍”高速公路已全面动工兴建,浙西南、闽北地区的出海大通道将打通;福建柘荣至泰顺等高等级公路项目已列入建设计划,泰顺县雅阳至管阳公路、S220省道仕阳至浙闽界段已开工建设,文福公路龟湖至浙闽界段计划年内动工,闽浙边区域城市路网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疏通“毛细管”,助力实现产业“破圈共兴”

随着闽浙边16县(市)的联系沟通越来越紧密,双方合作也不仅限于交通。

交溪流域位于闽浙边界,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35.75万千瓦,水能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聚焦闽浙边能源产业合作,泰顺县人大常委会多次调研交溪流域水电开发工作,抽调常委会组成人员参与指挥部专班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目前,总投资72亿元的闽浙边交溪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全面推动,其中投资6.5亿元的交溪电站项目已于2023年12月动工兴建。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也一直是闽浙边地区人大合作的重点领域,特别是“两片叶子”(栀子和茶叶)的合作不断结出硕果。

栀子,在闽浙边地区种植历史悠久,并占据全国栀子产区的“半壁江山”。几年前,泰顺县人大代表曾秋返乡创业,瞄准栀子精深加工的产业方向,创办康鸿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立全球首家以栀子花为核心成分的纯净护肤品牌——品栀。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农户种植、公司收购”的模式,推动黄栀子每斤单价从0.6元增至3元多,带动闽浙边地区3000多农户种植黄栀子近2万亩,企业每年可“消化”栀子1.5万吨,实现每户年均收益1万元左右。

浙闽两地是重要的产茶区,茶产业发展各具特色。从2020年开始,泰顺县龟湖镇、仕阳镇每年与柘荣县英山乡等乡镇联合举办闽浙名茶推介会,共推茶产业合作发展。今年3月9日至15日,胡荣登率考察组赴福建省福鼎市等地考察学习茶产业发展,推介泰顺资源禀赋、投资环境、政策优势,推动区域做大做强茶产业全产业链,推动闽浙边地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拓宽“合作路”,力推实现幸福“破圈共享”

顺应闽浙边合作大趋势,泰顺县人大于2023年4月发起成立浙闽“省际人大代表联盟”,以“紧密合作”力推结出更多共建成果。

近年来,泰顺县人大先后开展毗邻县(市)专项工作协调7次,接待毗邻县(市)人大专项视察调研11次,共同推动红色旅游路线串联、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廊桥—氡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亿联华东大峡谷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等方面工作,努力为闽浙边共赢共富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闽浙边地区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红色资源十分丰富。2023年8月4日,省道S207线下党至闽浙界公路正式通车。一条条闽浙省际连接路,将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寿宁难忘下党红色旅游景区等红色教育基地有机串联起来,闽浙边红色旅游影响力大幅提升。

目前,总投资236亿元的亿联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项目进展顺利;泰顺廊桥—氡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也于2023年3月成功创建。正处建设期的长约5公里的雅阳至管阳公路,起点就在亿联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终点位于福鼎市管阳镇,将快速连接规划中的温福高铁,闽浙边区域旅游产业“新引擎、新地标”渐成雏形。

闽浙边区域山水相依,近年来,泰顺县聚焦边界流域生态问题,与毗邻县人大多次联合开展联动视察和环保专项行动,合力破解跨区域水、空气环境治理难题,共同筑好绿色生态屏障,为项目共推、民生共享、共富共赢创造良好基础和条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