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打造“全链条”代表履职模式

作者: 岳德亮 汪小强 王嘉伟

德清:打造“全链条”代表履职模式0

近年来,德清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代表为主体、以选区为阵地,积极拓展代表履职途径,创新代表活动方式,打造“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督办民事”的“全链条”履职模式,提升代表“全过程”履职能力,拉近代表与群众之间距离,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更见实效。

代表从“橱窗”走近“群众”

“坚持便捷、精准、实效为导向,不断拓展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广度、深度、效度和温度。”2023年初,德清县人大常委会制定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人大代表联络站“码入户”工作的实施方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域推行人大代表联络站“码入户”。

“按照代表联络站分片和代表入驻联络站情况,我们因地制宜实行一户一码、一楼一码、一企一码,将人大代表联络站码张贴在村民家门口、小区单元楼、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等,实现群众有事‘家门口’扫码即可找代表。”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健表示,全县联络站“码入户”约8万户,破除了代表群众联系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工作机制的迭代探索和品牌的创新打造。

“全县1228名各级人大代表的信息二维码都在各联络站橱窗进行‘亮身份’,但如何做好‘亮身份’的后半篇文章,让代表真正从‘橱窗’走近‘群众’,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说。

德清县各级人大向群众发放操作流程公开信,让群众知晓“码入户”有什么用、怎么用,引导群众“有事找代表,开门扫一扫”,以便捷操作、贴心服务、高效运转提高“用户黏性”。同时,向各级人大代表发放倡议书,鼓励代表增强责任意识,对群众“码”上反映的问题,主动联系、倾听民意,提升群众对代表的信任度和联系的紧密度。

在全域推行“码入户”基础上,县人大坚持联动人大监督工作,融通“民生实事 代表领衔督办”机制,将码“入”到民生实事项目点位,汇集群众意见建议,实现群众“点单”倾诉心声,代表“接单”精准履职。

“一次扫码”“一纸建议”,30多年“干渠”恢复变“水道”。“建筑老化、杂草丛生、淤泥成堆……家门口的南干渠影响辖区群众生产、生活,希望能清淤疏通修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南干渠舞阳段村民应阿友扫了扫贴在家门口的二维码,向人大代表陈梦佳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随后,陈梦佳所在的代表小组带着问题赴实地走访调研。“不能让南干渠变成真正的‘干渠’!”在1月份召开的街道居民议事会上,提出关于疏通修复、引水入南干渠的建议,再次引起代表、议事员的关注。不久后,“冷落”了30多年的南干渠疏通清淤修复工程正式开始,如今清澈的溪水静谧地流过,恢复了昔日的容颜。

阵地从“固定”转向“流动”

德清县人大常委会紧盯“建”和“融”的文章,在全县共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21个,13个镇(街道)均已实现“一镇一站”甚至“一镇多站”,全面形成了覆盖全县、扎根基层的总体布局。

注重接地气、有人气。在布局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时,县人大始终坚持把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在群众聚集处、经济民生关键处,持续推进“站点”功能融合和功效拓展。比如,紧抓“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建设契机,组建“助企代表服务团”深入莫干山研究院等园区平台,创新建立德清康乾·浙工大(莫干山校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助力校地合作。

坚持因地制宜,百花齐放。乾元镇、新市镇、武康街道充分利用景区的人流量优势,把代表联络站建在公园中、古镇中,让代表联络站更有人气;阜溪街道把代表联络站融进成人技术文化学校,以“联络站+学校”的模式,进一步放大代表联络站“联”的功效;钟管镇、雷甸镇立足辖区内企业多的特点,在工业园区中设置人大代表联络点。

如今,在德清县,随着“联群网”的铺开,“站点窗岗”流动巡诊制度应需而生,通过进联络站(点)、便民服务窗、代表履职岗“坐诊”接待,扎实推动人大代表接待群众全覆盖、零距离、常态化。按照哪里需要去哪里的原则,人大代表联系接待的窗口延伸至田间、地头、车间及群众家中进行“巡诊”接待。

潘阿建,50多年前作为知识青年从杭州下放到德清,定居在新市镇宋市村。县人大代表、宋市村党支部书记张兴旺在一次联络点“流动巡诊”中,就把可以享受到的相关补助政策告知了他,前后来回跑了6趟,最终帮助潘阿建顺利拿到了补助。“让老百姓来联络站反映民意和我们主动去村里找老百姓了解需求有很大不同,后者的氛围更为轻松,更容易让群众敞开心扉。”张兴旺说。

“站点窗岗”制度实施以来,德清全县建成了联络站21个、联络点53个、联络窗105个、联络岗1228个。通过“流动巡诊”方式,代表在站、点、窗、岗上灵活开展接待、反映民意,彻底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

为提高政府部门负责人进站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质效,德清县人大积极组织开展“织密联群网 架好暖心桥”代表主题活动,在组织“固定进站”的基础上,创新实施“精准进站”模式,根据群众反映诉求和区域问题的关注度和普遍性,邀请相对应的部门负责人进站,推动问题高效解决。

今年8月以来,6场分别由县人大常委会、镇(街)人大牵头组织的“精准进站”活动相继举行。

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民生要改善,交通来开路。通过“专工委+交通代表专业小组”联合,邀请县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等负责人围绕“大交通规划建设”开展“精准进站”活动,视察道路交通建设等情况,现场解决部分交通设施增设、公交线路优化、农村公路运维等问题7个。

“高龄”电梯、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等问题,成为近年来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8月28日,县建设局、应急管理局、消防大队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走进武康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会上,人大代表提出“高龄”电梯、高层住宅消防水泵老化、电瓶车进电梯等问题,三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依次回应,并将 “高龄”电梯维修、高层住宅消防安全巡查等方面政策和机制向与会代表进行了详细阐述。此次“精准进站”共解决问题6个。

“我们将持续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方式,勤探索、多实践,织密织牢织好人大联群网,全力激发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主动性,推动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真正让人大代表‘说了不白说、干了不白干’,以代表工作新成效不负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陈健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