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20年接续“问水”
作者: 向健
2004年,淳安县人大启动农村饮用水保障工程建设专项视察工作,此后连续20年,将农村饮用水工作纳入年度重要监督课题。20年来,淳安县人大久久为功、接续“问水”,一届接着一届干,参与和见证了农村居民从“没水喝”到“有水喝”再到“喝好水”的巨大变化。
向民问需,以“民声”定“民生”
淳安是典型的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新安江水库建设后,移民分散在4427平方公里的深山老坞、高山陡坡上,40余万名山区群众长期处于“看得见湖,喝不着水”“守着水库没水喝”的尴尬境地。2004年以来,前后五届累计二十次人代会共收集到关于要求解决农民饮水难题的建议达132条次。
2008年,县人大将《关于对存在饮用水困难与不安全问题的村重新规划与实施的建议》确定为县长领办、人大常委会主任督办的重点建议,此后连续16年,农村饮用水相关建议均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每年年底,淳安县人大都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走访全县人大代表,征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在县人大常委会和全体代表的推动下,县政府连续20年将农村饮用水保障工程纳入民生实事工程。
监督问政,让“实事”真“实施”
县人大从饮用水水源安全入手,首次以大会决议的形式将千岛湖饮用水水源保护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2005年,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保护的决议》,同年开展了执法检查。2009年,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再次对该决议进行修订。
2003年,开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重点解决缺水困难;2010年,开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重点聚焦饮用水安全;2018年,开始农村饮用水三年达标提标行动,重点在供水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县人大并不是就单一议题简单重复监督,而是围绕农村饮用水保障工程建设、后续运维管理等各个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根据问题解决的程度,确定每年的监督内容,综合运用听取审议、视察调研、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2006年对水利水电局开展工作评议,2020年对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以人大监督之力助推实事工程建设。
县人大创新推动中心组人大代表与所在片区的农村人大代表组成民生实事监督小组,每年将农村饮用水保障工程作为县乡两级人大联动监督的重要内容,开展“一月一检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报告、年度一测评”。20年来,共有2万余人次人大代表参与监督活动,为破解难点堵点问题汇聚民智民力。
跟踪问效,推“民意”变“满意”
县人大两次组织代表对农村饮用水保障工程开展专题询问,连续6年在常委会会议上就工程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在人代会上向全体代表公告结果,有力助推工程提质增效。
在此基础上,县人大围绕视察审议后问题清单的交办、落实、公开、检验等,创设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销号及公开制度。对政府整改清单,持续开展跟踪监督;对完成整改的问题审查核实、及时予以销号,并适时进行“回头看”;对未能完成整改的,列入下一年度议题再审,直至办结销号为止,同时视情向社会公开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据统计,针对农村饮用水保障工程,县人大共出具问题清单13份,推动解决问题230余条。
在县人大20年持续监督下,淳安县累计投入资金28.3亿元用于改善农村饮用水,新建规模化水厂11座,实施9座水厂管网延伸,建成供水工程631处,供水水源641处,新建和改造管网6000多公里。目前,全县农村饮用水普及率已达99%,集中供水水质检测合格率达100%,受益农村人口39.49万人,农村饮用水安全“县级统管”长效机制获评浙江省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成为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脱贫攻坚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