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探索特色联络站建设

作者: 孙炼栋

杭州:探索特色联络站建设0

在深入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体系化建设过程中,杭州市各级人大积极落实省人大关于“四建设两提高”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融合本地特色、优化站点布局,因地制宜持续推进代表联络站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打造了一批特色化、专业化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断激发“小站点”的“大能量”,推动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钱塘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五四”青年节前夕,杭州市首个设立在大学城的人大代表联络站——钱塘大学城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式投入使用。当天,联络站给14位青年议事团成员颁发了证书,并同步发布了“青年有话说”等联络站年度活动计划。

“钱塘区有14所高校、25万师生,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2.5岁,青年群体集聚、双创活力十足,是名副其实的人才城、科学城和青年之城。”钱塘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钱塘大学城人大代表联络站将成为代表联系青年的好桥梁、青年参与人大工作的好平台。

“我们企业聚焦新型农业领域,创办的初衷是想让高品质的蔬菜产品价格更亲民,但目前在创业资金、技术转化等方面都遇到了困难。”在联络站启用当天举行的首期“青年·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上,余点等5名来自钱塘区内高校的大学生代表第一次走进代表联络站,与部分驻站代表、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青年创新创业”面对面展开交流。

区校联培、市场推广、政策扶持,青年代表们的关注点各有不同,部门负责人现场一一予以解答。“‘青年有话说’面对面活动让我们可以大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广阔舞台。”青年议事团成员、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学生泮昊桢颇有感触。

除了在联络站内举行主题突出、主体丰富的“青年有话说”面对面活动,钱塘区人大常委会还将以联络站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实践活动,比如组织观摩“19点议事会”等基层协商民主,旁听区人大常委会会议,让大学生零距离接触、沉浸式体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

“我们的活动计划已张贴在墙上,每月都将围绕就业创业、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大工作公开、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为青年与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部门负责人间搭建沟通平台。”人大白杨街道工委主任、钱塘大学城代表联络站站长徐旭升表示。

在联络站的墙上,除了活动计划,还张贴了21名驻站代表的照片、联系电话,每个代表照片下方都有一个“代表码”,方便大学生们随时扫码反映问题。

“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人大工作还比较陌生,联络站的启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增设,更是青年群众了解中国式民主的一扇窗户,是打通人大代表联系大学生的最后一公里。”作为驻站代表,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校长谢鑫认为,联络站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联系好、服务好青年大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钱塘大学城内还聚集着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留学生。未来,联络站也将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各项活动,让外国留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式民主的生动实践,成为宣传人大制度、中国式民主的一个国际化窗口。

良渚街道: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有事找代表,服务在身边。”这是良渚街道勾庄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真实写照。

这家于2023年9月正式启用的代表联络站,位于余杭区良渚街道星运鲲鹏产业园内,设有展示区、议事厅等功能区,每周四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有11位代表常驻。“之所以在产业园里建设联络站,主要还是为了方便企业负责人随时进站反映问题,及时帮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人大良渚街道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园区内入驻了122家优质企业,联络站就近服务企业,着力打通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希望可以加大人才引荐及培育力度,为我们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

“我们对于高层次人才认定还有点不熟悉,希望可以有专门的培训活动,为大家答疑解惑。”

在代表联络站,余杭区人大代表、杭州星运数字科技集团董事长胡思新正和企业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倾听企业心声,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活动现场,一位企业负责人提道:“现在良渚街道道路规划已经做得很好,但有些次路、支路还有提升空间,在车辆管理方面也有所欠缺,这可能会影响一些优质企业落户余杭。”

收到意见之后,联络站立即组织代表开展实地走访,向余杭区人大常委会良渚街道工委提出了《关于打通城郊接合部与主城区的道路及环境整治的建议》。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就打通城郊接合部与主城区的次路、支路问题与代表进行沟通,目前相关道路建设和环境整治已进入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今年,联络站还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多次联合亲企办等部门开展进站活动,主动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产业发展、人才引育等方面的政策解读和上门走访服务,建立起一条企业与政府之间常态化沟通的绿色通道。

截至目前,勾庄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已举办了24次选民接待活动,2次议事活动,收到线上线下500余条建议,办结率达99%。“以前我们需要去找不同单位反映问题,现在联络站和人大代表就在我们身边,问题解决得更快了。”星运鲲鹏产业园的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余杭街道:唱响乡村共富曲

“这里离未来科技城车程十几分钟,那里数字经济发展热火朝天,我们这里也不能是一片寂静的田野。”在余杭区余杭街道,既有人工智能小镇等勇立新经济潮头的科创平台,也有城北片8个村落稻田阡陌、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在杭州市人大代表、余杭街道永安村党委书记张水宝看来,无论是科技蓝海还是绿色田野,都充满着希望与未来。

诞生在这片田间地头的“禹上稻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全力助推“千万工程”,唱响乡村振兴曲、共同富裕调,推动“传统原野”向“共富沃土”转变。

该联络站启用后,具备经营管理专长的13名人大代表、9名居民议事会成员集聚到联络站,发挥各自优势,搭建平台、躬身入局,为8个村抱团发展献策献力。其间,涌现出“草垛议事”“圆桌畅聊”“稻乡沙龙”等一批议事品牌活动。代表们在联络站开门听民声外,还把讨论桌搬到了稻田间、草垛上,主动走进农户家中,广泛收集各类意见建议。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针对“怎样通过软硬件提升吸引游客留下来”“如何更好地发动农民融入农文旅建设中来”等村庄发展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代表们提出了打造“乡村造梦师”培养计划等建议,助推余杭街道出台“稻香聚才十条”。后来,驻站代表还加入“考官”行列,经过层层选拔,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1人,乡村造梦师8人,为“乡村CEO”人才智库充实力量。

为激励“乡村造梦师”在农村施展拳脚,在代表们的建议下,一场以“方向在哪里、产业怎么推”为主题的“乡村造梦师”项目评审会顺利开展,8名造梦师围绕各自所服务村的地理环境、优势特长等内容进行项目路演。几轮角逐过后,共有5名造梦师获得2000万元的项目成长资金。在人才政策的激励下,竹园红茶、共享菜园、野堤雅集等项目陆续落地,正逐渐成为“禹上稻乡”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市人大代表张水宝还向杭州市人代会提交了《关于加大我市“乡村CEO”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千万工程”再深化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