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助力,打造移民共富新样本

作者: 封三伍

人大助力,打造移民共富新样本0

多年来,泰顺县按照“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要求,持续推动下山脱贫和共富搬迁,成功探索出一条城镇化、生态化、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径。

在此过程中,泰顺县人大充分发挥代表民意、助力决策、监督实施的重要作用,为山区县域实现经济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贡献了人大力量。

听民意、助决策,让群众“搬得下”

撤并前的泰顺县峰门乡,是一个位于该县西北部的偏远小乡,曾经面临着资源贫乏、产业空白、人均耕地不足等问题。大量村民只能外出谋生,期待着能早日搬出大山。2002年,峰门乡政府决定实施下山脱贫搬迁计划,然而,这个方案在乡人大征求意见时却遭到了人大代表和村民们的反对。

“搬到乡政府所在地,对教育、医疗、交通等资源的改善都不大,这种搬迁只是从山里搬到了半山腰,并不能真正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一位人大代表在意见征求会上直言不讳。

面对这样的质疑,乡人大决定开展新一轮的调研和征求意见工作。他们组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前往县城和邻近的司前镇、百丈镇进行实地考察,综合比较地价、基础设施、产业支撑、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后,提出了将司前镇作为易地搬迁选址的建议方案。

这一建议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2003年,在经过泰顺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一镇带三乡”移民工程正式启动,以司前镇为迁入地,将人口少、发展受限的峰门、黄桥、竹里三个乡作为一个整体,有组织、分阶段地实施搬迁。

在移民工程实施过程中,泰顺县人大和相关乡镇人大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和监督推动作用,他们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持续监督、跟踪问效,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泰顺县的搬迁工作已经从最初的“一镇带三乡”下山移民工程,又经历了无区域生态移民工程、生态大搬迁工程、共富搬迁工程等多个阶段。目前,该县在县城和中心镇共建成各类搬迁集聚区59个,让来自全县384个自然村的11万多农民实现了“下山脱贫”和全面小康。

2019年,泰顺的做法被列入农业农村部“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改革的全国唯一试点。2021年,司前畲族镇作为全省唯一乡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山区县域实现经济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浙江样本。

解民忧,优民生,助群众“稳得住”

搬迁只是开始,如何让搬迁群众在新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才是关键。

2003年,正当峰门乡下山搬迁一期项目开始实施时,部分村民由于担心“搬迁后找不到出路”,一度打起了退堂鼓。面对这样的困境,泰顺县人大再次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解决搬迁群众的实际困难。

在泰顺县人大的推动下,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建房成本补贴、完善教育医疗待遇、加强就业安置服务等。

此后,县人大常委会认真审议在搬迁工程实施各个阶段的规划方案、生态搬迁机制改革方案等,并提出了系列意见建议。同时,要求县乡两级人大加强对项目公开、供地价格确定、建房规费减免、农民廉租房和养老院建设、生态搬迁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明确下山搬迁项目必须经所在地乡人代会表决通过后方能实施。

其间,泰顺县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加强对搬迁小区配套服务建设和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通过专题询问、建议督办、代表局长面对面等方式,推动影响群众安居的相关问题得到整改落实,确保搬迁群众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稳得住、过得好。

经过10多年的持续努力,泰顺县的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仅罗阳镇便吸纳了超过4万名的搬迁群众,建成了13个生态移民区和下山移民点。这些搬迁小区不仅环境优美、设施完备,还配备了邻里中心、文化中心、篮球场、老年食堂、儿童活动场所等服务设施。

聚民力,强督查,促搬迁群众“富起来”

如何让搬迁群众从稳得住向富得起转变?这是泰顺县人大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们深知,只有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才能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为此,泰顺县人大广泛汇聚民智,强化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2022年起,泰顺县人大实施了“共富大督查”三年行动,以助推共同富裕为目标,督进度、查原因、提对策,针对影响搬迁群众家门口创业就业的要素制约、项目推进、政策支撑、法治保障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36条。

2023年,县人大常委会还对接县政府共富大搬迁系统,积极搭建共富E督通数字应用场景,针对来料加工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共富工坊、搬迁群众高质量就业等事项实施在线专项监督,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搬迁群众。

截至2023年底,全县59个搬迁集聚小区,已精准布局了83家共富工坊、4个小微产业园区、137家来料加工企业、超200家特色民宿,为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同时,搬迁后荒废的老屋、山林、田园经过流转、租赁、开发,又重新“复活”发展了一批养蜂产业、特色民宿、瓜果种植等“靠山经济”,支撑着搬迁群众持续创收。

产业的兴起和就业的稳定,也让搬迁群众的收入持续提升。据统计,2023年该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2696元、26603元,是峰门乡2003年人均收入的29倍和14.7倍。

王贤珍是泰顺县荣跃箱包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她和丈夫都是附近的搬迁户。如今,她和丈夫都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不仅收入稳定,还能方便照顾老人孩子。“以前住在山上时,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如今在家门口做事,收入大大增加,我感到很满意。”王贤珍感慨地说。

搬迁群众喜获丰收,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如今,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像王贤珍一样,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享受着稳定收入和便捷生活的双重喜悦。

今后,泰顺县人大将持续关注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服务保障,确保搬迁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共绘出一幅幅更加美好的共富新画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