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共答 亮点纷呈

作者: 郑丽芳 徐继扬 薛俊一 金业 张誉春 吴理信 叶志龙

同题共答 亮点纷呈0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近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的决策部署,全省各级人大统筹谋划、健全机制、探索创新,推动我省代表工作走深走实,涌现出了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生动实践,以代表工作新成效推动浙江人大工作迈出新步伐、谱写新篇章。

临平:“三式融合”释放履职新效能

“真是太感谢了!真没想到,就扫了个码,这么快就帮我爱人找到了工作。”2023年8月的一天,杭州市临平区人大代表、东湖街道海珀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蒋建伟收到了业主陈先生送来的一面锦旗。3个月前,陈先生爱人通过扫社区张贴的“代表码”,向蒋建伟反映其有育儿经验,希望能获得一份工作的诉求。

蒋建伟第一时间联系并实地走访了解,发现许多家庭主妇同样拥有育儿经验,但受限于信息渠道狭窄,无法及时获取就业信息。为此,蒋建伟向人大街道工委提出了《关于利用“东湖就业共富平台”为待业妇女提供定向人力资源信息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快速落实。

近年来,临平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推进代表联络站“三式融合”,即构筑立体式阵地、健全清单式机制、构建闭环式体系,不断提高代表工作能力,提升代表履职实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临平全区410余名四级人大代表都已编号赋码,“有事码上说”“码上解民忧”成为履职常态。这得益于区人大常委会构建的“区级联络站+联络中心站+基层站点”全域覆盖三级架构和“数智联络总站+特色应用场景+云上履职载体”一云统揽“数智大脑”相融合的立体式阵地。

在临平,国家机关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依托“代表问政清单”,一线“把脉、问诊、开方”变得精准聚焦,代表们现场问政、监督、献策也变得务实高效。同时,区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业务下沉清单”“协商议事清单”,推动人大核心业务和“一府一委两院”重要事项下沉,不断丰富“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实践。

此外,临平区人大常委会构建前端蓄力,多维度汇集民意;中端发力,全过程监督办理;末端借力,全覆盖跟踪问效的“三端发力”闭环体系,不断提升代表履职质效。如在人大街道工委的全程助力下,乔司街道朝阳村文化礼堂、村卫生服务中心站于2024年春节正式建成使用,成为周边老人们的“暖心家园”。

“联络站是代表履职的主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数智平台、问政清单、闭环体系都成为赋能联络站的‘利器’,真正让群众和代表实现双向奔赴。”临平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说。

鄞州:构建代表工作“1433”体系

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人大常委会立足“代表机关”定位,构建“一项决定、四大行动、三项支撑、三张清单”的“1433”工作体系,不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双岗建功、发挥作用。

2024年3月,鄞州区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从旗帜鲜明讲政治、围绕中心促发展、履职尽责善作为、自我提升强本领等四方面着手,着力实现政治能力、调查研究、沟通表达、岗位建功、开拓创新等五方面能力提升,确保代表履职动有目标、行有方向。

同步制定代表工作能力提升方案。在总结代表履职“常联系、会联议、善联动、能联手、再联络、讲联贯”的“六联工作法”基础上,明确代表“综合素质能力、服务选民质量、督政议事实效、规范管理水平”等四大强化行动及12项具体任务,针对性推进决定落地落实。部署开展“聚代表之力,助首善先行”主题活动和“提能赋能优能”专项行动。

此外,从阵地、制度、活动三方面着手,为代表工作能力提升提供坚实支撑。紧扣“建、管、用”,将联络站(点)触角延伸至商务楼宇、企业园区等,打造经开区代表联络站等5家特色联络站(T)和74家代表联络点(N),形成“1+25+T+N”平台布局,并叠加财经议事站等功能站,推动平台覆盖“全域化”与功能“实效化”转变。紧盯“日、周、月”,推出“接待日”(每月10日代表进站接待选民)、“履职周”(每季最后一周代表集中联系走访选民)、“督办月”(每年9月开展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督办月),引导代表主动下沉、靠前履职。紧抓“研、督、促”,深化“团组”建设,按照“每季一专题、每组一重点”组织开展代表中心组、各小组和专业小组视察调研和联组活动,切实提高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实效。

