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贡献人大力量

作者: 孙炼栋

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贡献人大力量0

近年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对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履职助力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使命担当,为推进“八八战略”杭州实践、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贡献人大力量。

高质量立法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1日起,《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全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正式实施。

2024年6月,新出台的《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入选“2024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十个重大影响力事件。

2024年10月,《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草案)》正式提交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

近年来,杭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聚焦新时代地方立法“六大重点领域”,以体系化思维谋划地方立法的任务书和路线图,以高质量立法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将“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的战略擘画融入地方性法规,是杭州市人大以地方立法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在“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方面,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已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主干性法规和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良渚遗址保护管理、老字号传承与发展等“N”部专项性法规,初步形成了历史文化保护“1+N”立法集群。为推动“生态文明之都”建设,市人大不仅启动了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立法,还先后制定了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条例、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修改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等。此外,杭州市人大还开展了创新活力之城促进条例立法调研。

“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创新活力之城促进条例三部主干性法规为龙头,牵引带动地方性法规的系统设计和集成供给,努力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市域法规体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杭州市人大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精准衔接,加快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创制性、先行性立法,以地方立法引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比如,助力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以市人代会立法形式制定全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助推数字贸易强市建设,制定了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为积极推进杭州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先后制定了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加快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条例等,推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为杭州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

以硬核监督为改革发展集智聚力

“市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法治服务以及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企业内部人员、离职人员泄露或携带商业机密离开等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屡有发生,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此,公安机关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2024年10月29日,一场聚焦公检法司机关营商环境领域执法司法工作的专题询问会正“辣味十足”地进行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以及网民紧扣市场主体关心关切进行询问,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有关负责人直面问题、坦诚应答。

自省委作出三个“一号工程”战略部署以来,杭州市人大作出了司法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的决定,打出了“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报告+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的监督“组合拳”。其间,市人大围绕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政府服务增值化改革等任务落实,连续两年听取审议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情况,还听取审议了智能物联产业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等报告。此外,还通过上下联动开展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了城西科创大走廊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主阵地建设,以及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浙江)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建设情况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精准监督,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近年的监督主旋律。本届以来,杭州市人大坚持“盯住法”“管好钱”“把牢图”,先后对科技进步“一法两条例”、就业促进法、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检查;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全过程审查监督,强化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政府性债务和国有资产审查监督;加强对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编制和实施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每年听取审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报告制度,更好助推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监督实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推进杭州人大数字化监督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数据贯通、应用融合,实现监督工作网络化贯通、规范化运转、智能化管理和安全化运行,以数字赋能提升人大监督质效。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2024年5月27日,杭州市长走进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参加“市长·代表面对面”活动,与人大代表就《关于乘亚运之势打造国际“赛”“会”之城,推动文旅产业跨越发展的建议》开展专题协商活动。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常态化推出了“市长·代表面对面”“局长·代表面对面”协商议事,“人大代表与青年”“人大代表与儿童”互动交流等载体,聚焦预付式消费治理、青年创新创业、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等主题开展活动33场次,为杭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合力。

在以预付式消费治理为主题的“局长·代表面对面”协商议事活动中,市人大代表围绕治理医美行业消费乱象、提升“安心付”应用效果、加强严重失信违法行为管理等内容,从不同维度对预付式消费治理提出建议举措,让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变得更有成效。而在“青年与城市共发展”座谈会中,在杭创业青年、“两企三新”领域青年、大学生代表围绕就业创业、人才政策、住房保障、生活品质等内容与人大代表充分交流,让青年成长成才与城市发展提升“双向奔赴”,不断激发杭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活跃因子。

从2022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还率先推出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前围绕重点议题进代表联络站听取意见机制。“通过面对面听取基层人大代表、专业人士、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能有效汇聚民意民智,让我们的审议发言更接地气、更有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胡秀华认为,让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到人大立法、监督、决定等各项工作中,既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又创新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更能为助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