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有请”,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人心
作者: 郭彧杰日前,一个旨在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新品牌——“人大有请”在杭州萧山正式亮相。这一品牌的推出,标志着萧山区在推进民主进程、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何谓“人大有请”?
2024年10月17日,在萧山区城厢街道百尺溇社区,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2024年“环境提升”民生实事项目展开督查。与往常不同的是,除了部分人大代表,这次督查还通过“人大有请”邀请了该社区两位普通群众一同参与。
“外墙上的各种线路可以再整理整理,既美观也安全。”“地面车位设置要尽快落实划线,加强管理。”大家围绕社区环境提升提出一连串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不少路过的社区群众加入协商,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了相关问题,并承诺限期给出实施方案。
“相关部门能直接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并做出回应,有助于问题尽快解决,希望这样的活动能一直延续下去。”市民李先生表示。
“人大有请”,其核心就是“打开人大的大门,把群众请进来”。萧山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精心设计“来体验”“来协商”“来监督”三个板块,为群众搭建了一个亲身经历民主运行的平台。
在“来体验”板块,群众有机会走进人大各类会议现场,参观代表联络站,近距离感受人大工作的氛围和流程。这不仅让群众对人大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增强了他们对人大制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来协商”板块,群众被邀请参与到立法征询和常委会重点议题、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协商中来。他们可以在“站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与代表们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让群众的声音被更加直接地听到,也让代表们能够收集到更多的民情民意。
在“来监督”板块,群众可以参与到代表建议办理、民生实事推进、代表述职评议等人大监督工作中来。他们可以对办理过程进行监督,并对办理结果进行评价。这种监督方式不仅让群众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切实保障,也让人大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人大如何有请?
今年8月,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旁听席上,受邀的10名萧山中学学生和2名自愿报名的市民一边聚精会神聆听,一边还不时做着笔记。
“第一次旁听这样庄重严肃的会议,让我对书本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了更为具象化的理解。”萧山中学学生雷雨琦说。
据介绍,萧山区人大常委会每次开展“人大有请”活动前,都会通过“萧山人大”微信公众号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发布线上报名链接,邀请广大市民自主报名参与。同时,各镇街(开发区)人大根据活动主题,还将定向邀请企业、青年、专家等各类群体参与。这种多元邀请方式不仅丰富了参与主体的层次和多样性,也让活动更加贴近民生、贴近实际。
“我们还设计了品牌logo和动漫形象,制作了品牌发布动画短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广,吸引广大群众自主参与。”萧山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萧山人大”微信公众号和《萧山日报》上,区人大常委会还开设了相关专栏,不定期讲述“人大有请”活动中的民主故事。同时,通过新媒体矩阵的传播力量,让更多群众看到了民生关键小事得到解决的过程和结果,从而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为党委和政府工作赢得了更多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共识。
如今,萧山区各镇街(开发区)积极响应“人大有请”活动开展,共同组织人大代表、居民议事会成员、普通群众和相关部门围绕民生关键小事开展常态化协商,派生出了一批民主实践的子品牌,共同绘就民主美好图景。
例如盈丰街道的“青年咖啡议事厅”,用“一杯咖啡、一场议事”的方式,在高端人才社区立涛园社区,引导青年人才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临浦镇的“三元茶馆”,找回老底子吃评茶的习俗,代表、群众、部门负责人“同坐一张桌,同喝一壶茶”,共商社区民生问题,让“民主”的茶香芬芳四溢;义桥镇的“‘渔’你议事·半月谈”,在御景蓝湾小区的闲置空间设置议事厅,从5403户居民中寻找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人大有请何为?
“人大有请”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行动。它通过将人大行权履职的全过程向公众开放、请群众参与,丰富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将推动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得到解决,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一次“人大有请·来协商”活动中,区人大代表杨建东从选民处了解到姚家岸家园南斑马线未设置交通信号灯的问题,立即通过“民声e”提交了相关建议。不久后,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和法制司法工委便邀请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与新塘街道相关负责人来到现场踏看,与群众沟通情况。短短几个月,不仅斑马线装上红绿灯保障了行人安全,道路中间的部分隔离带也被拆除,方便了小区车辆出行。这一处理结果,赢得了社区居民的纷纷点赞。
像这样的事例在萧山区还有很多。通过“人大有请”平台,代表们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通过区人大“民声e”数字化应用,分级分类流转给相关部门办理。同时,代表还可邀请提出建议的相关群众共同监督办理过程,并对办理结果进行评价,形成了“群众点单—部门办理—共同监督—结果反馈—群众评价”的工作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