依托履职建模、画像、评议“三张清单”,构建科学规范的代表履职机制。围绕“学行议督绩”五大重点,创新构建代表履职模型,实现代表履职全过程规范、全类别定标。制定《代表履职登记及量化评价办法》,设置5大类30小项量化评价标准,实现履职即时录入、档案即时生成、积分自动更新,年终形成代表履职活力指数清单。深化落实“日常+年终”述职和选民监督评价机制,对照述职报告、年初六联为民清单、年终履职活力指数清单,由选民进行评价并形成代表履职满意度清单,建立“履职评价—提醒约谈—结果运用”工作闭环,持续推进代表全生命周期履职服务管理。

嘉善:打造“嘉事善督”工作品牌

近年来,嘉善县人大常委会从“代表课堂”“代表团组”“代表论坛”“代表有约”“代表联督”五个维度入手,体系化、集成化打造“嘉事善督”工作品牌,着力提升代表参与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提升代表综合素质是推动代表依法参与监督的先决条件。自2019年以来,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为阵地,全面推广“代表课堂”活动模式,每季度通过“专家学者进站说、模范代表上台讲、对标先进外出学”的形式,推动各级人大代表学法律、懂政策、会监督,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今年,将继续为代表送上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治解读、案例分析课程,构建代表“督前学法、督中用法、督后守法”的新形态。

“内行人”督“专业事”是提升代表参与监督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证。2022年以来,在原代表联络站、联络室体系下,增设代表专业服务点6个,指导推动医疗、“三农”、人社等专业领域各级代表跨选区组建“代表专业服务团组”6个。

提升代表参与监督工作的质量,必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2023年,常委会以“田家英和合调查”为榜样,向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发出《重温和合调查 大兴人大调研之风》倡议书,构建“代表调研、论坛谏言、政府领办、人大督办”的监督成果转化机制。其中,《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调研与建议》转化为常委会重大决定事项。

人大机关作为代表机关,必须为代表参与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综合提升代表议案建议、人代会审议意见、代表视察建议等办理落实率,自2022年起,嘉善县人大常委会逐步深化“代表有约”活动形式。由县级人大牵头、基层人大辅助、各级代表参与,定期赴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约见部门“一把手”,通过现场视察、座谈交流等方式监督问效,推动职能部门落实代表各类意见建议,形成监督闭环。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是人大监督工作面临的新任务,也是代表参与监督的新路径。2022年以来,嘉善县人大常委会逐步探索建立人大监督与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等贯通协调模式。以此为依托,全县共有3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担任特约巡察员、特约监察员和“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初步架构了“代表联督”融合式监督路径,推动古桥保护、汽车充电桩增设、燃气安全检查等一批群众身边事得到有效解决。

柯桥:“提、办、督”一体推进建议办理工作

绍兴市柯桥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提、办、督”一体化推进,不断完善机制、规范程序、细化管理,推动代表建议工作高质量发展。

注重日常积累,确保建议提出接地气、有依据。代表建议办理高质量,首先源于代表建议提出的高质量。一方面,常态化组织开展代表履职培训,以视察、调研和列席会议等方式提高代表知政参政水平,提升代表建议提出能力。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助力三个“一号工程”“领导干部人大代表带头进选区”“局长·代表面对面”“代表问诊议事”等活动,将代表主题活动收集到的意见作为代表建议的“源头活水”。如区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抢抓中欧班列运行契机,提升外贸水平的建议》,就源于深入开展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代表主题活动。

注重流程再造,确保建议办理有制度、能闭环。制定完善建议办理相关制度,重点是把握“三关”。聚焦“办前关”,每年人代会闭幕后,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联合区府办认真审阅代表建议内容,厘清代表真实意图,提出承办单位拟办意见,开展两次预交办,让拟承办单位提前知晓建议内容,确保建议所涉内容与承办单位办理职责对口。把好“办中关”,要求承办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责任机制,做到办前、办中、办后与领衔代表必须作三次沟通联系,并增强与会办单位协同,适时邀请代表参与现场办理。同时,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区委对部门(单位)的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视“办后关”,将建议根据答复内容分为3大类7小类,在每年底和届末之年集中组织开展“回头看”。

