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八闽山海“枫警”线

作者: 袁灏

连接八闽山海“枫警”线0

从乡土山村到海上渔排,八闽大地上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像一面面旗帜,飘扬在基层社会治理最前沿。千户访、百事帮、万家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通了警民关系的“最后一米”,在福建依山傍海的地势中,连接出了一道独特的“枫警线”。

调纠解纷,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闽东与闽北交界的大山僻深处,有个寿宁县下党乡。2022年的一个夜晚,两位下党乡村民在瓜田地里争吵不休。得知情况后,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下党派出所所长何瑞玉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原来,两位村民是亲戚,一起开垦出这片土地;但是其中一位长期外出打工,就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另一方打理,现在想要回自己的土地,对方却舍不得土地里种下的农作物。

两个人站在瓜田地里僵持,情绪激动。何瑞玉担心事件升级,将两人请到了派出所的“幸福茶馆”调解室,叫来了村干部和下党司法所所长。在多方共同调解下,二人最终和解。

为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下党派出所积极探索出了山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牵头成立“党员村佬”调解队,设立“幸福茶馆”调解室, 搭建“5G”网上调解平台,形成“三级分类”调处法。如今,下党派出所连续三年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以实际行动打造属于山区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基层治理、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根本定位。福建省公安机关以“就地解决矛盾”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推广漳州“社区(乡村)110”经验做法,完善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化解机制,依托“公调对接”“律师进所”等,参与多元化解、综合治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组织发动社区警务工作团队和群防群治力量,滚动掌握各类矛盾纠纷情况,及时提请党委和政府、推动有关部门做好教育疏导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从乡村“走”进社区,从线下“扩”到网上,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八闽大地上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林春兰是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福州市公安局东街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她每天都要到辖区“走一走、问一问、管一管”。“如今是互联网时代, 我们的社区工作也要‘走’到网上去。”林春兰主动将“百万警进千万家”向“百万警进千万群”延伸, 建立了涵盖辖区1.3万名群众的129个网格微信群, 实现与群众“键对键”,成为入户走访的有益补充。

为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林春兰警务室推出以“警民恳谈会”为依托的线下调解模式和以东街派出所“e体+”多维调处平台为依托的网上调解模式,并整合律师、调解员、退休法官及民警、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开展联调联处,实现“调解不反弹、矛盾不上交”。近三年来,林春兰警务室共化解矛盾纠纷375起,调处率达100%。

2022年4月,东街派出所辖区一工地报警称,有几名工人因工资结算问题,堵住工地大门影响了施工。经过民警的努力,虽然相关人员被劝离了现场,但双方迟迟未达成和解。后来几名工人去了省外的工地, 林春兰就组织双方通过“e体+”多维调处平台进行线上调解。当事人双方登录线上调解平台进行“视频协商”,最终在线上“握手言和”。

近年来,福建省公安机关先后培育出“海上枫桥”“山区枫桥”“景区枫桥”“园区枫桥”等调解新模式,年均化解矛盾纠纷11 万多起;先后推出福州“e体+”多维调处中心、“百万警进千万群”、漳州“甘寨模式”、泉州“排处分离”、三明“微信派出所”、南平“乡警回归”等典型经验做法,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群防群治,疏通共建共治“源头活水”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处处绿水青山,步步如诗如画。

兴田镇南源岭村距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入口不足两公里,每年往来1200万名游客。过去仅有8家民宿,现已发展到180家民宿、32家餐饮。

在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武夷山市公安局景区派出所日常工作中,如何精准投放警力,为民宿业主、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是民警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景区派出所积极创新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邻舍警务”推动治安巡防“常态化”,会同村两委、民宿协会,发动民宿业主,组建“治安巡防队”, 在社区民辅警、网格员带领下义务参与治安巡防,让新“枫警”融入武夷山的好风景。

每逢游客高峰节点,无序停车、交通拥堵成为南源岭民宿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为此,景区派出所社区民警推动村两委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合理标设停车位、交通标线、指示牌,并组建了一支由老党员、老村干部组成的交通劝导队,会同社区民警、网格长进行入户宣传、常态巡查劝导,逐步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停车、安全行驶新风。

基层事务繁杂琐碎,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福建省公安机关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贯彻到群防群治工作中,健全完善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宁。

2023年1月,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三明市公安局白沙派出所以桃源社区为试点,大力推广“社区义警”网格化管理格局,整合社区干部、综治网格员、小区楼栋长、保安员等100 余人,在桃源社区率先组织起“桃源义警”力量。

“白沙派出所将桃源社区划分为8个网格,根据网格治安要素的差异,分别配备10至20名数量不等的义警,建成流动义警站,并安排一名副所长和民警牵头负责。”白沙派出所所长黄飞说,“桃源义警”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融入社区治理、密织平安网络,成为派出所的“左膀右臂”。

2023 年初,“桃源义警”在巡逻时发现有商家违规销售烟花爆竹,劝阻无果后即向民警反映,最终该商家被立案查处,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7月,“桃源义警”发现辖区内有可疑人员涉嫌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民警提供线索,协助打掉一个犯罪团伙,抓获涉诈嫌疑人39名,有力维护了群众财产安全。

