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绿色低碳转型

作者: 丁忆南

法治护航绿色低碳转型0

《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于2024年9月27日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对于总结固化提升我省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改革创新成果、破除高碳发展路径依赖,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国家部署 调整双控制度

国家明确“十五五”时期即实施碳排放双控、不再实施能耗双控。为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条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双控制度转变相关内容作出规定。

在总体方向上,条例强调我省按照国家规定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在具体内容中,条例强化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规定加强区域碳排放预算管理、碳排放统计核算、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产品碳足迹管理、省域碳普惠减排交易机制等制度机制建设,为我省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打好扎实基础。此外,条例还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低碳单元建设、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绿色低碳数智系统建设等碳排放双控相关制度予以明确。

把牢转型关键 发展清洁能源

能源相关活动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条例贯通能源供给、能源消费、能源技术、能源体制,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保供稳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方面,条例规定有序推进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建设和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发挥清洁高效煤电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

在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方面,条例规定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推进深远海风电母港建设,支持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应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条例还要求统筹推进氢能制取、储存、运输、应用全链条发展,推动氢能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消费方面,条例明确探索建立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承诺消费和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强制消费机制,支持绿色电力、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条例规定按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推动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条例还要求电网企业为分布式智能电网、微电网接网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简化程序、优化服务。

统筹发展和减排 推进绿色生产

条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重点行业碳达峰为突破,推动各生产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着力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为此,条例规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同时,条例强化能源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明确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产品碳足迹。此外,为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条例规定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应用。

条例还对推进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等作出规定。

平衡消费和节约 倡导低碳生活

绿色消费是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为倡导绿色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条例围绕衣食住行用激励引导全民践行低碳生活,推动全社会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

条例鼓励将绿色理念和节约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同时,条例规定推进废旧纺织品定向回收、梯级利用和规范化处理,鼓励通过捐赠、兑换积分等方式处理闲置衣物;要求制定绿色餐饮相关地方标准,并推进实施非居民餐厨垃圾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切实反对食品浪费。此外,条例还对支持绿色家装、绿色出行、绿色产品采购,公共机构节能、限制过度包装等作出规定。

提升经验做法 强化支撑保障

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全方位全要素的支撑保障。条例深化我省在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先行做法,完善各方面要素保障。

科技创新是引领各领域持续深化绿色低碳转型的不竭动力,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为此,条例强化科技要素支撑,要求主管部门编制绿色低碳领域重大科技项目需求清单,鼓励创新主体与金融资本等合作推进关键共性绿色技术攻关。

我省在绿色金融标准制定、转型金融服务、碳账户金融、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有很多创新做法,走在全国前列。条例固化我省改革经验,规定鼓励金融机构综合运用金融资源,加大对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力度,建立符合转型需求的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绩效,推进长三角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一体建设,形成跨区域一体化绿色金融体系。

此外,条例还对培养绿色技术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完善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加大绿色低碳发展用地用海需求保障力度,健全绿色低碳转型财税政策、价格政策以及市场化机制,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引进和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作出规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