注重问题导向,确保建议督办有力度、见实效。办好代表建议,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每年确定10件重点督办建议,由区政府和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牵头领办、督办,并以代表视察活动、集中面商会、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审议等形式,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实,实现代表满意、群众受益。

常山:“代表集中活动日”成效显著

2023年12月,常山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常山县人大代表集中活动日”的决定,并配套下发了相关通知,将每月20日定为代表集中履职活动日,每周二上午为代表接待日。代表工委进驻县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并安排1名代表每日坐班。

每月20日,常山县的“代表集中活动日”雷打不动举行。从2023年12月实施以来,活动覆盖了全县14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33个村(社)和3个企业代表联络点,900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双岗履职,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议400余件,现场解决100余件,转交部门推动办理的230余件。

今年4月,以全县域开展的“代表集中活动日”为契机,常山县人大常委会在新成立的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点,驻点代表由7名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组成,包含企业主、专业律师等,为“专业代表”提供“专业平台”,通过“专业力量”收集、破解“专业问题”,最终让代表发挥“专业优势”。

“姚律师,今天和对方清理了账目,本周工程款就能结清!”2024年5月6日,“五一”假期结束一上班,在常投资办企业的李庆民就向衢州市人大代表、律师姚星报喜了,电话那头是止不住的开心。

“有事找代表,靠谱!”李庆民说,自己一个外地人到常山投资办企业,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寻求帮助。看到了人大代表联络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咨询了代表,没想到不仅获得专业的法律咨询,还得到了代表的跟踪协助,指导企业梳理账目,解决困扰已久的工程款结算烦恼。

“为了提升代表闭会期间履职质效,我县创新设立‘代表集中活动日’,明确了制度、内容、节点、目标,有效推动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系统化、履职常态化、学习专业化,让‘U见代表’成为新常态,真正推动了代表在履职岗位和本职岗位上双岗建功、争先示范。”常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翁旭东表示,下一步将做深做优此项活动,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当家作主真实地、具体地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莲都:以高质量党建统领代表团组建设

人大代表是“三支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发挥是人大工作的活力源泉、关键所在。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高质量党建统领代表团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履职业务同向聚合,凝聚了党员代表“活力核”,激发了代表履职“效能芯”,充分发挥了代表主体作用。

打造党建品牌。围绕中心大局,推动党建工作和代表履职深度融合,出台打造“红耀人大·众行先锋”党建品牌工作实施方案,以“政治领航、进站联心、献智献策、督事惠民、志愿奉献”五大行动为抓手,打造莲都特色党建工作品牌,着力提升代表政治素质,扩大品牌效应。

强化示范引领。扎实开展“先锋代表”选树活动,共选出“政治先锋、学习先锋、履职先锋、服务先锋、活动先锋”44人。制定党员代表行为规范,让广大代表在立足岗位、依法履行代表职能中“学有榜样、干有目标”,形成了代表队伍示范“头雁”效应。

加强能力建设。建成莲都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代表学习交流、履职成果展示的中枢。定期在联络站召开“人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先锋代表开展专题辅导,提升代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区、乡两级代表培训实现全覆盖,代表服务发展、助力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莲都区人大系统党建工作的做法,获得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的点赞肯定,在省人大纪念“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在党建引领下,代表工作活力迸发。借力数智平台,建立“代表钉钉”五钉法监督机制,搭建“有事代表钉”工作平台,推行人大监督“阳光票决制”,锻造代表督事“莲都版”。推进双岗建功,打造“向人民承诺”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主题活动60余场,制定工作清单70余项,挖掘提炼代表风采和履职故事30余篇。围绕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向全体代表发出倡议书,选聘优化营商环境“体验官”,邀请代表参与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相关案例被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发推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