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作者: 熊文景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既用理论思维深化历史认识、把握历史规律,又用鲜活语言把历史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全书夹叙夹议、有质有文,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读物。
提纲挈领。百年党史时间跨度大,人物事件纷繁复杂。以有限的篇幅把党的历史讲清楚,让专家学者不觉得浅、普通读者不觉得深,十分考验作者的功力。该书着眼大历史、围绕大主题、把握大逻辑,抓住历史发展的主脉络,收到了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果。比如,在讲述14年艰难曲折的抗日战争史时,该书抓住“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根本线索,深刻阐明我们党对抗战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有力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论调,让人读后能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富有新意。历史上那些有永恒意义的事物从来不乏解读,但一个时代需要有一个时代的新眼光和新思考。无论是“《决议》可谓是当代中国的‘资治通鉴’”,还是“历史大势浩浩汤汤,引领而望沛莫能御”;无论是“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推动社会剧烈变动的根本力量”,还是“旧制度的罪恶有多么滔天,摧毁旧制度的社会革命就有多么剧烈”;无论是“历史发展不断向前,犹如一波浪潮高过一波浪潮”,还是“伟大的剧总是高潮迭起,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书中这样新意迭现的句子俯拾皆是,相信能引起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
有质有文。好的党史著作要有血有肉,内容不能空洞,语言不能生硬。就言之有物而言,该书既尊重历史事实,讲出了“是什么”;又坚持以史明理,讲清了“为什么”,使读者既能明晰历史发展的过程,又能洞悉历史发展的规律。就言之有文而言,该书在措辞上注重考究凝练、要言不烦。“千秋伟业百年华章”“山河为证岁月为名”“九州激荡四海升腾”……单看这些标题就让人眼前一亮,文气跃然纸上。
夹叙夹议。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历史是由事实构成的,摆清事实才能讲清道理,党史观点要通过叙事来表达;历史又是斑斓而丰富的,有兴衰成败、有荣辱得失,写党史也须恰当评论,笔端要常带感情。该书既不是一味记叙,也没有单纯议论,而是叙中有议、议中有叙,把观点明朗化、将说理深刻化。比如,在回答中国为什么会走社会主义道路时,该书先以这是因为我们“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提高土改后农村经济的经营效率”等大量史实叙述为客观依据,再进一步以点睛之笔深化认识:“历史合力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汇聚,共同推动新中国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读罢全书,感到它呈现给我们的既是一部攻坚克难、热血沸腾的历史,也是一部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历史,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正如书中所言:“过去已去,未来已来。我们已经被历史所书写,我们必将书写新的历史。”
(《百年大党面对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编写,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遵循,梳理出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为什么说“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等13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