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以监督之笔绘就碧水清流新图景

作者: 杨伟东

兰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兰溪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守水护水这一主题,围绕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以监督之笔绘就碧水清流新图景。

接续发力,织密守护碧水监督网

突出监督延续性。以“常委会+人代会”“双审议”模式,连续9年“年检”水环境保护工作,常委会听取审议后再提交人代会书面审议,每年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全体代表报告水环境质量情况。

提高监督精准性。不断迭代水环境“年检”标准,要求增加专业术语解释等报告内容,邀请专业代表列席常委会“审议”发言,着力提升审议的精准性、实效性。

注重监督系统性。加强各工委与属地镇(街)人大监督联动,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调研视察、专题听取等监督方式,以“问题清单制”将问题分解到各责任部门,限时整改到位,以系统性监督全方位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靶向发力,聚焦民生关切解民忧

深入调研支招饮水保障。针对优质水源保障缺口问题,成立专题调研组,实地踏勘、充分研讨,形成《关于从建德引水入兰的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内拓外引思路方向,形成《关于我市城乡供水水源拓展的调研报告》。

专项视察助力污水治理。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生活污水问题作为监督重点,组织市乡两级代表开展专项视察,将“堵点”问题交由市政府办理,跟踪督办推动整改到位,以有力监督回应群众呼声和期盼。

依法履职守护湿地之美。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三江六岸”湿地管理等问题,紧抓联动开展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契机,对南门、扬子江、兰湖湿地的保护和利用等开展监督,依托代表联络站问“计”群众,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督促各方压实法定责任,让大美湿地生机盎然。

协同发力,汇聚同题共答向心力

横向协同聚合力。联动谋划监督议题,协同推进饮用水保护、三江防洪安全综合提升工程推进等监督,实现“1+1>2”的聚合效应,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常委会领导担任花塘溪、龚塘溪、石渠溪等河道河长,推动河长制落地见效。

纵向联动聚合力。依托“5+36+X+Y”核心业务下沉机制,通过“主题+问题”方式,推动监督链条向镇(街)人大延伸,实现人大监督的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如,兰溪市人大常委会兰江街道工委按照核心业务下沉要求,组织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进代表联络站,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征求建议,收集上报建议6条。

代表履职聚合力。组织代表参与水环境保护相关活动,选择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作为代表履职的小切口,紧盯水质达标、小微水体治理等方面,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提出监督意见。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就近参与“寻找可游泳的河”、“美丽河湖”创建等水环境治理工作,带头科普守水护水知识。

杨伟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