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人大+检察”共护民生
作者: 张鸿鹏 陈程
金华市武义县人大坚持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理念,与县检察院协同开展“人大+检察走进8890”活动,集聚监督资源,增强监督合力,放大监督效应。
“这是人大、检察机关联手探索听民声、解民意的新路径,也是8890民生热线让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的实践。”武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迎春说。
莲农老蓝的故事
今年,莲农老蓝不再为宣莲用水的事发愁了。
“武义宣莲”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主产于武义县南部山区柳城畲族镇,种植、加工、销售宣莲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3月初,老蓝将求助电话打进武义县社会治理中心的8890民生热线:“我们村种了很多宣莲,田里干旱缺水,水渠又破损严重,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帮助解决引水灌溉问题。”
电话另一头的人大代表认真记录下来后,这份民意诉求件马上被转到驻点检察官的案头。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同县人大代表、白洋街道下邵村党支部书记邵鲜金前往宣莲主产区,对莲田干支渠年久失修导致的淤积堵塞、破损垮塌等问题进行现场调查,并于2023年3月下旬向农业主管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管护修复工作。
农业主管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先行对淤堵问题突出的渠段进行应急疏通,而后编制整体修复设计方案,对700余亩莲田开展水利设施治理,维修或新建渠道共计9244米,直接受益农户达2000余户。
经过一年的修缮,今年3月20日,当邵鲜金和检察官再次来到莲田时,发现整修工程基本完工,原先淤堵严重的灌溉干支渠均已疏通,农田的水文、土壤及植被状态明显改善。
莲农老蓝的故事,是武义县人大、县检察院共同走进“8890”守护民生的一个缩影。
从民情诉求中发现监督线索
2023年2月初,武义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在与武义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联系工作时了解到,该县人大常委会在每月10日会安排6名县人大代表进驻县社会治理中心接听8890民生热线群众来电,同时召开民情专题分析会,梳理确定部分重点民生诉求件,由人大代表跟踪督办。县里民生热线一年能接到近20万通群众来电,很多涉及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其中肯定有不少社会公共利益严重受损的线索!
随即,武义县检察院与该县人大协同开展“人大+检察走进8890”活动。一年来,该院检察干警走进社会治理中心13次,从民生热线特别是人大代表重点督办件中获取公益诉讼监督线索25条,成案20件。
自活动开展以来,武义县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吕昌已经主办了公共道路安全、环境卫生整治等多起从民生热线转化来的公益诉讼案件。他说,“走进8890”活动融合人大监督、检察监督和群众监督,既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也让检察官多了一个了解群众诉求的平台,可以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做实事。
2023年10月10日,家住武义县履坦镇的一位村民通过民生热线向代表反映,村里广场的健身器材老化严重,不仅影响使用,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已经出现老人、小孩受伤的情况。
经过人大代表、检察官和社会治理中心工作人员的集体讨论,这件看似普通的诉求件被确定为重点督办件。吕昌带领着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官与村民取得联系,和人大代表一起到现场实地查看,发现很多器材锈迹斑斑,已超过安全使用年限,还存在重要的固定零部件缺失,未规范设置产品标志、安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5大类问题。
公共健身器材的“健康”与否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全。检察官们又跑遍周边几个使用人数较多的农村户外健身场所,发现另外8处也存在同类突出隐患,违反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有关规定。2023年11月,武义县检察院就健身器材管护问题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检察建议发出后,主管部门立即开展覆盖全县的专项整治,组织全面排查健身器材维护状况,对破损锈蚀严重和“超期服役”的体育器材立即进行更换,并拟定了重新建设投放计划。对没有相关标志标识的设施及时办理“身份证”,依照国家规范完善使用方法、警示标识等,确保农村居民安心健身。
“将民生热线反映的公益问题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进行办理,是助推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我们将继续借助这一有效方式,扩展到检护民生的方方面面,让‘8890’更灵!”武义县检察院检察长曹九利表示。
增强人大监督刚性
“检察机关参与‘走进8890’活动之后,将公益损害突出的诉求件进行案件化办理,开展专业化调查核实工作,并转化为检察建议,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这项工作的监督刚性,特别是在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上成效明显。”武义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
“一厂多租”作为工业区的一种特有经营模式,容易出现管理混乱、人员混杂、设施不全等问题,极易引发火灾等安全生产事故。其整治行动也存在问题“死灰复燃”,陷入“反复治”“治反复”的怪圈。
有群众关注到,周边工业园区“一厂多租”现象存在较多消防安全隐患,遂通过民生热线反映这一问题。武义县人大代表、泉溪镇江山村党支部书记徐新刚在与县检察院进行会商研判后,认为此类问题带有普遍性,亟需推动整治。县检察院向相关部门调取工矿企业工商登记信息、厂房火灾危险性类别信息等3万余条数据后,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模型以企业注册地址含“公司内”或“厂内”为关键词筛选出“一厂多租”企业名单,再根据经营范围,比对出从事可燃易燃物质生产经营活动的类案问题线索。
之后,人大代表和检察官一起选取两处问题线索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进行实地走访,现场查实15家企业存在违规改变厂房使用功能和性质的行为,并发现这些企业还存在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备未达标、违规用电等安全隐患80余处。随后,武义县检察院向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进一步加强“一厂多租”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收到检察建议后,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一厂多租”企业安全隐患问题开展多轮“拉网式”重点排查,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发现并整改“一厂多租”企业隐患5613个,采取“一企一档”整改销号举措,有效清除了问题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