9月的一个凌晨,“桃源义警”巡逻时看到一名残疾老年人需要帮助,便立即联系社区民警,一起将老人平安送回家中。

自“桃源义警”成立以来,辖区刑事警情和治安警情均实现大幅下降,展示了新时代群防群治力量的新风尚。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福建省公安机关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完善群防群治机制,建立以社区民警为主的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联动机制,打造由民警、辅警、警务助理和网格员、保安员等群防群治力量组成的社区警务团队,实现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近年来,福建全省共组建巡防团队4056支,3.3万人,形成泉州海丝“守枫人”义警队、漳州“芗里芗亲”、南平“林长+警长”、龙岩“北门大妈”、三明“桃源义警”、宁德“白茶卫士”等一大批品牌,警民携手守护社会和谐安宁,提升了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效果。

优化勤务,引入机制创新“改革供水”

迈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安工作面临更多新课题新挑战。

“作为特区派出所,我们必须特别敢创新。”全国模范公安单位、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厦门市公安局莲前派出所,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是厦门市主城区辖区面积最大、人员密集场所最多、安保任务最重的派出所。

辖区东坪山生态公园被喻为厦门的“绿肺”,也是厦门旅游的新名片、网红打卡点。“现在基本上日均客流量可达17万人次。旅游热度的不断攀升,也带来了一定的安保压力。”莲前派出所所长韩江海表示。

为了守护游客安全,莲前派出所主动与相关单位联系沟通,整合了一键报警、客流监测等智能化设备,通过5G 网联无人机,实现了定航巡逻、定点施救;即使景区面积大、客流量分散,一旦遇到突发情况,3分钟内就能赶到现场。同时,在商圈、景区设立街面警务站、警务室,就近就地接受群众的报警求助,让群众出门就能看到警察常在、警灯常亮。

把“再快一秒”作为工作目标,把“更快更灵”作为永恒追求。福建公安坚持面向实战、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理念,深入实施改革强警和公安大数据战略,持续深化“两队一室”改革,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充分发挥数据分析研判、信息精准下达、综合指挥调度职能,保障支撑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协同作战,同时搭建了贯通省、市、县、派出所的四级综合指挥体系,升级改造移动警务平台,大大提升了派出所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的工作效能,永做“人民的保护神”。

“我刚做好笔录,你们就把嫌疑人给抓到了,太厉害了!”2023年11月9日14 时许,市民沈先生在漳州市公安局巷口派出所称赞道。

原来,当天上午10时许,沈先生的电动车在市中心医院附近被盗。接警后,巷口派出所社区警务队民警立即进行摸排调查,并将信息反馈至综合指挥室。综合指挥室研判后将指令派单给案件办理队,办案队民警锁定嫌疑人,随即部署安排抓捕工作。不到4小时,盗窃电动车嫌疑人就被抓获。

如此高效的警情处置,得益于巷口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2021年4月,巷口派出所先行先试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做精综合指挥室、做强社区警务队、做专案件办理队,建立“一室牵引两队”“队队协作”机制,有效提升基层警务运行质效,推动更多警力下沉社区,确保基层基础更加扎实。2023年以来,巷口派出所辖区刑事警情数、电信网络诈骗类案件发案数均同比下降,让群众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

近年来,福建公安延伸服务触角、深化改革创新,深化“互联网+ 公安政务服务”改革,386项公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全面落实“跨省通办”,根据需要在派出所、警务室增设24 小时公安业务自助设备;探索“不找警种、不分区域、一次办成”模式,在符合条件的派出所试点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户政、治安、交管、出入境等服务,实现“一窗通办”“一次办结”。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让群众满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福建省公安厅治安总队五支队政委陈守壮表示,下一步,福建公安将组织实施新一轮加强新时代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打造八闽山海“枫警”品牌,努力做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忠诚卫士。

Fengqiao-Style Security Networks Jointly Established in Fujian

By Yuan Hao

Across the expansive landscapes of Fujian Province, from rural villages to offshore fishing rafts, Fengqiao-style police stations stand tall as banners guiding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The Fengqiao Experience characterized by mechanisms such as door-to-door visit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aring communities, has not only fostered efficient security networks but also seamlessly bridged the final gaps in police and civilian relations in this province nestled between mountains and sea.

Addressing Grassroots Disputes Through Mediation

In the remote mountains on the border of East Fujian and North Fujian lies a village called Xiadang under Shouning County. One night in 2022, a dispute between two villagers unfolded in a melon field. At this, He Ruiyu, director of Xiadang Police Station, one of the national Fengqiao-style police stations, rushed to the scene. It emerged that the two villagers were relatives who jointly reclaimed the  field. However, as one of them had been working outside the village for an extended period, he had entrusted the care of his share of the land to the other. Now, he demanded the return of his portion, but his relative didn't agree to relinquish the harvests on the land.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